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北美大地熱火朝天的NO KING口號,有一種時光錯亂的感覺。這樣的進步運動,歐亞歷史上發生多次了。
英格蘭也玩NO KING
工業革命起來後,人們日漸雄心勃勃。
議會授權克倫威爾開啟NO KING運動,查理一世被砍了頭。
很快,克倫威爾驅散議會,自任「護國主」Lord Protector。這個位置的權勢,相比查理一世,不知道厲害多少倍。如果非要找個參照,類似於海峽對岸的拿破崙。
NO KING的英格蘭,首次出現皇帝。
很多歷史書故意忽略的是:在克倫威爾死後,他兒子理查德·克倫威爾繼承了大位。小克能力實在太差,一年不到,英格蘭人趕跑小克迎回國王--查理二世。
歷史仿佛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英格蘭走了一段彎路,又回到原點。
關於英格蘭的NO KING,故事並未結束。
查二世是個快樂派,受多數人喜歡,可惜沒有子嗣,位子落到弟弟詹姆斯二世頭上。這個詹二世因為教派紛爭,三年後又被英格蘭人趕走了。
這時候英格蘭人想來想去,還得找個KING啊,於是從荷蘭找來了詹二世的女兒瑪麗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
接下來兩百年,日不落帝國開啟黃金時代。
前面提到查理一世二世,說個題外話。
從瑪麗二世到維多利亞女王到戴卓爾夫人,還有剛去世的伊麗莎白二世,這英格蘭女性真的非常卓越啊。
現在英語世界NO KING浪潮湧起,風雨飄搖之際,看查理三世卻在隨波逐流混日子,威廉會不會是最後一任?
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快樂的葬禮,因為除了狗以外沒有一人哭泣。
----克倫威爾葬禮
法蘭西更強NO KING
對岸的光榮革命讓法國人艷羨不已。
看到英國人議會獨大的模式,法國人依樣畫葫蘆,搞出來一個三級議會。但搞着搞着,第三等級自立門戶搞出來個國民議會,反正俺們人最多嘛,於是那個福山蠢貨們一直鼓吹的詞彙流傳開來。。
人們歡呼着,砍了路易十六的腦袋,雖然他是幾個路易裏面最有修養最包容最開放的那個。
羅伯斯庇爾上了大位,從吉倫特派到山嶽派到無套褲漢,開展一輪一輪清洗。人們實在受不了,又把羅伯斯庇爾砍了頭,喜迎拿破崙將軍來到。
當時巴黎報紙標題是這樣的:科西嘉怪物、吃人魔王向格雷斯前進、篡位者進入格勒諾布爾、拿破崙佔領里昂,陛下將於今日抵達巴黎。
所謂主媒,大多這個德性。
法國人NO KING後,迎來拿破崙皇帝。
如果說英國人兜兜轉轉回到了原點,而法國人根本找不到原點,漸淪為歐洲二流國家。
進入20世紀,法蘭西更是江河日下,一戰靠英國人守住地盤還算慘勝,二戰不到一個月直接投降,不知道每年大張旗鼓慶祝個啥。現在,面對烏戰僵局馬克龍嘴炮震天響二年,卻未見派一兵一卒,第五共和國風雨飄搖。
經常有人關心法蘭西的未來,簡單說有二種可能:要麼拿破崙,要麼希特拉。
這二位,比起路易十六怎麼樣?
藍區的二個吉倫特派,剛被山嶽派消滅了
伊朗的超級NO KING
在巴列維國王時代,伊朗是中東一流國家。女性不用強制戴頭巾,禁止童婚,經濟繁榮。
但巴列維的改革,大大觸犯了廣大教士集團的利益,這可不得了。什葉派和遜尼派的不同之處在於,除了長期處於弱勢地位更加悲情之外,什葉派信眾必須找個信仰導師並支付供養費,於是有了「穆智台希德」、「效仿源泉」之類的教士級別。教士級別與信眾數量成正比關係,級別越高,信眾越多,影響越大。
到1979年,伊朗人開啟NO KING浪潮。
面對泛濫的街頭暴力,本來巴列維有能力控制局面,很可惜遇上了低智力『好人』卡特當政。
老朋友卡特不僅帶頭歐美諸國制裁,更是大使警告巴列維保持克制,於是各種暴力活動迅速蔓延,巴列維被迫逃亡。看到現在,你是否理解前幾天的洛杉磯到底發生了啥?霍梅尼從巴黎出發,以NO KING大英雄的形象降落德黑蘭機場,萬眾歡呼。
後面的故事就簡單了,
霍梅尼派學生軍佔領美使館扣人質,直接把卡特按在地上摩擦,然後分步清理/消滅NO KING隊伍中的進步人民黨、溫和社會黨和溫和什葉派,開啟兩伊十年戰爭,坐穩沒有皇冠的Emperor。
很詭異的是,
如果看中東地圖,你會發現伊朗和以色列領土相隔上千公里,完全不接壤。歷史上波斯人和猶太人關係良好,居魯士大帝更被猶太人視為大恩人,猶太王國是波斯帝國的忠誠盟友。到巴列維時代,兩國一直交好,合作項目很多。
那麼問題來了,
就算正常的帝國擴張,也需要遠交近攻,防止四面受敵。那為啥在NO KING成功後,教士們要哭着喊着去消滅一個八竿子打不到的國家呢?
NO KING的故事還有很多,
後面略去一萬八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