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我很慶幸移民的路是走對了

作者:

四年半前,我來到了加拿大,我對這裏感覺很一般。不過我是個走南闖北漂泊慣了人,四海為家,四海無家,也無所謂好與不好;
前幾天,回了一趟國,我這才真正感覺到了強烈的對比,出來,算是走對了。

下了飛機,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灰濛濛的天。在國內這些天幾乎就沒有見到過真正的藍天,即便是在偏遠的小城市。幾天前開車路過頤和園西門,就和朋友進去坐了幾分鐘。朋友說,喲,今兒這天兒還真不錯,玉泉山還看得這麼真切!在國內,空氣是唯一公平的。即使是身處中南海,空氣也沒法特供,除非天天泡在西山!

還有就是子女教育問題。同學的孩子們年齡參差不齊,從小學到高三,但是個個面臨着教育問題。如果不管孩子,將來孩子連基本生存都成問題;如果給孩子找個好學校,那整個就是摧殘童年和青春。國內的教育就是填鴨,把人變成做題的機器。我侄女今年高一,每天六點起床,十二點上床;每周日十二點十分到下午六點放假;每月有一次大假,從星期六十二點十分,放到星期日的六點。如此地努力,目的就是為了上個好大學,將來好找工作。即便大學畢業,也未必能夠工作,更別提好點的工作。如果想要進一個好點的普通工業企業,至少要花十幾萬,大約相當於八年的收入;如果想要進政府機關,至少四五十萬,如果運氣好,會來事兒大約一到兩年回本。這他媽的都什麼社會!

再一個就是食品安全。小販們也相互攻擊,聲聲標榜自己賣的東西沒有作料。人人心裏都清楚怎麼回事,可是生活在國內的人別無選擇,要不什麼都不能吃了。這也是一種可怕的無奈。

最後感覺對比強烈的就是民生。如果說民不聊生似乎有點言過其辭,可是用古人之說:長安居大不易當不為過。原來想像回國後什麼都覺得特別便宜,可實際並非如此。當年我出國時,除了吃的,什麼都換算成人民幣比較一下物價,如果用簡單的平價購買力比較兩地的物價,加元對人民應該為1:3或者1:4左右。而現在,我到超市看看物價,實在難以置信,我把什麼東西都換算成加幣來比較,我感覺加幣對人民幣只能達到0.8:1,有的日常用品甚至能夠達到或者超過加拿大的物價水平。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房價的飛漲。由於中國人的消費特點,房屋的需求近乎剛性。我離開時,一套百萬元的房產近乎豪宅,而如今同樣的價格只能買到偏遠地段的普通住宅。還有醫療的弊端。醫療產業化,讓人都黑了心,天使成了魔鬼。幾塊錢一支的硝酸甘油,換個名稱就是一百多;一個闌尾收入就是四千多;一個搭橋就二十多萬,還不算送的紅包;如果遇到開顱開胸,沒有點家底兒的最好買點耗子藥吃,留點錢給活人。大病保險的上限三十萬,隨隨便便就超了。一個家庭雖有百萬家產,也許一場大病就會傾家蕩產。

總之,在中國生活不容易,就像在馬路上一樣,人跟人搶,人跟車搶,車跟人搶。誰力量大,誰膽子大誰就能領先。當我回到加拿大看着馬路上慢悠悠的行人,由衷感嘆:加拿大對我這種沒本事沒追求的人太適合了,移民的路真的是走對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紫薇

來源:網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