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凌未風: 北京射殺衛星是一場政治賭博

作者:
1月11日,北京使用反衛星武器在距離地球800公里外的太空擊毀太空軌道中一顆舊衛星,此事過去了20多天,但國際社會的反應仍未停息,有如水中投入一塊巨石,盪起的波浪正一圈一圈地擴散。
 
 
北京的目的:向世界展示太空實力
 
美國雜誌Aviation Week and Space Technology首先做出此報道,白宮也證實了報這條消息。據報道說,導彈是從四川省西昌宇航中心發射,擊落了一個於1999年發射到太空的北京氣象衛星。

    北京炫耀了「國威」之後,因此舉畢竟違背太空非軍事化的國際協定,於是靜悄悄不吭聲,本國媒體未見隻字報道。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一方面拒絕證實北京摧毀了自己的一個衛星,說他們「沒有時間去對證這些報道」,另一方面還公開表示,其他國家沒有理由因北京的太空計劃而感到威脅,「中國原則上主張和平利用太空,反對太空武器化,亦從不參與太空武器競賽。」
 
但上述這類聲明只是為了應對國際社會批評而做出的官方解釋,通過非正式途徑,北京並不否認此事。德新社指發射場一名文官證實真有其事,指試射是由中央軍委負責。1月25日,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亞太辦公室的資深研究員姚雲祝上校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外層空間將軍事化。如果未來會出現「太空超級強權,鐵定不會只有一個國家」。 

     在中共控制的海外媒體上,更是大張旗鼓地宣揚「中國在太空靜靜起革命,發射一枚導彈擊毀一枚舊氣象衛星,宣示中國有能力擊毀美國以至其他國家的衛星。」並宣佈,「21世紀的星際爭霸戰,中國不會缺席。」

     近年北京一直在加強其太空計劃,在2003年成為第三個完成有人駕駛太空飛行的國家。這種以太空為軍事用途的政策,一直遭到華盛頓的的批評。因此,外界揣測北京這次試射是一個精心計算過的外交戰略。
 
美國擔心新一輪軍備競賽開始
 
對北京使用反衛星武器摧毀人造衛星之舉,美國反應強烈,並擔心在一些國家中出現軍備競賽。

    美國政府召見了中共大使,表達抗議並要求中共詳細交待事件的經過和目的,同時還向中共表明,反對任何形式的太空軍事化計劃。
 
美國防務信息研究中心主任Theresa Hitchens對法新社表示,北京「利用太空作軍事用途的能力,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但他們有非常認真的計劃去加強他們的能力」。 她預測「在20年內,北京很可能會成為一個非常厲害的太空勢力。」

    1月27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凱西表示,試射或會有零落的碎片,危及國際太空站及正在運行的人造衛星,「根據載人太空航班的歷史,小事情能引發很大的問題。」 他指出,除了運行的人造衛星問題外,華盛頓對這試射引發太空軍備競賽的可能更為關注。「我們不希望看到一個情況是,太空被武裝化。」凱西還說,華盛頓已要求中共就這次試射提供更詳細的資料。

    布殊總統去年通過新的太空政策,要求美國能在太空自由活動,反對任何禁止太空武器的條約,並保留在必要情況下,美國可採取行動阻止任何國家反對美國利益。軍備控制與國際安全部次長Robert Joseph在12月以其他國家能威脅美國衛星作理由,表示反對任何太空武器禁制是合理的。五角大樓非常清楚,低軌道衛星可能是目前最不可或缺的通信設備,不管是在軍事或民間的應用上。美國全球戰略專家約翰·帕克表示,「如果低軌道監測衛星被擊落,我們的眼睛就會被打瞎」,這項試射的成功,意味着北京有能力擊落其他國家的間諜衛星。

    基於此,史汀生研究中心專家Michael Krepon認為,北京的試射可能是北京在太空武器禁制的討論上的外交攻勢。Hitchens也同意這一推測,「這可能是中共決定,既然美國不會討論太空武器的問題,……他們需要傳達一個訊息,展示一些能力,籍此把美國拉到談判席上。」
 
亞洲鄰國的強烈反應
 
日本對中共迅速崛起的軍事力量一直高度關注並表示不安,加上朝鮮核武的威脅,近年修改和平憲法的呼聲日高。因此,日本政府對北京這次試射衛星反應強烈,高官紛紛譴責中共此舉。
 
安倍晉三在國會中表達他對北京反衛星導彈試射的看法:「我相信這不符合《太空條約》等基本國際規範。」日本政府發言人說,「從太空與國際安全及和平用途的角度來說,我們自然對此表示關注。」
 
