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魯迅謾罵的女校長為護女生 被日軍槍殺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楊蔭榆

魯迅謾罵的女校長楊蔭榆  被日軍槍殺

楊蔭榆(1884-1938),江蘇無錫人,女教育家,先後留學日本和美國。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期間,未支持學生的運動,受到魯迅的大肆謾罵,不久被迫辭職。1938年1月1日在蘇州斥責日軍暴行被殺害,時年54歲。

查閱北大圖書館各種資料,沒能找到一張楊蔭榆的圖片。看來,她的真實面貌,只能隨她那代人的離去而離去了。

錢鍾書夫人楊絳在提到她的這位三姑母楊蔭榆時曾說:「如今她已作古人,提及她而罵她的人還不少,記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

記錄在「正史」上的楊蔭榆,是那個曾被魯大肆謾罵的楊蔭榆。

魯迅在《「碰壁」之後》中有過一個比喻:楊蔭榆視校長學生之關係為婆媳關係,以婆婆自居,視學生為童養媳。在《女校長的男女的夢》中,他指責「楊氏的誣妄」,「誣衊是她的教育法的根源」。《寡婦主義》也是暗中譏諷楊蔭榆之作。

《魯迅全集》的注釋中是這樣為楊蔭榆「定性」的:「她依附北洋軍閥,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壓迫學生,激起進步師生的強烈反對。」她的「罪狀」之一是,在任女師大校長期間,開除了六名學生自治會負責人,其中,包括許廣平,以及魯迅名篇《紀念劉和珍君》中的劉和珍。

女作家蘇雪林曾經不滿地說:「她(楊蔭榆)原是已故某文學大師(魯迅)的對頭,而某大師欽定的罪案是從來沒人敢翻的。」

有關楊蔭榆的殉難,似乎從來就沒有進入過「正史」的文字。

被排斥在《現代文學史》之外的作家蘇雪林,在上世紀30年代末的一篇紀念文字《楊蔭榆之死及其它》中寫道:

數月前一位舊同學從桂林來信告訴我說:「女教育家楊蔭榆先生已於蘇州淪陷時殉難了。」說蔭榆先生辦了一個女子補習學校,蘇州危急時,有家的女生都隨父母逃走了,還有五六個遠方來的學生因為歸路已斷,只好寄居校中,蔭榆先生本可以隨其親屬向上海走的,因要保護這幾個學生,竟也留下了。「皇軍」進城,燒殺淫擄,有數兵闖入楊校,見女生欲行非禮,蔭榆先生正言厲色責以大義,敵人惱羞成怒,蔭榆先生被敵軍踢下橋去,又加上一槍致命的。死狀之慘烈,我想誰聽了都要為之發指,為之心酸的吧。

楊絳在《回憶我的姑母》一文中也提到了楊蔭榆的殉難:

1938年1月1日,兩個日本兵到三姑母家去,不知用什麼話哄她出門,走到一座橋頂上,一個兵就向她開一槍,另一個就把她拋入河裏。他們發現三姑母還在游泳,就連發幾槍,見河水泛紅,才揚長而去。楊蔭榆殉難之前19天,1937年12月13日,在距離蘇州並不遙遠的南京,殺害她的這支軍隊製造了一場大屠殺。

=========

楊蔭榆1884年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書香門第。其兄楊蔭杭曾是著名民主革命啟蒙者、法學家。正是在其兄的影響下,楊蔭榆從小入學就開始學習近代數理知識,而且開當時男女同學風氣之先。後來,楊蔭榆受父母之命,與寓居無錫的常州籍某蔣姓人家的子弟成親。不料新婚之夜,楊蔭榆發現對方竟是個愚蠢無能之輩,和自己沒有半點共同語言,於是她一直端坐到天亮,大清早就毅然返回家中。由於她態度堅決,這樁封建包辦婚姻終於告吹,而從此以後楊蔭榆終生獨居,再也沒有結過婚。

  1907年,從上海務本女校畢業的楊蔭榆受江寧學務公所派遣,到日本公費留學,先後在青山女子學院、東京女子師範學校理化博物科學習。學成回國後,被聘為江蘇省第二女子師範(新蘇師範前身)教務主任,教生物學課程。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首次選派教授赴歐美留學,楊蔭榆應選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1922年取得該專業碩士學位後回國任教。

  楊蔭榆熱心於女子教育事業,所做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她就任女師大校長之前,據許廣平回憶,「關於她的德政,零碎聽來,就是辦事認真、樸實,至於學識方面,並未聽到過分的推許或攻擊,論資格,總算夠當校長的了。……」總之,有關她的評價還是不錯的。她作為中國女性,就她從事的事業而言,別說在當時,就是於現在,也算得上鳳毛麟角了。

??在留學美國之前,楊蔭榆就曾擔任過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學監兼講習科主任。留美回國後,於1924年2月受教育部委任,接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原校長之職,同年該校改名為國立女子師範大學(即女師大),楊蔭榆即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