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華語娛樂 > 正文

娛樂圈十大驚天騙局揭密 藝人出國多是偷情墮胎

行文前打個比方,暫且A是消費者,B是假冒偽劣商品,結果A買了B,在B商家熱心周到的售後服務掩蓋下,A用後竟渾然不知,更像小品《賣拐》裏的范偉一樣,拄着拐,還一步一回頭地說着「謝謝啊」。

  其實,在娛樂圈裏觀眾和讀者就好比消費者,影視劇及娛樂事件就是商品,所以這種欺詐也同樣存在,且欺詐的嚴重性要比正常商品買賣還嚴重。當然,消費者的智商也不是低到極點,對有些東西也會將信將疑,但筆者是想說的是,其實您還是鬼使神差地被「忽悠」了。下面根據本人混跡娛樂圈的多年經驗及權威見聞,披露下列十大騙局,否則,我們的娛民會一直被愚弄下去,還要說「OK」。



 第一大騙局:藝人以種種理由出國多是偷情和墮胎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說某某明星出國遊學或拍MV外景了。真的如此嗎?答案不確定。其實他們是借着出國的幌子,到那裏「偷情」、「墮胎」和整容去了。

  在國內,明星的行蹤已基本被媒體掌握,更何況還有無孔不入的狗仔隊。於是海外成了他們逍遙的天地,因為那裏知者甚少, 「做事」方便。不過,沒有不透風的牆,林心如05年遊學「巧遇」到蘇有朋張栢芝和陳小春到泰國穿泳裝曬太陽,黃子佼和Selina、王學兵和范冰冰舒淇王力宏等N對藝人密游日本,及有傳張惠妹被王力宏甩了後,以到美國遊學為名去墮胎,均被媒體發現。無風不起浪,畢竟裏面有文章。



  第二大騙局:多部影視劇中的「裸替」多是演員本人

  「裸替」邵小姍跳出來「指責」章子怡耍大牌,其實不是她受了多大委屈,而是「裸替」這一行業有了危機。因為,中國藝人已經不再需要「裸替」了,「裸替」工作者幾乎快要失業了。若不是邵小姐「呼籲」「呼籲」,真的要把「裸替」給遺忘了。

  以前一提到「裸」,人們就會面紅耳赤,但現在時代不同了,藝人們裸得大膽、裸得正當,為藝術獻身嘛!這之中新人裸得最實在,不用什麼「替身」,因為出名要緊。相比之下,大牌女藝人就不磊落不光明了,明明是自己在「獻身」,卻還要往「裸替」身上轉移。原來,樹要一張片,人要一張臉,畢竟是當紅花旦、港台知名藝人嘛。那麼,哪些影視劇安排「裸替」了呢?張栢芝《周璇》、王菲《2046》、伊能靜《畫魂》、李小璐《我心飛翔》,還有很多,值得考證。

第三大騙局:80%的知名女藝人是人工美女或整過容

  現在盛傳女藝人整容的事,不過最後由其本人出面澄清,都不了了之。其實「澄清」是必須的,但整容的事打死也不能承認。要想進入演藝圈,或想接部好戲,什麼都沒有比那張臉更重要。

  整容的女藝人到底有多少?無法統計。但舉個例子可以說明,如果要以動了皮或肉或骨或器官為統計標準,那麼娛樂圈裏99%的女人都整容或美形過。如果以大範圍動刀來說,起碼也有60%的比例。看看今年超女冠軍尚雯婕的報名照,進入決賽前的生活照及現在的「玉照」,你就知道她到底有沒有「動過」。前段時間美容大師張曉梅報料「范冰冰整過容」,對此范冰冰還去有關整形的權威機構做了鑑定,結果是子虛烏有。但筆者試問,都有人敢冒死偽造本?拉登,在利慾面前造個假證明算得了什麼?!



  第四大騙局:知名藝人從沒有單身貴族

  現在很多藝人,都聲稱自己沒有結婚,至今仍是單身,甚至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非常浪漫地勾畫出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形象。人都有七情六慾,難道他們真的不會慾火焚身,練就了一身坐懷不亂之功?!

