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相聲成「四不像」?第四屆CCTV相聲大賽惹爭議

    第四屆CCTV相聲大賽已於7日晚落幕,但熱熱鬧鬧大賽背後,有識之士看到的是相聲面臨的演員基本功匱乏、精彩腳本難覓的窘境。針對大賽中出現的大量參賽相聲「小品化」傾向明顯,變得有些「四不像」,有人嘆息,也有觀眾叫好,爭議不斷。

      圈內人嘆息:相聲成了「四不像」
    
    「CCTV,求您別糟蹋相聲了」,日前在新浪網博客上,一名相聲愛好者寫道:「兩人在台上手舞足蹈,我本來以為是演小品的,一看旁邊的台標,卻發現是相聲大賽……『如果這個節目也是相聲的話,我覺得可以說『相聲,是一門肢體藝術』了」。
    
    「相聲不像相聲,小品不像小品,成了四不像」……在南京相聲界,提到本次大賽也多是類似評價。
    
    江蘇省文化館導演、著名相聲演員倪明告訴記者,大量的二人轉、模仿秀、腦筋急轉彎,甚至是奇裝異服、滿台打滾等「花招」,儘管能博得觀眾一笑,卻偏離了相聲藝術本身。
    
      有觀眾買賬:能把人逗樂就行
    
    在本次相聲大賽中,最有爭議的參賽作品大約非湖南選手朱少宇、張露曦的「我要考學」莫屬。在業界對其「惡俗」、「四不像」的罵聲中,不少看熱鬧的 「門外漢」們卻認為,這個非專業組的節目是整個大賽中最為精彩的作品,實在是太搞笑了。網友「三萬里路」在博客里說道:「我和爸媽幾乎是從頭笑到尾。他們沒有什麼太多的深意,也沒什麼套路,但卻處處體現了相聲的本質,那就是快樂!」
    
    相對業界對大賽中暴露出的「相聲不像相聲」的擔憂,不少觀眾反而顯得寬容。「我覺得相聲嘛,能把人逗樂就行,何必拘泥形式。」市民張先生接受採訪時說。
    
      第三種聲音:相聲不能成「花架子」
    
    「只要觀眾喜歡,而且保留了相聲的主要元素和主體結構,那在作品中吸收些其他藝術表現元素是可以接受的。」省曲協副主席、秘書長蘆明認為,現代相聲與過去相比,演員與觀眾交流的渠道變了,觀眾群體也變寬泛了,觀眾的文化水平、欣賞眼光也都不一樣,因此,相聲界需要形成一個寬鬆的學術環境,允許、鼓勵出現不同的相聲表現形式。
    
    市歌舞團著名相聲演員呂少明則認為,電視相聲受到演播時間的限制,只能揀有「包袱」的段子、挑吸引觀眾眼球的東西演,自然會在傳統相聲上增加一些新的表演元素,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本屆選手「花招」多的現象背後,折射出的卻是選手基本功、尤其是「說」的功力普遍較差,以及劇本的平庸,所以他們的表演再花哨、形式再創新,也只是沒血沒肉的「花架子」,有的節目雖然能令觀眾發笑,但笑過後卻沒能給人留下值得回味的東西,所以得不到行家和關心熱愛相聲藝術的人們的認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南京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