    安倍晉三的國家安全顧問小池百合子日前透露,日本目前正籌劃於2007年初,發射第四顆間諜衛星。屆時,日本間諜衛星網的情報搜集能力將大幅提升,從每兩天對世界任何地點拍攝一次,增加到每天拍攝一次,每隔5-6小時便可對日本周邊地區觀測一次。目前,日本太空情報大部分來自美國。為徹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日本政府還打算推動國會解除太空軍事禁令,研製第三代和第四代諜眼。日本目前是繼美、俄、以、法等國之後擁有偵察衛星的國家,同時還是繼美、俄之後同時具有光學和雷達成像衛星的國家,其戰略意義和實際軍事意義不言而喻。一旦解除禁令,這方面的技術進展將非常迅速。
 
印度政府還沒有對此做出回應。但印度國防專家和媒體1月27日表示,對正計劃發射無人飛船登月和登陸火星的印度航天項目來說,北京擊落衛星的試驗是一個威脅。印度國家資金資助的國防研發組織的前首席顧問Santhanam表示,這個試驗「毫無疑問是一件所有擁有衛星能力的國家都擔憂顧慮的事情。」 《印度快報》在一篇社論中表示,「它對我國不斷增長的民用太空資產產生了威脅,破壞了我們核威懾的可信度,以及暴露了印度還缺乏一個太空軍事策略。」該報在頭條新聞「被隔開了」中表示,「作為回應,印度如果不是與美國聯合成為一個強大的軍事太空力量,就是將自己作為一個亞洲第二流的國家。」
 
西方國家反應不一

    加拿大、澳洲等國相繼譴責北京此舉。他們擔心衛星碎片對太空可能造成的影響。國憂思科學家聯盟全球安全項目負責人懷特說,北京摧毀的這顆氣象衛星重七百五十公斤,衛星碎片不計其數。在高速運動中,大小僅有一厘米的碎片也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如果衛星碎片進入其它衛星軌道,將損害其它國家的商用或軍用衛星。

     澳洲外長唐納傳召了北京駐澳洲大使表示抗議。唐納表示,「我們所關注的是,有能力在外太空擊落衛星與北京反對外太空軍事化的傳統立場不一致。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期望聽聽他們對這個問題會說什麼。」
 
加拿大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加拿大也對北京當局就這個被報道的反衛星測試及其引起的可能的負面效應表示強烈關注」。英國和南韓都關注碎片對其他衛星的威脅,台灣更指北京宣稱「和平崛起」是假象。
 
只有與北京有大量武器交易及軍事合作的俄羅斯態度不同,出面指稱有關說法是「被誇大」,前將領伊瓦紹夫指北京的導彈可能是以IS-1反衛星導彈基礎加以改良;俄羅斯科學院「國際經濟關係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米赫耶夫表示,美國和北京的關係既聯合又競爭,為了讓雙方合作更加密切,北京必須讓自己看起來夠份量。此次反衛星飛彈試射,足以向全世界證明北京有能力毀滅太空軌道中的任何衛星。

    莫斯科觀察家認為,北京應該是得到俄羅斯默許才進行試射,北京在進行軍事演習前,都會知會俄羅斯,像這樣的重大事件,俄羅斯肯定事先得到通知。

  俄國為什麼採取與北京一樣的立場?首要原因是北京的國防武器仰賴俄羅斯進口,俄斯的軍工集團與北京有緊密的利益關係;此外,俄中兩國都支持多極國際社會。

    但總體反應對北京是負面的。全世界媒體大都敦促努力禁止在太空中使用武器。英國《金融時報》警告,美國會覺得本身的太空霸主地位受挑戰和威脅,進而導致美國鷹派再抬頭,日後對華政策也會更強硬。

北京為什麼要加快軍事現代化步伐?
 
    日本《寶島》月刊日前發表一份「世界前五十大軍力排行榜」,以國防經費、正規兵人數、武器輸出、武器輸入、電腦普及、國際紛爭參戰等六大指標來排列前五十名軍事大國,綜合排名前五名是美國、韓國、英國、中共國、印度,日本排名第二十二。
 
英國智囊機構1月31日發表《軍事平衡2007》報告指出,2006年中共的軍費據推算達到約1220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加18.4%。這些年來,北京投入在軍備方面的開支日見增長,其理由是:朝鮮半島形勢存在激化可能,對大陸和東北亞整個安全構成威脅;而日本加快軍事擴張成為東亞地區的潛在威脅;美國不僅加強與日合作,對北京進行遏制,而且動用更多先進武器訛詐亞太;近年來中印兩國核與常規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兩國今後在克什米爾再起衝突的危險性依然存在。
 
