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新加坡漂亮外衣背後的秘密:有個強大權力家族

作者:

新加坡以彈丸之地竟然在亞洲創出了知名度,成了所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其開國領袖李光耀也毫不為恥的以亞洲的代表自居,以84歲的高齡還動不動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對各國和世界事務議論一番。初訪新加坡,如果是西方人或者即使是亞洲人,看到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井然有序的社會環境,也不盡會暗生贊意,真不錯,哦?但真相又到底如何呢?從一個在澳洲的中國人的眼光來看新加坡,結論卻也比較有趣!

首先來看新加坡的政治構成。其開國領袖是李光耀,這一點盡人皆知。從1965年新加坡獨立到1990,他共做了25年的總理。然後,他退休了嗎?沒有,他選擇了一個叫吳作棟的人擔任總理,但自己繼續在政府擔任職務,頭銜是「國務資政」,從中文裏面鬼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做什麼的,但他的英文台頭是「Senior Minister」,總理的英文是「Prime Minister」,看來很難看出二者到底是什麼關係。這個吳作棟先生作總理一直做到2004年,也就是14年吧,然後突然宣佈「禪讓」給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先生,這個在中國歷屆封建王朝屢見不鮮的「鬧劇」竟然在二十一世紀的所謂現代新加坡發生了,但吳先生也不退休,在政府里也有自己的位子,叫什麼呢,叫「國務資政」,英文還是叫「Senior Minister」,那麼李光耀先生就退休了嗎?不,還在繼續作,但得改名字呀,叫「高級國務資政」,英文名字叫「Minister Mentor」,這下厲害了,翻譯成中文實際上應該叫「部長導師」,反正他兒子是「首席部長」(Prime Minister)。總之,這就是新加坡短短几十年來的政治構成變遷,我想大家現在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吧。

一句話,在政治上李氏父子全程控制了新加坡,那麼經濟上又如何呢?不是說新加坡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嗎?實際上又如何呢?2001年,美國駐新大使館在其一份報告「Singapore: Government-Linked Corporations Face the Future」中說,新加坡政府控制的企業佔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至少60%。我們暫且先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這個公司主要負責管理新加坡政府的外匯資產,現在總投資大約有1000億美元,他的主席是誰呢?就是那位84歲高齡的老爺子,新加坡政府「高級國務資政」、前總理,也是現任總理的老爹的,李光耀先生。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截至2005年3月,他管理的資產高達630億美元,它的主要業務是做產業投資,很多大名鼎鼎的公司,比如新加坡航空、吉寶置業、來福士廣場都是他的子公司。和今天的題目比較有關係的是其行政總裁是一個叫何晶的女士,該女士在《福布斯》(Forbes)雜誌2007年「世界百名權威女性」榜中排第三位。該女士何許人也,竟然能夠坐上淡馬錫的總裁而且能夠在世界商界權傾一時?她就是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的夫人,也是新加坡開國元勛李光耀先生的兒媳婦!她又是什麼時候做上這個位子的呢?是在2002年3月,而其時監管淡馬錫控股的正是新加坡財政部,而部長就是她那位蓄勢待發的夫君李顯龍先生!至此,我們可以大致理出其中的邏輯:李氏家族控制了新加坡的政府,新加坡政府又控制着新加坡的經濟,而且為了保險起見,李氏家族人員還親自出馬佔據新國有巨頭的高位……。如果就此打住,那麼,也還不算有多麼怎麼着吧(無恥)。不,還有別的斂財方法, 2007年4月份,新加坡政府宣佈給自己加薪,部長級官員的基本年薪增加60%,而到2008年還會再一次加薪,屆時李顯龍先生的年薪為205萬美元,為世界之最!其年薪值也達到了美國總統布殊的6倍!

