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美國軍事高層人士警告,中共可能於2027年對台灣發動攻擊。然而,戰略專家楊太源在專文中指出,中共攻台的時機更可能落在2035年之後,屆時其軍隊若按計劃完成現代化目標,才具備同時應對多國干預的能力。此分析突顯中共攻台的戰略複雜性與多重製約。
據央廣報道,安全台灣學會理事長楊太源以「未來四年兩岸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分析」為題,通過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的「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發表專文,詳細評估中共在聯合指揮、空軍、海軍、網絡攻擊、航天偵察、聯合火力打擊及登陸作戰等七大面向的攻台能力,結論是2029年前中共尚不具備全面攻台的實力。
楊太源指出,2029年前,中共可投送6萬兵力作為第一梯隊,但受限於台灣海峽天然屏障,後勤補給難以持續,登陸及長期作戰優勢不足。此外,美軍近年加強與日本、韓國、菲律賓及澳大利亞的聯合軍演,增設軍事基地,有效削弱中共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能力。根據中共「三步走」建軍規劃,2035年實現軍隊現代化後,攻台時機或在2035至2045年間。
楊太源強調,當前中共攻台面臨兩大瓶頸:後勤支援不足與掃雷能力有限。後者直接制約突擊上陸通道及航道的開闢,影響登陸場建立。若中共加速掃雷技術研發,可能成為攻台警訊。2035年後,若中共軍力與美國差距縮小至10-20%,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將納入其安全範圍,攻台信心將顯著提升。
他進一步分析,中共若持續以稀土資源牽制美國,可能導致美五代機、六代機生產受阻,削弱其軍事優勢。相較之下,中共造艦效率遠超美國,例如航母建造僅需4-5年,而美國耗時十餘年,時間成本僅為美國三分之一。然而,中共攻台需全面考量潛在風險:印度可能在中印邊境挑起衝突,朝鮮半島或南海、黃海等地也可能連動,導致中共陷入多線作戰困境。
楊太源指出,美國推行的印太戰略及第一島鏈佈局,旨在向中共傳遞信號:台灣問題並非孤立,而是與印度、日本、南海及朝鮮半島等區域危機緊密關聯,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中共現階段更可能以灰色地帶襲擾等極限施壓手段為主,除非認定賴清德當局觸碰《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紅線,才可能提前攻台,或先奪取東沙島、太平島等南海目標。
中原大學資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曾服務調查局40年的劉文斌認為,中共至少需5年後才可能初步形成攻台實力,但台灣防衛能力也在持續提升,2035年後攻台勝算仍存疑。他指出,中共軍事裝備老化及武器質量問題可能削弱其長期作戰能力,短期內難以實現武統。
劉文斌強調,台灣需保持韌性,應對天災人禍及潛在危機。儘管當前中共無意立即攻台,但若習近平面臨健康或權力危機,局勢可能生變。台灣民眾應保持警惕,理性面對威脅。
(網絡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