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沒啥造型就是大 震撼!濟南政務中心大樓

 

它沒什麼造型,就是大。37萬平米,造價40億,北面是平原,南面是群山環繞。裏面走廊周長為1公里,有40多部電梯。裏面光電話和電腦信息點插座就有45000個。別的市政府大樓與它相比,只是垃圾。

造這個大樓的目的是:節約辦公經費!

2007/07/12 新華網  

相關報道:地處濟南鬧市區政務中心太擁堵 山東省政務中心東遷

  所謂「東遷」,就是將山東省委省政府遷出濟南鬧市區,在濟南東部新城區建一個大型綜合政務中心,讓省委與省政府合署辦公——這是本報記者日前得到的內部消息。據信,省委省政府各主要部門已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前言】

  所謂「東遷」,就是將山東省委省政府遷出濟南鬧市區,在濟南東部

  新城區建一個大型綜合政務中心,讓省委與省政府合署辦公——這是本報記者日前得到的內部消息。據信,省委省政府各主要部門已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這個被主要領導確定為「多做少說」的大動作牽動着山東9000萬人民的心,所以,在確定政務中心搬遷事宜上,省委省政府決策者可謂慎之又慎。 2003年6月26日,山東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對濟南的城市規划進行專題研究時,省政務中心搬遷計劃即在濟南的城市總體規劃之中。該規劃方案為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設計,已經國務院批准。

  當時的會議確定,濟南的城市建設以「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為建設思路,目標直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的區域大都市風貌。會後,「東拓」即被稱為山東省政務中心搬遷的代名詞。但是,何時搬、怎樣搬、哪些單位搬哪些不搬、用什麼資金搬等重要事項並沒有隨之確定下來。特別是從2003年6月開始,山東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後,一心一意謀發展成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頭等工作,政務中心搬遷一事也就被擱置了起來。

  但是,隨着山東省經濟、社會、城市建設等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坐落在濟南鬧市區的山東省委省政府等政務中心,由於地處濟南市繁華的商業旺地,不僅空間受限,而且,車流、人流、物流繁忙,在服務全省方面顯得逼仄、窘迫,給政務效率帶來了不便。特別是隨着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全省「半日生活圈」形成後,濟南鬧市區緩慢的交通狀況反襯出的政務成本增高,越發讓各地來省城辦理公務的人員難以忍受。在這種狀況下,政務中心搬遷就變成了民意之選、民意之求。

  在山東省政務中心動遷之前,本報記者同全省人民一樣,深切關心政務中心「有無必要搬、用什麼方式搬、搬遷之錢哪裏來」等具體問題。為此,記者們從17地市來濟進行公務的時間與交通成本進行調查,回答山東政務中心應不應該搬離濟南鬧市區的問題;從省委省政府分離辦公,增加辦公成本與限制了辦事效率等方面,看搬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從「騰籠換業」的視角,觀察省委省政府搬離鬧市區後,將給商業地產置換出多大的發展空間,製造多大的商業機會。

  至於搬遷所需資金,本報認為,以地產置換與城市經營的思維進行搬遷,不僅不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而且還將創造巨大的商業機會,置換出大量的資金用於新的政務中心建設。同時,中心之搬遷,必將對濟南的城市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李夢

  地處鬧市政務中心太擁堵

  ◆導報記者許慧艷濟南報道

  省府地處鬧市政務成本太高

  對於楊義堂來說,到省直機關辦公差早已是輕車熟路了,但注重公務效率的他常常受許多不可控因素左右,使他奉行的高效率原則大打折扣。「麻煩是,從哪個方向進省政府的大門都不方便。」這位經辦濟寧市大型文教活動的幹部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

  從濟寧市出發上高速到濟南西郊下高速,車況好的話,用不了2個小時就到了。但從進市區到進省政府大門,至少需要30分鐘;遇到車流高峰時段,可能會超過40分鐘,甚至等上一個多小時。