  藝人對外宣稱沒有情侶或沒成家,是為了演藝生涯得以延伸,否則一旦有了情人,會讓粉絲們痛不欲生,最終也就失去了市場。當然,如果藝人單單是為了藝術而不結婚不談戀愛也就無可厚非了,關鍵是他們既不想讓演藝生命終止,還不甘過「無愛」「無性」的感情生活,於是就假惺惺地說自己感情「清白」了。

  這種情況在內地藝人中不多,因為他們一旦在內地登記,肯定會走露風聲,所以也多是掩蓋一下戀情罷了。而真正隱瞞結婚的多發生在港台明星身上,因為他們結婚登記彈性較大,據說在歐美各國也可以登記結婚,因為他們擁有多國國籍身份。關於此方面秘聞,如劉嘉玲默認和梁朝偉已婚、劉德華和地下夫人朱麗倩,此前更有溫兆倫被指犯重婚罪,等等。

 第五大騙局:影視劇號稱投資上千萬都是「空頭支票」

  我們經常聽說,某部影視劇投資巨大,不是幾千萬就是上億,真有那麼多嗎?難以置信。不過相信世上有空頭支票。如果真有那麼多投資,就不會有「《周璇》拖欠演員260萬酬勞,張栢芝罷演」,「『人魚小姐』張瑞希因電視劇《庚子風雲》片酬不到位,以返回韓國方式抗議」這些新聞了。

  為什麼要說這麼多呢?為了好聽,說白了就是「忽悠」。劇組到底有沒有錢?錢都花哪去了?正常來說,製作投資包括演職人員酬勞、道具費用和場地費等等。此外估計還要算上固定資產,比如導演的「奔馳」、「寶馬」。以前有工商局朋友跟我說,你只要投10萬,我就給你評估成50萬註冊的公司。另外,劇組的錢沒了,還有這麼一種可能,就是做假帳隱匿了。

  有個導演朋友,他告訴我他有倆家,京城一個,沈城一個。三年前他一直在想拍一部關於張學良先生的戲,也拉來不少贊助。不過,最近見到他時,他卻說仍沒開機,還在拉贊助。工作沒啥動靜,倒是見他的坐駕有了變化,以前的老「豐田」換成了新款「奔馳350」。這又讓筆者想起,陳凱歌拍攝《無極》,一把火燒了耗資200多萬的魔宮是不是「銷贓」呢!

  第六大騙局:內地各大頒獎獲獎名單早已告知個人

  縱觀中國各大頒獎,諸如音樂盛典、排行榜、影視節、藝術節,有的辦得冷冷清清,有的卻紅紅火火。同樣是頒獎,差距乍這麼大哩。頒獎頒獎,其實問題就出在「獎」上,一是歌手演員想得「獎」杯,二是捧場嘉賓想得「獎」賞。

  有觀眾總說,為什麼頒獎典禮上港台內地大腕來的少。因為,沒獎賞或獎賞太少,或者沒獎盃,誰去那幹啥,沒得獎現場弄得灰溜溜的,怎麼好意思,好歹也是個腕呀。但頒獎還得進行,怎麼辦?來吧,獎準備好了,就等你來拿呢!於是中國內地頒獎形成了事先定獎的慣例――即誰來誰有獎,來的多就下「雙黃蛋」或「三黃蛋」。

  這樣做後果就好了嗎?不是的。這樣只能「慫恿」藝人們的驕橫和鄙夷,說白了就是吃你的拿你的還會說你的不是。容祖兒參加CCTV―MTV盛典,她無意中報料:盛典開始前很多唱片公司就已經知道得獎情況,所以才會有這麼多大牌到場。可悲,中國的娛樂盛事成了「救濟站」,誰去誰有「飯」!

