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揭密台灣七千億黃金藏山洞 防彈玻璃可防90槍


    
    「滿山儘是黃金磚?沒有那麼誇張啦,就是山洞左右二排柜子都放着黃金而已,跟我想像的是一堆金山有點落差。不過,聽『中央銀行』官員說,這些黃金價值高達新台幣七千億元!」
    
    國民黨四位「立委」盧秀燕、廖正井、羅明才、羅淑蕾,日前在「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的陪同下,前往台灣「最神秘也最值錢」、存放「中央銀行」黃金、白銀的山洞參觀。
    
    
    秀燕用手勢比着黃金的大小。
    


    
    文園利用山坡地形興建隧道式庫房,共有兩個舍庫,一個存放金塊、銀條,一個存放「中央鑄幣廠」金幣、銀幣,有防盜、防震、防火、防搶、抗炸等各項安全措施,由台軍憲兵205指揮部1個連隊駐守。
    
    盧秀燕描述她所看到的黃金:「有的是大長條形,像巧克力一樣;也有像方形磚塊,但比較薄一點;也有的形狀像梯形,聽說是不同時期買的,模樣也各不相同。但是,黃金上只有四個阿拉伯數字編號,無法分辨哪些是國民黨撤退時帶過來的,哪些是後來買的。」
    
    「我看了一下黃金的重量,從12公斤到20幾公斤的都有,還拿起來摸摸看,感覺真的很重,要用兩隻手捧着。以現在的價格來算,一塊黃金就值好幾千萬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立委」說,大部分黃金是12公斤,大小就像蓋房子用的紅磚塊,只是比較薄一點。這樣一塊黃金磚,價值一千多萬元。
    
    根據「中央銀行」公佈的資料,目前儲藏在山洞的黃金總重量,是1361萬英兩,換算成台兩是1129萬兩。當初買的成本是一兩新台幣9000元上下,現值則是一兩2.32萬元,漲了將近三倍。
    
    
    
    老美逼着買
    
    
    
    盧秀燕透露,根據「中央銀行」官員告訴她的資料,當初蔣介石從大陸撤退台灣所帶來的黃金,只佔現在黃金總量的7%,其餘的黃金都是後來在美國政府的「逼迫」下所買的。盧秀燕說,上世紀80年代幾年,中美貿易逆差非常大,美國政府為了平衡逆差,強逼台灣向美國買黃金。
    
    另外一位比較低調、不願具名的「立委」則說,之前「財委會」開會時,有「立委」突然問道:「國民黨從大陸帶來的黃金,到底放在什麼地方?可不可以去看?」「中央銀行」官員在答覆時就說可以,但只有四位「立委」報名參加。
    
    當天帶他們去看黃金的是「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出發前就說得很清楚,只有「財委會立委」才能去,不能帶助理,記者也不能跟,大家都同意,才搭「中央銀行」的九人座箱型車前往。
    


    
    當年「立委」候選人質疑「國庫」是否有金磚,曾至文園開記者會抗議。
    


    
    文園裏還藏有李登輝就職所發行的紀念金幣。
    
    
    
    揭秘文園神秘面紗
    
    
    
    「黃金山洞」位於新店新烏路,一般都稱做「文園」。整個文園佔地約2 萬多坪,當初產權屬於台灣銀行,後來才被「中央銀行」買來藏黃金。在文園斜對面、往烏來的方向,有着幾棟不太顯眼的房子,也是屬於「中央銀行」的財產。這位「立委」私下透露,這些房子是「中央銀行」考慮萬一將來有戰事,可以撤退到這裏充當臨時辦公室。
    
    原本文園大門口都有憲兵駐守,一般閒雜人等也無法靠近,當天因為「立委」要來,車子直接就開進去。
    
    這位「立委」表示,一進大門口,首先就看到兩旁好幾排老舊的矮平房,大家以為是憲兵住的地方,但官員卻解釋那是倉庫。
    
    這位「立委」說,其實文園沒有什麼特別的建築物,車子開進去就可以看到山洞入口。入口處有一道鐵門,是屬於往上升的那種,「應該是用遙控器來控制的鐵卷門,我們到的時候門已經打開了,沒看見到底是怎麼開的,也沒有仔細問。」來源:台灣《時報周刊》
    
    
    
    
    防護很嚴密
    
    
    
    「立委」陸續進入鐵門,據形容就像走進山洞的感覺,但裏頭很乾淨,空氣很清爽,沒有一般山洞的潮濕感,燈光也很明亮;走道非常寬敞,大概有七、八米寬,看起來連卡車都開得進去。
    
    走了約莫十米,就看到真正儲藏黃金的庫房,前後有二間庫房。盧秀燕表示,要進去庫房必須打開三道鎖;這個鎖就像電影演的那種大鋼門,相當厚重。
    
    「儲藏黃金的庫房使用密碼鎖,一個人管一個庫房的三組密碼,但二個人互不知道對方的密碼。我聽『中央銀行』官員說,掌握密碼的人都在『中央銀行』服務很久,幾乎沒有換過人。當然,還有一個人知道所有的密碼。這點算是機密,不能講太多,免得如果有歹徒想搶黃金,他們被歹徒綁票就糟了。」
    
    通過三道鎖之後,映入眼帘的是一個長約30米、寬約6米、二層樓高的大房間,屋頂是橢圓形。二邊各是一個柜子,有三層,一格一格,「立委」們算一算,每格都放有64塊黃金。柜子除了上鎖,還裝有防彈玻璃,據說可以防90手槍。
    
    盧秀燕說,除了黃金,柜子里還有一些蔣介石紀念銀幣、李登輝就職典禮紀念金幣;另外,當年國民黨當局從大陸也帶來不少袁大頭銀元、白銀條,只是「中央銀行」官員表示,這些袁大頭、白銀條價值不高,才值幾十萬元而已,算是又重又不值錢,「中央銀行」後來沒有再買過。
    
