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美國貝爾實驗室走向「最低谷」

     這裏曾經誕生過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但隨着職員接二連三的離開,物理學家們聲稱,曾經標誌性的貝爾實驗室最終離開了基礎科學研究。
    
    根據《自然》雜誌的一篇在線新聞報道,目前只剩下4位科學家在貝爾實驗室位於新澤西州的基礎物理部工作。其他人要麼選擇了離開,要麼被重新分配到公司的其他部門。Ronen Rapaport去年夏天離開了貝爾實驗室,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謀求到一個職位,他說,「四個人稱不上一個基礎研究小組,只能算一個單一項目。」
    

    
    片說明:電晶體的發明是貝爾實驗室獲得了諾貝爾獎的貢獻。
    
    不過,來自貝爾實驗室母公司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的負責人稱,關于貝爾實驗室「死亡」的報道很誇張。貝爾實驗室研究副主任Gee Rittenhouse表示,基礎科學仍在,只是不再是物理方向。他說,「我們已經將基礎研究轉變到包括數學、計算機科學、網絡以及無線。」
    
    建立於1925年的貝爾實驗室一度被認為是全世界物理方面最卓越的產業實驗室。在那裏,電晶體和激光等發明不斷獲得諾貝爾獎。這些早期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實驗室當時的母公司AT&T資助的,該公司壟斷美國電訊行業半個世紀之久。不過隨着貝爾實驗室在1996年被迫納入朗訊科技旗下以及 2001年電信設備需求大幅下降,實驗室的情況迅速惡化。
    
    在裁員壓力下,2002年,貝爾實驗室的聲譽又大受打擊。它的「明星」研究人員Jan Hendrik Schön被發現在大量論文中偽造數據。儘管一些人堅信,隨着2006年朗訊與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合併,貝爾實驗室將會轉運,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阿爾卡特朗訊6個季度連續虧損,股票價值大減,公司董事長和CEO雙雙宣佈辭職。
    
    母公司的麻煩統統都反映在了貝爾實驗室上。實驗室職員級別減少,一些大樓被賣給了房產投資商,今年二月,貝爾實驗室還關閉了一台檔次最高的矽製造設備。
    
    考慮到嚴酷的前景,許多科學家開始尋找新的工作,以避免可能的裁員。在動盪過後,有大約 30名物理學家組成的精英小團體仍然堅守在基礎研究領域,但現在,這些人中的大多數也已經選擇離開,尋求更加穩定的工作。美國國家標準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Vladimir Aksyuk曾是貝爾實驗室的訪問學者,他說,「公司已經不再能夠支持研究了。在走廊里隨便看看,有一大堆的空屋子。」
    
    Rittenhouse沒有否認,貝爾實驗室關注的焦點已經發生了變化。不過,他表示,貝爾的研究需要與公司的需求相結合。2002年,朗訊已經將公司的半導體商業部分分離出去,從那時起,它的商業需求就不再是材料科學,而是轉向網絡。 Rittenhouse說:「我們不得不調整物理研究組的重心。」除量子計算外,阿爾卡特朗訊現有的約850名研究者繼續在高速電子學、微機械電子設備領域從事研究工作。「我們仍然能做好的科研,」他說。
    
    不過對於Rapaport這樣的物理學家而言,風平浪靜的日子已經結束了。他從阿爾卡特朗訊帶出的股票已經貶值得不成樣子,以至於他都不願意操心賣掉它們。「我可以把它們貼在牆上,作為對貝爾實驗室的紀念。」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自然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