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揭密大陸手機五大怪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相信大家沒看過也絕對聽說過。這部著作留下的不只是對當時現實的揭露,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思考。在現今社會,幾乎各個領域都有這樣那樣的「怪現狀」,很多現象雖然合情,但決不合理。筆者作為一個手機編輯,不敢對其他行業現象妄加評論,只對身邊的與手機有關的「怪現狀」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發大家的思考。

  怪現狀之一:高價買花瓶

  在筆者辦公室對面,有一個名牌大學的附屬中學。每天筆者下樓午餐,都會遇到很多吃飯的學生,不僅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而且多數都是熱門機型。甚至還在幾個男生手中發現了機王N95的身影。雖然時代在發展,與時俱進也無可厚非,但是500萬像素攝像頭、GPS導航,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學生來說,真的有必要麼?

  



  這也就引發了一個內在的問題:國人購機與自己的實際需要有所偏差。雖然我們總是再說性價比,但是單純的性能除以價格就是性價比了麼?非也。價格毫無問題,問題出在性能上。並不是功能越好,性價比就越好。舉個例子,把所有你用不到的強大功能(比如3G)集中在一個手機上,對你來說,就是性價比好了麼?雖然極端一點,但不難看出,性價比的「性」,不是所有的性能,而是適合你的性能。

  


  諾基亞N77的電視功能,目前對我們來說就是毫無意義的。

  說道原因,筆者認為有兩點。首先是經銷商的「忽悠」。廠商推出手機,必然有針對的人群,根據人群來設計手機,就像多普達絕不會指望P800能在校園裏普及。而經銷商就不同了,他們是根據利潤來銷售手機的。只要利潤大,就是好機器,所有的功能都適合你。當然,客觀的講,商家想掙錢無可厚非,決定權還是在我們。

  這也就是第二個原因,消費者盲目追求不必要的功能。也許是被商家忽悠,也許是攀比的心理,很多消費者在潛意識裏會將手機功能放大。筆者身邊的一位朋友剛剛換了手機。因為有車,被商家忽悠着買了P800,主要看中了GPS功能。而沒到一個星期就像我抱怨,天天開車都是上下班,閉着眼睛都能開到家,GPS跟本沒有用武之地!而那幾個中學生的N95,即使不是和尚的梳子,其功能也等於大打折扣。

  怪現狀之二:一個月換3台

  年初的時候,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手機的更換頻率高得驚人,已成為世界範圍更換手機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歐美用戶平均每40個月才更換一部手機,而在中國更換手機的頻率為8至12個月,大大高於我們的鄰邦韓國的16個月。也許這一數字不盡準確,但相信大家也都能感覺到,我們身邊一部手機能夠用滿一年半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特別是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是一年換一個,而那些「骨灰級」玩家們,兩三個月不換一部手機,就算是奇蹟了。

  


  年輕人更新手機頻率快,拋開那些「骨灰級」玩家,大多是由於「喜新厭舊」的心理。一旦手中的機器功能熟悉了,配置稍有落伍了,便會產生無數個更換手機的理由,只要經濟允許,就會將舊手機淘汰了。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更換手機的頻率顯然低了不少。絕大多數人2年左右更換一部,有的甚至從使用手機開始就沒有換過。當然也有一些特例,據了解,在部分管理機制相對落後的國營企業和國有事業單位,也存在一些領導利用公款頻繁更換手機的現象。

  這些原因綜合起來,便導致了數據顯示的國人換機頻率驚人的結果。筆者認為,在歐美等國家,手機已經回歸了其本來的通話工具的角色,拍照等功能只是輔助。而在國內,作為主角的通話功能反而變成了配角。這樣的現象是正常還是畸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怪現狀之三:黑手機、翻新機稱霸

  更換手機,無非是追求新型手機的功能。那麼面對新型手機如此高昂的價格,年輕人的經濟能力承受得了麼?這也就衍生出第三個現狀:黑手機泛濫。

  


  據市場調查人員的保守估算,靠偷稅漏稅牟取暴利的「黑」手機一年的銷量在1500萬部以上。這個數目逼近全國每年手機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級城市,甚至將國際大品牌擠壓得沒有立足之地。而糾其原因,就是其所謂的性價比。手寫、音樂、拍照,無所不能,而價格幾乎不會超過千元。但買回家後就會發現,實際的功能遠遠沒有宣傳單上那麼神奇。

  


  不斷的更換新機,那麼舊手機如何處理呢?除了少數年輕人將舊機收藏或轉給父母使用,大多數人還是會作為二手手機通過交易網站出售給網友或者直接出售給JS。筆者認為通過網站將舊機出售給需要的人,互通有無,結交朋友還是不錯的選擇。但出售給JS,就引發了另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翻新。

  


  JS收購二手手機,除了收購時會設置重重陷阱,而且入手之後大多不會作為二手手機出售。他們會用換殼、除塵等手段將手機翻新,作為新收集出售,牟取暴利。不過最近有關部門正在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希望能夠見到成效。

  怪現狀之四:勤換手機 話費嫌貴

  在幾年前,收廢品的人都有手機還是人們對手機泛濫現象的一句調侃,現在這已經是再普通不過的現象了。在人手一機的今天,有人認為,手機在中國普及率高體現了中國人重視溝通,喜歡手機聊天甚至傳播小道消息特殊國情。但是,3.3億手機用戶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年均收入不到12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這正常嗎?中國人的手機消費是不是超前甚至有些畸形了呢?

  


  數據表明,中國手機用戶的平均話費在不斷下降,這與手機高普及率成為鮮明對比。對比國外運營商,中國運營商的話費標準還是相對較低的,但要求移動聯通下調資費的呼聲從來就沒有斷過,反而越來越高。

  


  所以筆者認為,許多購買手機的年輕人以及低收入者的手機消費實力十分有限。有些年輕人,甚至部分低收入者購買手機都是為了追求時尚,甚至相互攀比。其實,國人的消費水平遠遠沒有達到如此程度。

  怪現狀之五:「處女」通過短訊賣

  最後一點,就是我們最常用的手機功能:短訊。廣告短訊我們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而在不久前,全國各地同時掀起了一陣短訊詐騙狂潮。走私車、退稅、信用卡被盜用等等騙術,讓不少人中招。

  


  而不久前,電視上的一條新聞,更是讓筆者震驚!看了下面的照片,你有什麼感想?作為通信手段的短訊,被我們用來傳傳小道消息,甚至是葷段子都是可以容忍的,但是這樣的事情,實在是讓筆者無語。這也是在中國手機上最怪的現狀了。

  


  結語:

  不管多怪,它也是目前中國手機的現狀。我們還是要面對、分析、解決。當然,這需要過程,除了有關部門需要強化政策,加大打擊力度,規範市場,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或是做點什麼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岩

來源:手機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