北京通過反衛星試驗表明,北京已經擁有太空作戰能力。但事實上,北京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弱項是海上實力不足。北京已經成為貿易大國,通過海路進行的貿易數額巨大。其出口商品與進口原材料,所依賴的海上航線全部受控於美國海軍,因此對北京構成威脅的是美國海軍。現在,北京要進入海上航線需要獲得美國的默許。美國無意切斷北京的海上通道,不過北京和其他大國一樣,不願意讓國家安全掌握在另外一個大國手中,特別是像美國這樣的在北京看來變化莫測而且與自己有着不同利益的國家。
 
北京對美國的敵意從未減輕,這倒不是擔心美國對北京有什麼領土要求,而是來自政治安全的考慮,這有胡錦濤2006年8月的一次內部會議上的講話為證,該次會議的參加者是部長、大使與省長省委書記等高官。胡在講話中說,美國連同人權組織和自由記者正在對北京煽動一場「顏色革命」,他對這種「敵意力量」大為憤怒。除了地緣政治的考慮之外,為了與美國抗衡,反對美國對大陸和平演變應該是北京加強軍事科技化的主要考慮。

    美國的應對之策
      
       這次美國的反應是快速的,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和安全委員會日前公佈「中國計劃攻擊美國衛星」的研究報告,對北京的太空軍事計劃深表關注。該報告由美國國防部的軍事顧問白邦瑞撰寫,這份報告參考了大量的中文資料,其中包括北京最新的太空軍事研究資料。作者在報告中說,北京的軍事刊物和軍事教材中,有30多個計劃,建議北京在今後的軍事衝突中使用太空武器,近期內應該重點發展反衛星武器,包括地對空武器。

    美國對北京發展太空武器並非毫無警覺。2006年9月底,美國軍事刊物《國防新聞》曾披露,中共近年來數度由地面發射鐳射光束讓美國間諜衛星在經過中國大陸上空時「盲目」。但是當時美國需要中共合作制衡北韓與伊朗,所以白宮指示五角大廈,在對中共軍力的年度評估報告當中,將太空威脅的部分刪到只剩一行。
 
美國軍方亦做了快速反應。美國反導防禦局副局長帕特里克·奧萊利將軍1月30日表示,美國計劃在一年內完成反導系統的所有試驗,使反導系統進入完全戰備狀態,在東歐國家境內部署部分反導系統的工作進展順利,關於波蘭和捷克境內反導系統部署條件的談判將在今後數周內結束。
 
    對北京射殺衛星後果的兩種預測
 
一種佔主導的看法是:中俄兩國都有意推動簽署太空限武協定,而美國卻不願意。因為這和雷根及戈爾巴喬夫簽訂的美蘇裁軍協定完全不同,無法檢驗對方是否遵守協定,只能依靠對方模糊的承諾,而這種承諾沒有約束力。既然如此,對中共長期軍事戰略而言,擊落衛星的大膽舉動利大於弊,但藉此逼使美國簽署自縛手腳的太空限武協定,卻非常划算,比起加入另一場所費不貲的軍備競賽,更符合中共利益。曾在美國航太總署詹森太空中心任職22年的科學家歐伯格認為,中共選在這個時間點擊毀自家衛星,主要用意在於促使美國政府,特別是民主黨控制的國會簽署禁用反衛星武器的協定。
 
另一種看法是:通過發射這種武器,北京進行了一次非常危險的賭博,可能令美中關係惡化。北京這次試驗是一個戰略誤算,只可能讓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所有國家更不安全。持這一看法的觀察家認為,一些學者認為這個試驗只是為了給美國施壓,讓它最終同意限制太空武器的條約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最近的試驗可能讓美國太空武器倡導者重新振作,他們當中的大部分在雷根之後就沉寂了。如果北京跟進更多這種試驗,美國的太空鷹派將增強實力和人數,並在國會找到新同盟。因此球仍然在北京腳下。如果它在未來避免此種舉動,危險性可能很快得到限制。國際社會一直在批評華盛頓對待北京的態度太過軟弱,而北京的行為表示它正在效法當年的蘇聯,但世界已經不能再承受這一套了。
 
只有俄羅斯是這次賭博中的贏家:它既可以通過鼓動北京發展軍備來保持軍工集團的贏利,又可以唆使北京站到前台與美國對抗而從中見機行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