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大地震無法預測嗎?——汶川大追問之一

    壹報主人按:
    
    
    這裏發表的將是壹報歷史上最重要的文章。汶川地震發生後,在官方媒體與公開的媒體上開始了一股熱騰騰的大合唱:地震不可預測。騰訊等網站還開設「 臉厚可以預測地震」等專輯。各級官員與專家紛紛出來聲稱地震不可預測也沒有預測。中宣部則規定了校舍建築質量與地震預報是兩大禁區。壹報主人認為這兩大禁令是對民族生機的扼殺也是對民族智商的蔑視。
    
    一個民族如果不能正視現實從災難中總結生存的經驗,如何能立於世界之林?
    
    校舍問題,中國的媒體很快突破了禁區。而地震預報問題卻被掩蓋。
    
    好在中國已有象壹報這樣的公民媒體,在萬紙沉默時,壹報發表此文進行突破禁區的嘗試。血不能白流,我們必須追問,這是新聞界的尊嚴。
    
    作者錢鋼是我在南方周末同事,也是師長,主編南方周末期間(任常務副主編)。他是《唐山大地震》作者,曾在中國地震局工作,主編《中國減災報》,是個地震通。
    
    這次汶川地震後,我感到這位從容淡定者心中有了強烈的焦慮。他一面幾乎天天在報刊上發表如何救災的文章,獻策獻計。此後在三個月間,他整理資料,研究地震預警問題。
    
    然而,漸漸地他發現越深入事情的核心,他想說的話在大陸媒體越難說出。
    
    因此他授權壹報在大陸獨家發表此文。當然我們已預期風險。
    
    發表此文並不是出於我們新聞職業的驕傲,而是出於一種渺小的卑微感。我們只是這個民族生存長河中的一環,我們敬畏真相,因此不願說謊。錢鋼用他三十多年的新聞經驗與智慧延續民族對災難的真實見證。那些付出青春甚至生命的地震工作者也不會允許三十年的努力被現在的假話掩蓋。壹報主人誠摯敬意!
    
    壹報則用公民媒體的新方式支持他的見證。雖然公開出版的傳媒無法言說,但壹報也是中國新聞界的一部分,只是先行一步。
    
    我們的目的不是挑釁禁令,衝破禁區只是開始,錢鋼指歸的是我們這個民族如何在汶川的鮮血上建立科學有效的地震預警機制,如何打破部門分割,專家隔閡,與不合作的毛病,三十年來我們走過了什麼彎路與錯路。打破知識的遮蔽,將地震知識交給民眾,是反思的第一步,他的立論對民眾與政府都是公允的。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對政府決策難度有充分的體會。他呼籲:寬容,減壓,政府給科學界減壓,社會給政府科學界減壓.,他的研究是獻給不願被愚弄的公民,也是獻給開明的政府官員的,更是獻給那八萬死去的生命,這個研究同樣是對三者生命的尊重,因為在地震面前我們是共同體,任何明智的人不難明白,在這個多災國度生存下來的民族靠的不是謊言,自欺欺人,與麻木而是那份執着與清醒,悲天憫人的同胞情懷。
    
    歷史不可能倒退,地震不可預測的謊言必須打破,生機則突破謊言之殼而生。
    
    在地震面前,任何政府只能是有限責任,但是在事後謊稱地震從來不可預測則是拙劣的不負責任。踹開這扇不可能掩蓋的門,我們發出汶川大追問。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壹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