第七大騙局:劇組指使男女藝人傳緋聞是家常便飯

  現在劇組為了宣傳新戲,什麼招都能使出來,只要有男女主角,肯定會讓兩人傳出緋聞,如《做頭》的霍建華關之琳、《蟲不知》的梁洛施和陳柏霖,《血戰到底》的吳鎮宇和梁靜,多不勝數。有時藝人也很無奈,不過這是工作需要,不炒怎麼能「熱」,不炒「產品」怎麼能賣出去?所以還是忍了吧。

  「炒」也就「炒」了,但有時「後果」卻出乎意料。有的演員定力不堅,戲裏愛得纏綿,戲外還餘熱不散,最後竟假戲成真。如果雙方都是孤男寡女還好說,不過有的已經名花有主。這下可好,假緋聞竟活生生地把前一對掰開了,像拍攝《戰神》,大S最終甩了藍正龍,跟了周渝民;拍攝《美人草》,劉燁和舒淇「鬼鬼祟祟」 一陣子,謝娜氣得一刀兩斷。其實緋聞炒作這招挺厲害,不過有時也挺「陰損」的,「香」了一對「臭」了一對。

  第八大騙局:內地獲獎的影視劇多是雇港台人拍的

  很多人以為,我們的影視劇製作有了水準了,尤其一些反映主旋律的影視劇,當然,主要是我們導演水平「提高」了。可是,這究竟是不是他們的作品呢?如果你花上20萬買個轎車,那肯定是你的了。不過,把別人的作品花大價錢買下,再掛上自己的名字,形式上講是「你的」,但這卻是弄虛作假、「掛羊頭賣狗肉」。時下中國影視劇就存在這種情況。

  根據我國國情,一般單位和個人都重獎項、喜名譽,於是有的製作方就在「製作」上做了手腳――花大價錢請導演拍攝,導電視劇一般請台灣導演較多,電影則是香港導演。在打字幕時,導演名字署的是不勞而獲的導演。目的是什麼?當然是得獎,然後再揚名,然後再自己拍,什麼「五一工程獎」、「金雞百花」、「金鷹節」 等等。說白了,都是獎項和榮譽惹的禍,才讓導演急功近利走了下三路。

第九大騙局:各種「海選」欺騙了億萬尋夢青少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沒夢想的人猶如一具殭屍。選秀會成就很多人的夢想,如超女、好男兒、電視劇等選秀,但是,筆者還是希望你這個夢破,勸你寧做一具「殭屍」也不去做「陪葬品」。這是有錢人的遊戲和愚弄人的遊戲,尤其像什麼「海選」是最大的騙局。

  提及「選秀」,比較著名的有周星馳的《功夫》選秀、張紀中的《神鵰俠侶》選秀,舉辦時間長、範圍廣。不過,君不見「選秀」最後勝出的都是平民子弟和藝術青年,卻還是那幾張熟悉的「老臉」,如「亞新人」的黃曉明劉亦菲及中戲學生黃聖依。可憐,那麼多平民帥哥和美女都成了人家陪襯,最後連「群眾演員」都沒撈到。其實人選還是要內定的,否則一清二白顯得太沒新聞點了。所以,選秀不是目的,炒作才是真諦。

  那麼誰應該去選秀呢?如果你是藝術世家後代,關係網甚強,或者你是學藝術的,家裏富甲一方,還是試試吧,因為這正對某些招考人員和劇組的胃口。不過,有投入未必有產出。如果他們保您「滿意」,那麼就不會有張鈺曝和導演黃健忠上床、肖瓊揭導演楊義巢提出性要求、艾夢萌媽媽抖湖南衛視「索財」了。

  第十大騙局:「口水戰」多是自導自演的「雙簧」

  如果最近你又看見誰和誰打起官司了,且幹得「頭破血流」,唾沫星橫飛。不過要告訴你,別激動,別緊張,其實他們遠比你還要放鬆和開心呢。

  如今打官司也是一種快速成名的方式。那和誰打呢?和普通人打官司沒人理會,也許只有左鄰右舍和七大姑八大姨來旁聽,興許人家半道還會打起磕睡,所以還得跟明星、名人打。關鍵是,明星、名人與你非親非故,豈會搭理你一介草根。你實在找不到理由去告人家。

  由此推理得出,真正能和明星、名人打上官司的人非一般人,不是他們的親屬就是朋友,或者有着某種利益關係的夥伴。前後過程頂多花上三五萬的訴訟費,最後雙方一撤訴,皆大歡喜。這樣看來,《達文西密碼》音樂官司和解、牛群官司和解、郭品超官司和解、周杰倫官司和解、楊臣剛官司和解……也就不足為奇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金華

來源:快活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