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放寬政策 北京「地主」拋地 力保資金鍊

 

潘石屹稱北京「地主」正拋地力保資金鍊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5月7日透露,近期其所接觸的「地主」,特別是北京的「地主」,都急於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力保自己的資金能正常運轉。

  《上海證券報》報道,「2007年起,特別是3、4月份,北京房價一直上漲,房屋成交量及價格都不正常。」潘石屹表示,因此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是正常的。對於北京房價走勢,他分析認為,由於8000元/平方米以下、90平方米戶型的住房供應量大,其價格下調壓力更大。

  潘石屹分析指出,去年三項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影響最大。其一,是去年下半年二套房貸款限制;其二,加強保障性住房供應;其三,90/70政策。他分析認為,其中後兩項政策今年將顯現。

  而且,「目前開發商資金鍊非常緊張。」他進一步分析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去年全年房地產的銷售額是2.9萬億人民幣,而去年中國房地產公司購買土地的資金就超過了3萬億,資金鍊緊繃是肯定的。據他了解到的情況,目前銀行基本停止給開發商貸款,使得房地產企業資金鍊更是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潘石屹還透露,近期其所接觸的「地主」(特別是北京地區)都急於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土地的交易市場越來越趨向寬鬆。

******************************

中國土地泡沫漸破滅 六城市地價負增長

國土資源部統計顯示,中國地價一季度雖然保持上升,但漲幅已回落,東莞等部分城市出現負增長,同時土地流拍已向二、三線城市蔓延。分析指,地價全面下行,預示着未來樓價進一步走低。

  香港《文匯報》報道,一季度,中國城市地價總體水平增幅低於去年同期水平,也低於去年各季度增幅。湖州、佛山市順德、廈門、東莞、成都、蕪湖地價呈現負增長,西寧、蘭州、福州的綜合地價增長率為零。

  國土資源部發佈預測指,中國今年地價水平總體上漲,居住地價趨向穩定。據統計,一季度全國主要城市綜合地價水平為每平方米1778元,同比上漲12.12%,漲幅比上季度高0.21%;環比上漲1.54%,漲幅比上季度低1.67%。

  38市綜合增幅-3%至3%

  國土資源部地價監測分析組指出,各城市綜合地價環比增幅放緩,與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已上報數據的46個監測城市地價增長率差異較小。

  統計數據顯示,其中38個城市的綜合增長率集中在-3%至3%之間,約佔監測城市的83%。城市綜合地價水平出現負增長的城市依次是湖州-7.07%、佛山市順德-2.56%、廈門-1.46%、東莞-0.63%、成都-0.57%、蕪湖-0.11%;另外,西寧、蘭州、福州的綜合地價增長率為零。

  從去年房貸新政推出後,廣州、成都、北京、南京、廈門、深圳等地先後出現了土地流拍事件,而市場狀況一直比較平穩的合肥市、蕪湖市等二線城市日前也出現了「流標」、「流拍」,讓不少人跌破眼鏡。

  半年超40幅土地拍賣流拍

  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10月以來的半年時間內,全國土地市場流拍超過40幅。即使成交的地塊,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大不如前,地價出現明顯的下降現象,不少地塊以底價成交。

  4月11日,位於深圳坑梓的3地塊掛牌出讓,只有1塊以樓面地價1149元/平方米成交,相當於同區位2005年的地價水平。4月9日,上海土地交易中心臨近拍賣時間,仍只稀疏坐着幾個買家,8幅土地掛牌拍賣,竟有2幅無人問津。

  寧蝕7千萬退掉「黃金地」

  信貸緊縮導致的開發商資金短缺,無疑是土地「流標」、「流拍」的最直接原因。4月初,福州融信地產寧願損失7000萬元保證金,退掉了去年9月高價拍得的一塊「黃金地」,在房地產業激起了千層浪;一些知名房地產企業也因資金周轉問題導致項目「流產」,少數城市土地價格還出現了下降。

  易憲容:未來房價會走低

  「目前許多城市房屋銷售市場充滿了觀望的氣氛,房子賣不出去,資金就不能回籠,也就沒錢再拿地。」浙江一開發商告訴記者,以前拿了地即使不立刻開工,囤地也可賺錢,但現在新政策規定囤地要收土地閒置費甚至被收回,還有可能貶值,「如果拿了地又遲遲不能開工,無異於飛蛾撲火」。

  中國經濟學家易憲容認為,土地市場的價格是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先行指針,如果大量的土地流拍,如果全國土地市場的價格全面向下運行,也就預示着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會走低。