  一般情況下,從濟南西部、西南和南部方向來濟南的,經過共青團路分南北兩個方向進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辦公區。假若從省政府南門進入的話,需繞過只有「單行路線」的泉城路,經過4個信號燈;另外,由於泉城路是自東向西行駛的單行道,需要右轉至突泉北路南行不足百米之後,再左轉至黑虎泉西路,東向行駛300米左右,然後左轉至榜棚街,再北行百米穿越泉城路,進入省政府南門。此路段不僅信號燈密集,而且趵突泉公園東門、泉城廣場、泉城路商業街等人流量大、車流繁忙的旅遊和商業景點匯聚,交通十分不便。

  「其實,這條線路總長不過1公里,但是,幾經等候,常常需要十幾、幾十分鐘的車程。」楊義堂有些無奈道。

  看似路近,其實費時。實際上,浪費的又何止是時間呢。「我們最怕拉客人走這條線路到省府了。」一位黃姓出租車師傅告訴記者,趕不巧的時候,哪個信號燈都需要等上2分鐘,等候期間一般不熄火,停車、再起步比正常勻速行駛耗油量多了不只一倍。

  問題是,許多地市黨政機關以及相關部門到省政府辦事後,還要到省委。由於從省委到省政府所經路段,皆是濟南市最繁忙、繁華、擁堵路段,有些公務按照程序還需要在交通繁忙的市區中穿梭到其他省直部門,使地市級機關工作人員深刻體驗到了濟南的城市交通困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膠東幹部告訴記者,現在各地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願望非常迫切,效率意識大大增強,都想趕快把事情辦好了,儘快趕回去,以免影響正常工作與發展。但由於省城交通擁堵,政務辦公地點深藏鬧市深處,再加上省直部門辦公地點不集中,一些程序性的要求又需耽擱時間,所以,原本一天就能辦成的一件公差,往往需要一天半時間。這樣一來,膠東等較遠一點的地方幹部就不能當日返回,需要留宿濟南一晚,差旅費用就加大了。而且,既然不走,就有時間 「融洽融洽」關係,請省直部門的同仁吃吃飯,是人之常情。這樣一來,政務成本就更大了。

  城市功能聚集二環以內 濟南交通有中度「高血脂

  那位黃姓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平常目測往來車輛,還是濟南牌照的車占絕大多數,但由於省會城市的特殊功能,平日多見其他地市和省外公務車輛,尤其每年中秋節和春節前的20天至一個月里,外地車輛猛增,增加了本來就緊張的濟南市的交通壓力。

  8月18日,記者目睹了濟南市繁忙的交通狀況。當日下午18時10分左右,據記者在趵突泉公園東門北側信號燈處的觀察,從共青團路方向經趵突泉北路南行左轉至黑虎泉西路上的車輛(不包括自行車和摩托車)在每次信號燈放行都會有近20輛左右向黑西路方向行駛;18時20分,記者沿着趵突泉北路步行到與濼源大街路口,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到趵突泉北路的機動車輛在5分鐘左右的時間裏超過80輛;而同時,僅在趵北路上等候信號燈開往各個方向的機動車輛就一直排了幾十米。在汽車發動機低沉的嗡嗡聲中,嗆鼻的汽車尾氣讓等待的行人不禁捂鼻掩面,眉頭緊鎖。

  車流蔚為壯觀,襯托出省會城市的繁華,但省會城市也在繁華的背後,承受着日益沉重的環保壓力。據記者了解,濟南市環境空氣中,一氧化碳的 70%、碳氫化合物的60%和氮氧化物的40%來自機動車尾氣。不僅如此,一份可靠資料顯示,濟南市目前汽車保有量已經接近80萬輛,去年一季度新增機動車2.4萬餘輛,平均每天掛牌近300輛。因此濟南市有關部門估計,到「十五」末,汽車尾氣對環境污染的「貢獻」將分別增加10%、10%和30%。儘管濟南的道路建設迅速發展,相對於快速增長的機動車輛來說,道路長度和面積的年均增長率僅為3.6%,城市道路的修建和擴容速度無法與車輛增長速度相匹配。

