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上半年近7萬家企業倒閉 內外經濟失衡碰撞

全中國上半年近7萬家企業倒閉 內外經濟失衡碰撞

倍可親(backchina.com) 全國上半年有6.7萬家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

    大裁員

  10月15日,位於東莞的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團(下稱「合俊」)倒閉,近7000名員工面臨失去工作的境地。合俊只是珠三角無數倒掉的製造企業之一。

  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統計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

  從金融企業、IT企業受資金約束被迫做出減薪減員調整開始,到其他與資金關聯度密切的行業出現嚴峻的局面,直至房地產中介大量關閉、珠三角眾多出口導向性的企業工人不得不重新開始尋找工作,這是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必然嗎?答案或許並不如此。

  儘管沒有剛性的裁員,但是很明顯,各行業的減員以及心理預期已經開始蔓延。

  據深圳人才大市場統計,從2008年第二季度開始,人才市場進場招聘的單位數量就開始明顯減少,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更是明顯下降了三成。與之相對的是,連續四個月,進場找工作的人數增長了近四成,失業率在不斷攀升。

  目前可以公開查詢的有關就業統計數據,來源於城鎮失業登記。「但是一般經濟衝擊發生的時候,對於非正規的就業影響更大一些,這些非正規就業的一個特點就是脆弱性,就業很簡單失業也很容易——本來這一部分就業也不在統計體系內,所以很難得到體現。」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與人力資源研究室主任都陽說。都陽所說的非正規就業,包括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僱員,從事自我經營的人等等。

  從破產倒閉的工廠流失的勞動力並沒有納入常規的就業統計裏面,因此,他們不能被反映在失業率中,從統計上可能看不到失業數字,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舫表示,「真實產生的情況不好估算。」

  從統計上不能得到反映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引不起足夠的重視,「很多決策人也注意到這個情況,但是他們也看不到全面的足夠的信息,只是聽到一些局部的反映,那麼就可能影響到決策。」蔡舫表示。

  失業現象進而影響家庭收入,收入減少導致消費減少。「這是一個不良的循環,從經濟增長下滑到收入的下滑,然後到經濟增長拉動因素找不到了,然後經濟增長還可能下滑,然後造成更多的失業現象。」蔡舫說,「如果已經形成了這麼一種不良的循環,也有可能導致明年會有更大的問題。」

  房地產、製造業、金融服務業等產業的業務量和資金減少,必然導致與其相關聯的IT業、裝修業、建築業、鋼筋水泥製造商、貸款抵押公司、物流公司、初級半成品製造商等相關產業出現需求衰減。而更多行業的從業人員,也將如同拴在這些行業上的螞蚱,不得不面臨減產、停產和減員減薪的危機。

    身邊的失業者

    金融證券業變相減員

  隨着美國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加深,首先感受到瑟瑟寒意的,是中國的金融企業。

  一個月來,國信證券深圳某營業部職工林曉丹窩在家裏背證券類書籍。林曉丹來不及回味在股市風生水起的日子,好日子便從去年8月開始徹底結束。今年9月,林曉丹開出了有效戶頭為1個的最低成績。

  「以前做導購的時候護膚品用玉蘭油,後來做了客戶經理就用蘭寇,現在,我又要用玉蘭油了。」林曉丹這樣形容她的工資漲跌。

  國慶前,人事部門授意林曉丹不用再來上班,她便請病假在家看書。原因在於一本黑色封皮的證書。2008年4月23日出台的《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規定,證券經紀人應當具有證券從業資格。一位證券業內人士透露,當前中國證券業從業人員有120餘萬左右,但只有20萬人持有證券經紀人執照。這無疑將使一大半現有證券從業人員陷於被動的裁員境地。

  分析金融危機對於失業的影響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偉國說,「美國的金融海嘯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本行業的裁員,從事金融行業的人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

    IT業:傳富士康將在內地裁員10萬

  金融業是IT業的重要收入來源,來自金融業的危機直接意味着IT產品和技術服務的訂單將會大量減少。研究公司Gartner指出,全球20%以上的IT技術開支來自於金融業。

  傳言富士康在內地有50萬員工,將馬上裁掉10萬。對於傳言,富士康公司人力資源中心教育培訓負責人極力否認,但幾天的採訪調查表明,目前的富士康對人力成本的管控,已到了非常嚴格的程度。