    文園對外的形象非常神秘,其實早在七八年前,台「立法院」財委會也曾經偷偷去看過,結果大家都非常訝異,因為雖然庫房非常堅固,但裏頭卻相當破舊,隨便用幾根鐵柱子釘成鐵架,黃金直接擺在鐵架上,也沒有防彈玻璃,相當簡陋。
    
    盧秀燕聽「中央銀行」官員轉述,那時「立委」看到鐵架都生鏽了,感到震驚與訝異,限期「中央銀行」改善,「中央銀行」也從善如流,才有今天的規模。
    
    
    
    駐軍沒看過黃金
    
    
    
    台灣《時報周刊》欲商借附近民宅頂樓,以制高點拍攝文園營區部分風貌,卻遭住戶不假思索拒絕,「抱歉耶!沒辦法讓你上去拍照,太敏感了,要是出什麼狀況不是我可以承擔的。」劉姓住戶沒有正面回答文園金庫是否真有藏金,但面對記者詢問多以笑容響應,警覺性很高。
    
    該刊查訪發現,文園金庫附近的居民,幾乎都知道自己與大批黃金為鄰,坐擁一座金山。
    
    一名從文園營區退伍的憲兵弟兄,就談到當時值勤的情況,但對於黃金儲藏模式,則是三緘其口。「主要就是站哨而已,除了『央行』的人,我們根本無法靠近庫房,更別說接近黃金;多數人服役一年多,金條長什麼樣根本沒看過。」
    
    李姓退役憲兵說,「上級規定我們全連不能同時出營區跑步,一定要有人留守,連吃飯都分兩種不同餐食,以防集體中毒、昏迷的意外發生。」他表示,營區與地區警方的警報器是串連的,一旦有狀況警力也會前來支持,鄰近憲兵單位也會火速趕來。
    
    「因為文園等於是『國家』的保險箱,所有新台幣發行的存底,都庫藏在這裏,當年怕成為戰火攻擊目標,藉此破壞台灣金融,所以山洞都是往山脈裏面挖,門口的鋼門也有抗炸功能。」李姓憲兵如此描述。
    


    
    不起眼的文園金庫大門,許多路過的遊客根本不知道營區裏面有大量黃金。
    


    
    據說這是當年運送黃金的木箱,在台北市南門裏舊宅被找出來。
    
    
    
    兩年花三百萬兩
    
    
    
    究竟當年運多少黃金到台灣?從960萬兩、320萬兩到200萬兩的數字都有;有沒有黃金船沉在長江、台海,並未登上台灣?這些歷史雖亟待考證,但賬面上還是有資料可查。
    
    來源:台灣《時報周刊》
     台「監察院」在1949年的報告中,顯示390萬兩黃金庫存,還有價值等於400萬兩黃金的純銀與美金。所以「央行」到台後,共有約800萬兩黃金的財力,其中部分做為發行新台幣的準備金,確實發揮穩定台灣金融的作用。
    
    既然「央行」當年確實運送黃金到台灣,但這筆錢是否如外界所說,都被寅吃卯糧的台軍部隊吃完了?根據前「主計長」周宏濤回憶錄的記載,國民黨帶來的黃金,因支付每月18萬兩的軍餉,來台第二年的1950年9月就花光光了。
    
    1950年6月,當時「中央銀行」總裁報告指出,1949年以來,運至台灣的「國庫」存金,共375.5萬多兩;但至當年5月底,共耗掉321.2萬多兩,僅剩54.2萬多兩。
    
    陳水扁上台時,陳師孟時任「中央銀行」副總裁,他也曾進文園金庫,發現當年從大陸運送到台灣的金條,有些有成色不足的現象,曾動過重新鑄造的念頭,又怕外界質疑他動手腳而作罷。
    
    報道說,以上數據若屬實,文園裏有「央行」報告剩下54萬多兩,其它就是台灣人民以血汗生產的米、糖換來的「國庫」收入。
    
    當年國民黨當局運送黃金、銀元有兩條主要路線,一從上海「央行」直接上碼頭,以海關緝私艦運送到台灣,另一種是其它地區銀行的金條、銀元,以陸路方式運送到廈門鼓浪嶼,再以軍艦從廈門運送到台灣。
    
    
    
    運金人回憶:沒人敢私吞
    
    
    
    1948年,擔任浙江銀行主任的彭晨,接獲來自國民黨當局的命令,要在短短數日,把銀行資產裝箱轉運,跟軍隊撤到台灣,但「政府」各個單位也都在忙着轉移,所以這道命令國民黨沒有給予任何支持,他就帶着十幾位行員沒日沒夜地「掏空」銀行。
    
    面對金庫內七八千兩黃金與上百公斤銀元,彭晨等人用銀行專用的木箱裝載,對10幾名人力來說,可是個浩大的工程;但礙於時間緊迫,他們根本不敢鬆懈,還得搬上車子。
    
    「哪有軍隊來護衛我們運送黃金?那時候所有國民黨軍隊,都集中在浙江、上海,那邊根本沒有老百姓,身邊都是軍隊,沒有人敢動我們黃金的主意。」那時彭晨等人還必須獨自護送裝滿黃金的車隊,到停在上海岸邊的軍艦。
    
    彭晨更表示,隨行的行員不可能對黃金有非分之想,「當時要進銀行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操守,比現在的銀行要求嚴格得多。」
    
    60年過去,彭晨已經92歲,卻還忘不了把黃金裝箱的那幾晚,他笑說這是他專屬的戰時回憶,「雖然那時運送的數量,我們可以說了算,但不屬於我的東西,我就是不會要。」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台灣時報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