看到這裏,也許有人說新加坡領導人撈點吃點也無所謂了,他們的經濟不是搞得蠻好的嗎?那麼新加坡經濟所謂「成功」的秘密又是什麼呢?華人資本與洗錢!60年代前後,印尼、泰國、菲律賓發生排華事件,華人資金就流入了新加坡。1967年越戰與1966至1978年的文化大革命,台灣、香港、華人企業的資金相繼流入新加坡。再加上新加坡華人的確勤奮,於是新加坡就這樣「繁榮」起來了!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的知名經濟學家謝國忠在2006年公司內部發送的一封電子郵件說,新加坡是一個「經濟失敗的國家」,其「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印尼奸商和貪官洗錢的中心」,如今「為了維持經濟增長,它正在建賭場以吸引其他國家奸商和貪官的錢財」。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公開到什麼程度呢?連新加坡20 幾歲的開出租車的司機都知道這一點。

至此,我們對於所謂光鮮新加坡的政治和經濟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那麼新加坡人民的生活又如何呢?不是說新加坡人的平均收入高達3.3萬美元嗎?實際情況是90% 的新加坡人買不起私有房產,大部分只能住在政府統一建設的所謂「公共組屋」里,當然,政府會補貼利息,來確保這個人能夠在「一生中」供完其房貸!去過新加坡的人都會注意到,這種統一樣式的高層住宅比比皆是,大部分新加坡人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在其中獲得政府「恩賜」的一個小閣樓!新加坡市場上的豪宅大都被東南亞的華人巨富所購買!在這個起起伏伏的房地產市場中,最大的得益者卻是政府,因為政府是新加坡土地的最終所有者!

在進一步描述新加坡的其他方面之前,讓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自鄧小平時代始就說要學習新加坡?其後大大小小的官員,從省部級到縣市級,絡繹不絕、持之以恆的跑到新加坡來「取經」。學什麼呢?再聯想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我們又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話題不要扯的太遠,讓我們還是回到新加坡。抵達新加坡的第二天,即9月30日,新加坡第一英文大報(海峽時報)報道了中國投資公司成立的消息。因為最近「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在國際上炒得沸沸揚揚,西方政府,特別歐洲大陸的幾個國家,特別擔心這類政府支持的資本會購買西方國家的核心資源和技術,正在討論是不是要對此限制,而按照其定義,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淡馬錫控股,以及中國投資公司都屬於「主權財富基金」行列。該報道稱,「本來新加坡政府的資本在世界投資都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突然中共政府資本也加入了,從而引起了西方政府的擔憂,他們也因此『遭殃』了」。這一事件再一次反映了新加坡政府(或者說主流統治階層)對與中國關係的微妙心態。一方面,新加坡資本進軍中國已經成為其基本政策,李光耀老先生也多次說過中國市場對新加坡的重要性,甚至在上海的「來福士廣場」而不是叫新加坡傳統的「萊福士廣場」也能成為新加坡報章討論的話題。

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更願意像本地人一樣去體會生活,而不是像旅遊者那樣浮光掠影的純粹看景點。在新加坡,我去了市中心的一家電影院看電影「超能特工狗」(Underdog),非常幽默的情節讓我經常忍不住大笑,可笑過幾次之後卻感覺非常奇怪,因為我發現其他人大都很沉默,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我是來自澳洲的華人,不是新加坡華人。不過你也可以想像,在一個連吃口香糖都違法的國家,還有多少事情會讓你大笑呢?新加坡本國人口大約300多萬,移民澳洲的竟然多達4萬多人。如果你還沒有感覺的話,讓我們以中國來打比方,按照1.3%的移民比例,移民澳洲的中國人要多達1600萬,這也太可怕了!而新加坡還是所謂的「發達國家」呢!另外,新加坡在井然有序和嚴厲法制的背後是秘而不宣的執行死刑的人口數字,但僅就已經披露的數字計算,他的死刑比例已經遙居世界第一!

回到澳洲打開BBC(英國廣播公司)新聞台,Asia Business Report(亞洲商業報道)還是以新加坡為基地播放新加坡和亞洲的商業新聞;李光耀老先生激揚的文字還是出沒於世界各地的媒體;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遠東經濟評論》)雜誌在所謂「誹謗」李光耀先生的訴訟中再一次敗訴;而揭穿皇帝新衣的謝國忠先生卻被其僱主摩根斯坦利公司解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