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原大旱 河南農村一碗水供6人洗臉

新聞晨報
     昨日,登封市石道鄉張溝村,在自家的院子裏,52歲的村民李秋現望着屋頂角上伸出的導水管,眼神充滿了無奈。往年,這根水管承擔着一家6口全年的用水問題,而今,整整106天過去了,水管再沒滴下一滴水……

河南持續大旱,不僅小麥等農作物受災嚴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居民、牲畜飲水困難。其中登封市受災嚴重,全市共有11萬城區居民和2.8萬農村居民飲水出現困難,城區居民已實施定時定量供水,而農村居民只能到鄰村運水應急。
    
    
    接水管106天沒滴下一滴水
    
    
    張溝村地處山區,地下水資源並不豐富,村民們用水全部「靠天」。近年來大部分村民都裝上了「屋頂接水」工程,即將屋頂改裝成一個接水的池子,然後安裝水管,接入院子裏的蓄水池。下雨時,屋頂上承接的雨水便順着水管導入蓄水池中,供村民們日常生活使用。「往年雨水正常的時候,基本上水是夠用的。」李秋現告訴記者,村里大部分人家都有蓄水池,滿滿一池子水足足有30噸。「另外,每家每戶還有很多水缸,常年擺在院子裏,下雨時順便把每個水缸都接滿,小孩子還可以在缸里洗個澡。基本上,接滿一次水可以用上十天半月不成問題。」
    
    然而,一場持續大旱給靠天吃水的張溝村造成了巨大影響。「連續三四個月沒有下雨了,家裏早就斷水了。」在李秋現的院子裏,擺放的大大小小5個缸和2個盆都露出光禿禿的底部,沒有一絲水痕。
    
    苦惱的並不只是李秋現一個人,事實上,吃水問題現在已經成為困擾張溝村全村村民的頭等大事。不僅天不下雨,村里僅有的3口井也乾涸了2口,剩下一口井挖到了180多米,才保留了一點水種,但仍是杯水車薪。
    
    
    無水村民花錢到鄰村買
    
    
    沒有水,怎麼活?張溝村村民無奈,只能到3公里外的鄰村去拖水。
    
    「水源太遠,但沒有辦法,人畜總歸要喝水的,只能去鄰村借。」談到目前村里用水面臨的困境,張溝村村長申水洪也頗感無奈,「全村現在有450多戶人家,1800多村民,這麼多人吃的水基本上都是從別的村拉過來的,東頭西頭的兩處水源的路程都在3公里以上,必須要靠汽車或者拖拉機拖水才行。」
    
    昨日傍晚,申村長帶着記者來到3公里外的邰溝村取水點,一塊「飲水思源」的石碑立在面前,周圍的地上還有些潮濕。記者注意到,這個取水點實際上是一口水井。「用汽車拉的話,一車大概能拉回3噸水,一池子水裝滿的話要來回跑10次。」申水洪說,「來這裏拉水要付費,畢竟別村的水源也不富餘。我們村的村民來拉水,一車3噸水大概要付費五六十元,還要加上運費。」
    
    
    乾旱後就沒洗過澡刷過牙
    
    
    水源如此來之不易,使用起來格外珍惜。「我們一家6口,每天洗臉只用一碗水。」李秋現告訴記者,為了節約用水,他們每天早上起床後,到洗臉的時候會將所有人都叫過來,然後從水缸小心翼翼舀出一碗水,倒入臉盆中,剛好沒住臉盆底部,然後每個人依次洗臉。「說是洗臉,實際上不過是用毛巾蘸濕了一點水,在臉上擦擦,然後馬上遞給下一個人。」李秋現說,這碗水洗後也不能浪費,「將毛巾里的水擰出來,遇到要擦桌子或者台面什麼的就可以利用了。」
    
    洗臉吃飯都須精打細算,在其他方面的用水則更加苛刻。李秋現告訴記者,自從乾旱以來,他們全家已經沒有洗過一次澡,也沒有刷過牙。至於洗衣服,更是無從談起,「反正在農村也是摸爬滾打,衣服髒就髒唄。」李秋現笑着指指衣服上的泥巴說。
    
    
    11萬市區居民喝水難
    
    
    不僅是農村遭遇着水荒,登封市城區居民的飲水問題同樣受到影響。
    
    登封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隨着乾旱天氣的持續,登封市城區供水的三處水源中,有兩處已經乾涸,導致城區有11萬居民的飲水問題受到影響。為緩解飲水危機,登封市實行了城區供水定時定量的臨時政策,對不同的區域實行不同時段的供水,並控制一定的供水量。同時,水利局正在發掘新的水源,並積極從別處調集水源,盡力滿足居民用水需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