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深套股民:滬指很綠很暴跌 分析師很傻很天真

來源:中國證券報
     「新一輪的調整範圍將在3000點―4000點之間。」這是證券分析師小李對市場的最新看法。而在兩個多月前,他的判斷是,上證綜指的極限波動區間在4300點?7300點之間。

落差如此巨大,深度套牢的股民調侃道:「滬綜指很綠很暴跌,分析師很傻很天真!」
    
    聽了這樣的說法,已有四年證券分析經驗的小李有一絲尷尬,但他強調,這種情況是市場的普遍現象----從年初各大機構的策略報告來看,幾乎沒有一家券商看到了4000點以下,但在四月初,上證綜指卻跌至了3271點。
    
    對於股民的揶揄,小李表示並不會感到十分「上火」。「對於入行不久的分析師來說,可能會為此感到焦慮,覺得對不起投資者。但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並非首次發生。我做分析師的幾年中,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不過,他的語速明顯加快,聲音提高了幾度,手中的杯子在不停地旋轉,透露出心中還是有幾分不自在。
    
    2005年末,券商分析師對2006年的點位預測都在1500點上下,但實際情況是,2006年上證綜指的最高點達到了2698.90點;2006年末,大多數券商分析師對2007年的點位預測都遠低於4000點,而實際最高點達到了6124.04點。
    
    「很多人都自認為可以戰勝這個市場,但實際上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夠真正把握市場。」小李說,「我們處在證券市場中,研究能力不會比別人差,但都很難超越市場的平均水平。這是客觀事實。」
    
    在他看來,做策略分析其實並不複雜,套路也大同小異:一是看大的宏觀背景;二是看上市公司的資質;三是看市場的資金供求關係、投資者的投資心理;四是看市場整體估值水平。
    
    或許正是這種套路上的雷同,使得分析師們對2008年的市場走勢作出了集體誤判。
    
    年初,大家都做出了較為樂觀的判斷,就是因為有着較為一致的觀點----中國牛市的基礎並未消失。
    
    說起年初對市場的判斷,小李如數家珍。「從宏觀來看,幾乎沒有人會否認中國經濟的內在增長動力依舊強大,並且經濟增長的質量有可能更好。上市公司方面,從2007年的情況看,利潤增長主要來自主營收入、期間費用和投資收益,預期2008年上述三項的貢獻均將大幅削弱,但全年淨利潤增長仍可能達到30%左右,這是可以大致匡算出來的。此外,2008年的資本流入可能加速,導致資金供給充裕。這樣的分析邏輯雖非無懈可擊,但也還算嚴密。」
    
    對於估值判斷,小李所在的券商也做了相對保守的估計,即劇烈的上升階段已經過去,將轉入緩慢上升,但尚未進入下降周期。如果保守的估值定在25倍PE,並以25%的業績增長為因子計算,則剛好對應於4300點的水平。而且,經過2007年底的一輪調整,大家的態度相對謹慎起來,所以大家的基調基本上都是「踏遍青山牛未老,巨幅震盪免不了」。
    
    然而,上述看似穩妥的分析結果,卻在不到兩個月之內被市場擊得粉碎。
    
    「雖然對股市的寬幅調整已經有所預期,但並沒有想到風暴會來得如此劇烈。這也一度讓我們不知所措。」至今仍讓小李感到困惑的是,2008年年初至3月中,上證綜指跌幅超過20%,30多個風格指數和行業指數中,僅農林牧漁板塊1個行業指數獲得正收益。
    
    帶着不解,小李不斷進行反思。 他認為,目前看來,主要問題可能在於對外圍經濟的發展及其影響估計不足,對國內經濟形勢以及估值的判斷有誤。
    
    外圍經濟方面,次貸危機負面影響從金融領域蔓延到實體經濟,從美國擴散到全球。歐美經濟增長預期普遍下調,美國經濟的衰退跡象則已開始顯現。而外圍經濟放緩影響中國出口,也影響了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國內經濟來看,去年4季度以來,經濟過熱在宏觀數據中體現得日益明顯,其核心表現是通脹。進一步緊縮政策的出台已經難以避免,這對A股市場形成極大的壓制。
    
    資金流方面,2008年全年大小非解禁金額合計達16199億元,高於2007年的9184億元。如果考慮所有的限售股份,2008年全部限售股份解禁市值達到30111億元,而在2007年為23112億元。2、3月份迎來2008年第一個限售股解禁高峰,在信心不足的環境下,流動性的短期緊縮對市場形成較大的殺傷力。
    
    雖然對市場的問題作出了一定解釋,但指數以後究竟如何走向,小李承認自己仍是身在此山中,沒有明確思路,「現在很多分析師已經開始忌諱談論指數。」
    
    而對於他的新結論「滬綜指短期內在3000?4000點之間震盪」,有人問他:這個預測的準確率有多高?A股估值究竟會不會回歸到2007年初的15倍PE以下?小李的回答是:「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分析師不是神仙,也有看不懂市場的時候!畢竟這個市場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市場』,很多市場之外的影響因素根本無法預期。」
    
    難道沒有更好的分析方法嗎?小李表示,「更好的方法也可能會有,但創新是要冒風險的。這有點像集體負責制,最後的結果是集體不負責。大家似乎有一種默契,這樣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這種狀態。況且,目前也不能下結論說,前面的分析思路就一定是不好。」
    
    那麼,股民還應該相信券商的研究報告嗎?「書中自有黃金屋」,小李頓了頓,若有所思地說,「但,盡信書不如無書!」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