  目前開發商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並不樂觀,自然會反映到土地市場上,這就是土地價格走低或土地流拍的根本所在。

*************************************

開發商底氣不足 土地流拍向二線城市蔓延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有超過40宗土地在最近半年裏流標、流拍,而市況一直較平穩的合肥市、蕪湖市等二線城市日前也出現了流標、流拍,顯示此現象已呈現出向二線城市蔓延的趨勢。

   據了解,合肥日前計劃拍賣12宗土地,結果10宗流標、1宗流拍、1宗轉掛牌;蕪湖2宗土地結束掛牌準備拍賣,結果1宗流標、1宗流拍,土地流標、流拍向二線城市蔓延,更加顯示出在信貸緊縮的背景下,開發商資金短缺在加劇,樓市上買賣雙方的博弈戰也將升級。

  信貸緊縮 銀行放貸更加謹慎

  新華網報道,4月25日開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上調至16%,這也是今年第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據央行統計,以金融機構人民幣餘額為基數計算,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相當於凍結了約6000億元資金。

  存款準備金率再次上調,被凍結在央行的資金增加了,銀行發放貸款的規模也就縮小了。工商銀行(601398行情,股吧)安徽省分行副行長朱文信說,最近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相隔僅1個月,這使得一些銀行調整放貸計劃。

  合肥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負責人透露,他們一個多月前就開始向浦發銀行申請貸款,各項申請手續和資質也都符合要求,可是錢還是貸不下來,而以前申請類似的貸款只要半個月時間。該負責人坦言,「目前房地產業風險較大,放貸時銀行比以前更加謹慎了。」

  安徽中信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虞浩東也表示,「目前銀行向開發商發放信用貸款的情況幾乎沒有了,都要求開發商以實物作擔保,開發商想玩空手道根本就行不通了。」

  資金短缺 開發商拿地底氣不足

  合肥市土地有償使用服務中心負責人張克旺在分析合肥12宗土地拍賣結果時認為,「8宗離市區較遠,面積也偏大,而且價格也不算便宜,但市區內的黃金地塊也賣不出去,真正的原因可能還是開發商資金短缺,拿地沒有底氣。」

  張克旺算了一筆細賬,以一宗100畝的地塊為例,出讓金就將超過2億元,如果一家開發商想參加競拍,就需要繳納至少4000萬元保證金,而競拍的開發商必須達到3家以上才達到拍賣條件,也就是說要佔用3家開發商總共至少1.2億元流動資金,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據介紹,在掛牌出讓前,前來購買標書的房產開發企業多達100多家,來諮詢的企業就更多了。在競標拍賣的當天,人氣也很旺盛。張克旺說,這說明房地產商對市場的熱度不減,企業還是看好合肥的房市的。至於觀望者多、競買者少,主要原因還是當前房產商的資金限制。

  房地產管理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合肥房屋的空置率已經從去年的6.6%左右下降到目前的約3%,這說明房屋銷售情況並沒有出現不順暢的情況,開發商資金回籠應該不存在問題,但開發商為何不拿地呢?

  合肥市房地產管理局總工程師李慧秋一語道破天機:「目前開發商的資金自有率普遍只有25%左右,也就是說約75%的資金都是靠銀行貸款等方式融資和買房者支付購房款獲得的,而當前的金融調控政策要求開發商自有資金達到35%才能申請委託貸款。很多開發商的錢只夠買地,在後續建設資金沒有保障的情況下,開發商肯定不敢輕易拿地。」

  風險加大 開發商出手更加理性

  福州融信地產4月初寧願損失7000萬元保證金,退掉了去年9月高價拍得的一塊黃金地,在房地產業激起了千層浪;一些知名房地產企業也因資金周轉問題導致項目流產,少數城市土地價格還出現了下降。這使開發商不得不反思以前瘋狂搶地的行為,出手時也更加理性。

  目前許多城市房屋銷售市場充滿了觀望的氣氛,房子賣不出去,資金就不能回籠,也就沒錢再拿地。浙江一位開發商在參加長江三角洲地區房地產業協會聯繫網第十四次會議時說,「以前拿了地即使不立刻開工,囤地也可以賺錢,但現在新政策規定囤地要收土地閒置費甚至被收回,還有可能貶值,如果拿了地又遲遲不能開工,無異於『飛蛾撲火』」。

  「現在很多城市的形勢都不太好,有的城市不僅房價不穩定,土地價格也在波動,貸款又那麼難,誰還敢輕易買地啊?」一位參加合肥土地拍賣會的開發商無奈地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