  城市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各界人士普遍關注的敏感問題。今年濟南市政協會議期間,在200多份提案中,關於城市交通的建議和提案就有4件。委員們多從道路的管建並重、發展大公交疏解車流等方面獻計獻策。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由於省和濟南市兩級黨政機關、學校、醫療、文娛等公共設施基本集中在二環路以內,與之相對應的兩級黨政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居住區也散佈於各繁華地段,濟南市內外牌照的穿梭於各級職能部門的公務車輛和上下班的公務員們乘坐或自駕的公私車加劇了濟南市的交通壓力。這成了省城擁堵的本質根源。

  其實,由於省市兩級機關駐地大多集中在市區,甚至是主要商業區,不僅降低了政府公共服務產品單位時間的產出,而且還在抵消着省城甚至有可能輻射至全省的商業效率。

  劉尚生是一位廣泛和醫療機構、醫藥批發市場進行業務聯繫的醫藥代表。他告訴記者,濟南市南辛莊醫藥市場一位個體老闆向其訂購一批四川廠家的抗生素藥物,劉尚生立即組織貨源電話通知廠家。從廠家在華山附近的倉庫提貨送到文化東路上的辦事處,到劉尚生接貨趕到醫藥市場,用了整整兩個小時。

  "等於我回了一趟德州老家。"劉尚生半開玩笑地說。不過第二次他就沒這麼幸運了,一個外地"藥批"等着在南辛莊醫藥批發市場拿貨,一聽說需要兩個小時,那位"藥批"等不及就走了。這讓劉尚生損失了近4000元的淨利潤。

  猶如人體血粘度過高會影響血液流通不暢而不能輸送足夠氧氣給中樞神經一樣,道路交通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城市的血管,車輛太多超過了道路承載能力,交通也患上了高血脂症,也會使中樞神經的靈敏度受影響,以各種方式提高了政事和商務成本,降低或者抵消着政務效率。

  一個能說明問題的事實是,雖然經十路經過改造交通能力大為提高,但堵車的情況並不稀罕,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在玉涵路立交橋車滿為患是常有的事。8月22日上午,在經十路與緯一路和馬鞍山路的路口值班的編號為108139號的交警告訴記者,該路口由於是進出省委的關口,車流量大,成了濟南市為數不多的早7點至晚7點全天值班的重要崗,目的就是為了保證車暢其流,保證省委進出車輛快速便捷。

  省府外遷

  "省政府就應該是一個方便17市辦事的服務機構,不應該再藏在深閨大院裏面,而且周邊是濟南的黃金商業區,外地人來辦事進門都難。"楊義堂希望省委省政府和一些職能部門遷到經十路沿線的郊區,"這樣辦完事當天可以走人,回去後什麼工作也耽誤不了。"

  人們普遍希望省政府以及對口各市的主要省直職能部門能夠建在經十東路附近,"經十東路路面狀況好,車流通暢,辦事效率高。"青島市外經貿局副局長吳衡希望辦完事情就直接回青島。

  一位一直關注省委省政府外遷的專家告訴記者,十幾年前在英雄山腳下的省委還算是在濟南的郊區,又處於當時的"南外環"經十路上,各地市到省委辦事並沒有感覺多不方便,如今,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省委省政府帶動了省會城市的建設,省委省政府駐地成了濟南市的黃金繁華地段,省政府更是雄踞寸土寸金的老城黃金商業區。

  無論是從方便17市辦事、提高政務效率、建立節約型政府的角度看,還是從不與百姓爭路,拓展省會城市的發展空間,區別城市的商業功能與政治功能來看,省委省政府都應該外遷,因為它們在近20多年間完成了應有的帶動與輻射,應該將成熟商業區讓給商業,通過外遷帶動城市的新一輪發展,外遷是明智之舉。

  對於較為敏感的外遷和新建費用問題,那位專家提醒道,其實,運用市場手段,將現在的省委省政府所處的黃金地段拍賣,所獲土地運作收入完全可以做到不花費財政的錢建立新的政治功能區。更重要的是,省委省政府的外遷也是省會城市和山東省新一輪經濟發展的一個動力源。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