  7月28日,富士康十大事業群主管和人力資源主管們收到郭台銘簽署的警示手諭。在這份手諭中,郭台銘直言「風暴已經來襲」,他要求旗下各事業群要在開源方面做到選對客戶、選對產品,加強市場行銷以擴大市場佔有率。

  更重要的是,他特別要求各事業群主管和人力資源部門,嚴格執行節流策略,即人力凍結、擴廠凍結、提升效率、加強訓練、改善提案,節省費用20%。

  節流的任務很快在人力成本的控制上表現出來。龍華工業園區事業處某經理說,從8月份開始,富士康基本停止了對外招募,但對內招聘卻依舊如火如荼,這是在以一種低成本流動方式整合內部人力資源。

  一份截止日期為2008年7月25日的富士康內部統計文件表明,富士康10大事業群在中國大陸的員工為65萬人。一年之內,員工數量已經縮水10萬。

    珠三角的製造業危機

  當金融危機開始波及實體經濟,首當其衝的,是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製造業。

  2008年10月15日,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大型玩具廠(合俊玩具廠和俊領玩具廠)突然倒閉。近7000名工人一夜間失業。4年前,馮國防來到合俊玩具廠打工,那時候,他的基本工資為450元,加班費每小時4~6元,馮國防每天工作16個小時,每個月的收入 1300~1500元。2007年下半年開始,工廠的訂單開始不足,馮國防每天的工作時間降到10個小時左右。這時他的基本工資已經漲至770元,加班費每小時6—8元,他每個月能拿到的收入仍然是1300~1500元,恢復到四年前的水平。

  合俊的供應商曾興利聽到合俊倒閉的消息,腦袋裏只出現一個數字:100萬。這是合俊欠他的貨款。曾興利告訴記者,「很多供應商都等着錢給自己的員工發工資。問題解決不了,很多公司也會倒閉,到時候,失業的人更多。」

  過分依賴出口,成為這次金融危機中,珠三角多數企業不可迴避的硬傷。

    房地產業風光不再

  金融危機發生之前,房地產行業的就業形勢就已不容樂觀,這場金融危機讓剛剛經歷過數輪淘汰的房地產從業人員,又陷入了新一輪的考驗之中。

  今年1月,號稱深圳最大的房地產中介創輝租售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就已經關閉華南地區數十家門店,300餘名工作人員失業。房地產中介深圳世華董事長梁文華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預計,經過這一輪洗牌,深圳十萬房地產中介從業大軍,最終可能僅會剩下兩三萬人。

  10月9日,上海中原地產董事長陸成披露了公司裁員450人的計劃。

  房地產業的危機並不止於深圳。8月份,上海全市二手房共成交8566套,僅取得房地產經紀人證書並執業的經紀人就有2.4萬餘人,每人至少一個月以上才能做成一筆二手房買賣。如果加上十餘萬的從業人員,至少半年以上才能輪到一套房子。

    透視

    內外經濟失衡碰撞引發減員潮

  合俊們殊途同歸的命運,只是碰巧搭上了金融危機的錯車。合俊們的倒閉,更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性失衡以及中共政府對其的政策調整息息相關。

  按照主流經濟學的觀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和淨出口。由於中國的投資經常會出現「過熱」,消費又受收入等多種因素制約,所以整體經濟增長不得不長期依賴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

  2004年,中國儲蓄已經佔到GDP的50%。迅猛增長的銀行儲蓄又回流到房地產行業、製造業等,進一步造成投資過熱。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公開表示,從2002年到200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1%,而同期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年均增長25%。

  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開始側重以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宏觀調控意圖明顯。防止中國經濟發展從偏快轉向過熱,防止中國物價從結構性上漲發展到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國家出口退稅調整、信貸緊縮等政策相繼出台,出口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禍不單行。在國內的經濟結構調整還在進行之時,世界經濟蕭條對中國經濟進行了迎頭痛擊。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出口同比增長22.3%,回落4.8個百分點,GDP增長9.9%,這是近六年來第一次回落到1位數。有測算認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回落中,有1.2個百分點是由於出口減速造成的。

  「GDP和就業之間肯定存在某種聯繫,這種增長的下降從總量上講,對於就業的增長肯定不是一個正面的消息。」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表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