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天安門廣場「世界最大」終結 被遼寧小縣突破

北京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這個曾經寫在教科書中的常識,如今早已成為過去時,「世界最大廣場紀錄」 不斷被國內一個個新的大廣場所超越。早在5年前,遼寧中部一個小縣城就將縣政府行政中心搬到老城外幾公里遠的新址,佔用大片耕地,新建的大廣場面積達到 46萬平方米,比天安門廣場還大出2萬多平方米;在河南省鄭州市,一個區政府的大院裏建有幾座辦公大樓,還有東湖、西湖,總佔地面積上千畝……

在大廣場、大馬路、大建築等一系列城市建設大手筆推動下,新一輪造城運動正在各地蓬勃發展,「××新城」在一些城市高調喊出。半月談記者調查中發現,一些城市以「加速城市化進程」為幌子,大搞擴城、造城運動,粗放式佔用大量土地,浪費現象驚人,其危害比單宗違法用地事件更為惡劣。

「造城」、「擴城」運動風起雲湧

改革開放30年來,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據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介紹,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已從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達到同樣的水平,英國花了120年,美國花了80年,日本30多年,而我們只用了22年。

突飛猛進的城市化進程中,土地浪費現象日益突出。半月談記者調查了解到,最近幾年來,各地盲目造城、擴城運動有愈演愈烈之勢。

東北地區南部一個中心城市,提出打造千萬人口大城市目標,並在東西南北拓出「四大發展空間」:東部形成生態旅遊度假區,規劃用地約203平方公里;西部打造工業長廊,規劃面積850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區規劃總面積1400平方公里;北部新區規劃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四大發展空間的規劃總面積為3500多平方公里,相當於老城區的10多倍,即使扣除農業、生活等用地範圍,需要佔用的非農建設用地面積也超過老城區數倍。

一些中小城市、農業城市也不甘示弱。鋼鐵之城本溪市,提出建設一座60平方公里的新城,將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一倍,達到 100平方公里以上;而在東北另一個農業大市,今年年底前,市政府要搬遷到城南十幾公里之外的新區,並專門配套建設了公務員居住區。半月談記者近日驅車在現場看到,這裏的黑土地十分肥沃,昔日曾是著名的水稻產區,今年卻不能收穫一粒水稻,幾萬畝農田中出現了一座座工地,大型施工機械還在平地上堆了一座山,挖出了一個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和一條人工河,又在河上修橋,斥巨資打造依山面水的好「風水」。新城規劃佔地面積30平方公里,是老城區的一倍,到 2010年全市城鎮化率提高到50%。

全國不少大城市也掀起一股「大規劃」之風,許多城市均在修訂總體規劃中體現出「擴城」概念。某市按照「大巴黎、大倫敦」建設理念,設計一個超出大倫敦10倍的超大城市,全世界也絕無僅有。

驚人土地浪費面臨「地盡糧絕」

半月談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所有造城、擴城決策者均表示了同一個理由:城市化步伐加快,老城區已沒有土地空間,不適宜工業、服務業發展需要,亟須建設新城區。

[next]

在不斷加速的造新城運動中,的確有一些城市原有空間不適宜新的發展,需要擴大城市面積或者異地重建,但是,很多城市沒有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存在粗放規劃、浪費使用土地等問題。陸大道院士認為,當前的「造城運動」存在四大問題:一是城市化速度過快;二是城市人均用地過大;三是公共設施奢侈浪費;四是破壞性建設損害了城市面貌和文化古蹟。

國內不少城市在建設理念上一味講闊氣、講排場。某省一所師範大學新修建的大門,寬達100多米,大門附近1平方公里範圍內沒有任何建築,白白閒置;某市規劃按照一年76平方公里的用地規模擴展,但在保證生態用地的情況下,該市15年後一畝地都沒有了,即使動用基本農田, 35年後也將「地盡糧絕」。

粗放用地導致單位土地面積產出值很低,如北京市單位土地面積的工業增加值僅是東京的5%左右。通過航片核對,遼寧省部分城市,新批建設土地利用率不足50%的竟佔16.2%,其中7.2%基本未動一鍬土。土地被大量圈佔的同時,工業用地的投資強度低,產出效率低,土地隱性浪費情況明顯。

我國的一些城市原來用地確實擁擠,但現在按人均建設用地120平方米的標準作擁擠與否的參考,的確有點奢侈。對照國際上的大都市,東京人均建設用地僅78平方米,香港才35平方米,這些城市仍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較好的居住環境。目前,上海人均綜合用地已從原來的60 平方米擴大到上百平方米,北京也從70平方米擴大到102平方米。

「房地產化」不等於城市化

改變造城擴城運動中的土地浪費現象,亟須轉變一些舊觀念,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原建設部部長汪光燾認為,發展需要空間,但是不能繼續傳統的用地方式,不能把發展的空間鎖定在無限制地擴大城市規模上,而應在舊地挖潛上多動腦筋,在盤活存量土地上多花力氣,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應當看到,房地產化不等於城市化。一些城市將郊區土地徵佔後,賣給房產商蓋房子,以房地產化代替城市化。遼寧省省情研究中心主任梁啟東等專家認為,城市化不能光看城市面積擴大的速度,而要看城市化的具體內涵,尤其要注重失地農民能否在城市中獲得新的就業機會。當前,許多失去土地的農民雖然進城了,但他們並沒有完全融進城市。

城市用地也應「精耕細作」,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空間很大。遼寧省已開始採取嚴厲措施,改變土地資源粗放利用、閒置浪費等現狀。第一,城市新建、改建大型商場和住宅小區,要最大限度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從嚴控制城市用地規模,嚴禁規劃建設脫離實際的寬馬路、大廣場和綠化帶。第二,盤活存量用地。2000年至2007年,全省建設用地供應中使用存量用地達3.9萬公頃,利用存量土地開發建設比例由2000年的42%提高到 2007年的53%。第三,推進土地利用「三集中」,即工業項目向產業集群基地集中,城市住宅向小區集中,分散村屯向中心村集中。第四,確定農用地轉用批准後,凡滿兩年未實施具體徵地行為的,批准文件自動失效,土地繼續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此外,還要建立對幹部的科學政績考核體系,以定量的方式,對各市縣的土地投入水平、土地產出水平、土地管理績效進行綜合評價。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石慶偉文章來源半月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