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發改委紙上談兵 遏通脹初戰敗北

    國家發改委上周二剛宣佈,對包括牛奶在內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多種重要商品啟動臨時價格預措施,部分生產商旋即向這個主管宏觀調控的部門作出挑戰,上海、長春、拉薩、濟南等地一夜間掀起奶類品加價的狂潮,部分產品的漲幅更逾三成。手足無措的發改委,除了一句「進一步要求各地切實做好臨時價格預措施實施工作」的廢話外,對各地民眾指其遏止漲價風不力的批評,並無作任何回應,令百姓對發改委打擊通脹的能力,以及當局平抑物價的成效,產生極大懷疑。


    發改委日前提出要求,部分企業一次提價百分之四以上的,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作書面報告,還煞有介事地列出了必須作出申報的即食、食用植物油和乳品三大行業的十二家企業。然而,在這兩天全國奶類品的漲價狂潮中,加價最肆無忌憚的就包括了三家「榜上有名」的大型乳品企業。可見,這些企業根本就沒有將發改委放在眼。
   
    發改委在推出相關措施的同時一再強調,目的並非凍結價格,而是要抑制不合理上漲,並稱此舉「不改變企業自主定價的性質,不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此番「表白」,等於告訴那些貪得無厭、在近幾個月的加價潮中渾水摸魚、食髓知味的廠家,自己手上拿的不過是把「軟刀子」,既不能殺人,更不會見血,如此模稜兩可、不痛不的取態,與自廢武功何異?
   
    後知後覺屢交白卷
    內地通脹肆虐非一朝一夕發生,去年初以來,由於豬肉、禽蛋等副食品價格飆升、因國際油價上揚導致的生產成本急漲,帶動起波及全國的加價熱潮,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官方數字顯示,去年十一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幅已近百分之七,創下十一年來新高;專家估計,今年相當一段時間的CPI增幅,仍將在百分之五至六的高位徘徊。
   
    然而,發改委對民間疾苦視而不見,竟於去年底批多家壟斷油品及電力等市場、長期牟取暴利的大型國企加價,給熾熱的通脹火上加油,令百姓生活百上加斤。今年初,中央因應嚴峻的通脹形勢,由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宣佈實行臨時價格管制和預措施,讓百姓有了可以喘口氣的希望。至此,發改委才急就章地推出了姍姍來遲的「臨時價格預措施」。
   
    但是,發改委的官老爺們依然後知後覺,措施草草出台卻沒有具體操作的細節,相關的宣傳解釋也欠奉,以致部分企業以「國家發佈的目錄面又沒有我們的名字」為由,藉機趕搭「漲價尾班車」。更荒謬的是,一些地區的物價部門對部分牛奶品牌日前突然漲價,竟「毫不知情」。主管宏調無力、遏止通脹無方,發改委這次交出的,又是一張「白卷」。
    
   
    東方日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