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大陸人有社保也是白搭 一場大病傾家蕩產

「年輕時用健康去換鈔票,年老時用鈔票去換健康」,這句話道出了不少在壓力下奮力工作的白領的無奈。由於現階段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們,一旦得了大病,便有可能令自己的辛苦儲蓄灰飛煙滅。「看病難,看病貴」,已不是低收入者才會遇到的問題,衣着光鮮,每天出入寫字樓的白領,也期待着醫療保障能加強。

近日,國家新醫改方案(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工作正式結束,共有35260條意見擺放在了相關部委的辦公桌上。年輕人通過網絡發表的意見佔了意見總數的97%。在這些意見中,關於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意見佔總數的25.9%。

苦惱一 社會基本醫療保險難管大病

在滬上某大型國企任部門經理的徐女士有個讓人羨慕的幸福家庭。丈夫在單位是個技術骨幹,五歲的兒子活潑可愛。兩年前,夫妻倆在靜安區某重點小學附近買了一套約一百平方米的按揭住宅,主要是為了孩子明年能入讀該校。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按照兩人制訂的家庭規劃藍圖,今年應該能開上汽車。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萬萬沒想到,年初的一次單位例行體檢,將徐家的家庭計劃完全打亂。

剛三十歲出頭的徐女士在體檢中被查出得了乳腺癌,雖然夫婦倆這些年已有一定的積蓄,徐女士的單位也按照政府規定足額繳納四金,還給員工買了一份普通的商業醫療保險,可這些錢比起龐大的醫療費,只是杯水車薪——在做了乳房切除手術後,淋巴結轉移仍須堅持後期治療。當時醫生給的建議是,社會醫療保險範疇的藥是基礎藥物,效果差、副作用大;進口藥效果好、副作用小,但是價格高並且須自費。

一旦得了病,什麼都可以省,唯有治療費不可省,徐女士選擇了用進口藥品。除去手術費,在後期治療中又花去了約24萬,分別用在6次化療,每次1.5萬元,6次基因治療,每次2.5萬元,但是單位按社會醫療保險繳納的保費,只有2萬來元能報銷。癌症是惡性腫瘤,是重大疾病,在普通商業醫療保險的免責範圍。

積蓄花得差不多了,家庭計劃也打亂了,後期療養費還是個無底洞。「一直覺得自己健健康康,單位的醫保也交的挺多,還有商業醫療險,想着每個月要還的那筆房屋按揭,就沒想到再給自己買份大病醫保險,真是悔不當初。」徐太太懊惱不已。

現狀許多公司缺乏配套商業保險

滬上大部分公司企業都會為員工繳納四金,效益好的會給員工購買普通的業醫療保險作為獎金。效益不特別好的企業都不會為員工購買商業保險。不少年輕白領都得自己沒病沒痛,只想存錢趕快買房。事實上,對於日益高漲的醫療費用,這些社會醫保並不能抵禦多大風險。現有社會醫療保險提供的是「低水平,廣覆蓋」的醫療保障,對一些多發病、常見病提供的保障很有效;而對於慢性病及重大疾病,醫保藥物目錄過於狹窄,許多效果好的新藥進口藥被排除在醫保範圍之外。

基本醫療保障只能是「保」而不是「包」。「保」即有一個基本的保障,超出部分主要應通過商業保險解決。不同的保險公司保障疾病的範圍不同,保費也不一樣,而國企單位購買最多的普通商業保險通常能保障的範圍較小,重大疾病一般不在其承保範圍。

■ 專家建議「公私合買」大病醫療保險

今年4月1日起,上海城保「新人」(2001年1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參保人員)醫保待遇適當提高,門急診醫療費在個人賬戶用完後,先由個人自負1500元,超過部分由醫保支付50%。而原《城保辦法》規定,城保「新人」在職期間,門急診醫療費用在個人醫療賬戶用完後,需要個人全部自負。

「普通小毛病,四金繳納的社會醫保其實完全能承擔。但遇到大病,醫保的這些費用顯得捉襟見肘,我們需要完善的商業醫療保障,可是公司提供這塊的少之又少。我了解過大病醫療保險每月交的錢並不是很高,企業出一點,員工自己出一點,大家還是能夠承擔的。」徐女士的話代表了許多公司職工的心聲。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網易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