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實話實說:為啥氣象局的天氣預報從未超過39℃



  果然,便是在這預報之中,西部某重要城市(西安)氣溫一次次「刷新」,輕鬆越過「38線」,「奔四」,然後「奔五」。伴之而生的,是某網站上一些網友質疑氣象局:新聞裏面報道氣溫已經42度,高溫都突破紀錄了,為什麼氣象局的預報始終最高只有39度?並且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多少年了,從氣象部門說出來的天氣預報,最高的就是這39攝氏度。於是有很多網友質疑:氣象部門這樣做,是不是虛偽?是不是欺騙觀眾?(華商網)

  按照網友的質疑,筆者翻開了當地的媒體。果然,在幾份報紙當中,連續幾天由氣象局發佈的天氣預報最高氣溫都是39攝氏度,而在新聞報道中,每天的報道都是:氣溫超過40度,甚至高達42度。那麼,氣象局為什麼總是「看走眼」呢?

  在全球變暖的今天,相信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城市都會受到如此的「冷眼相待」。原因也不難理解,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達到了一定氣溫(多數是指達到40攝氏度)之後,就必須給勞動者放假或者支付高溫補助。而這,對於城市管理來說,無疑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考驗;對於某些利益集團來說,也是不願意承擔和接受的。長此以往,有了「經驗」的氣象部門都有了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最高只報到39攝氏度。正如某位為氣象局辯解的網友所說的:天氣預報報出40度以上,這就不僅僅是個天氣事件了,而是個政治事件了!

  好一個政治事件!對於氣象局來說,什麼才是最大的政治?這讓人不由得想起了非典時期,鍾南山院士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面對面》欄目記者專訪,被問到救死扶傷與政治的關係時的回答:「搞好我們的業務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這個本身就是我們的最大政治。」

  對氣象局來說,準確地預報天氣,以做好民眾的防暑工作,便是最大的政治!如果抱着「39度跟40度差不多,40度跟41度差不多,41度跟42度差不多」的「差不多」心理,如果認為真實地預報了「超過四十度」便是給政府工作「添亂」,於是乎甚至不惜真的如網友質疑的那樣,將本已經預報出來的數字大打折扣,欺騙民眾,那麼,其存在與否還有何意義?

  天氣預報原本就是一件科學工作,尊重科學性是其第一要義。政府部門實在應該尊重其工作,莫要賦予其沉重的「政治任務」。天氣預報39度,新聞播報屢屢42度,偶爾一次兩次或許「蒙」得過去,說的過去,但長此以往,損害的將是公權部門的公信力。如今,全社會都在倡導「八榮八恥」教育,都以誠信建設為己任,氣象部門的「預報遊戲」玩得多了,不曉得示範的是怎樣一種「誠信」?

  酷暑將至,坦率地講,在全球化變暖的今天,超過四十度將會在很多城市成為一件經常發生的事情,有關部門是不是要好好掂量掂量:是將大家已經心照不宣的「說謊遊戲」繼續下去?還是要換換思路,拿出點民主時代的民主作風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金華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