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面臨不可能使命,習近平走鋼索

面臨不可能使命,習近平走鋼索

中國政府面對2001年以來最嚴重的工業企業虧損,擔心引發社會動盪的大規模失業,被迫維持營運不佳、甚至快倒閉的企業生存。(彭博資料照)

面對2001年以來最嚴重的工業虧損危機,中共政府正艱難維繫大量營運不佳、甚至瀕臨倒閉的企業。習近平試圖重整經濟,卻陷入兩難困境:一方面要避免引發大規模失業的社會動盪,另一方面又必須關閉產能過剩、導致通縮和國際貿易制裁的殭屍企業。

陝西沁陽長盛釀酒公司自2020年起連年虧損,靠政府補貼苟延殘喘,全國各地類似企業大量存在。地方政府竭力保就業以維穩,重演90年代未改革、卻無力再造「世界工廠」的劇本。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員尼爾·托馬斯(Neil Thomas)直言:失業比經濟成長更具政治敏感性,維穩官員自然抵制中央壓產政策。

製造業僱用五分之一中國勞動力,美中貿易戰重創出口,德銀稱製造業壓力遠超西方。智聯招聘停止公佈薪資數據,暗示官方刻意掩蓋失業惡化。

山西近四成企業虧損,電動車市場崩塌,大運汽車重組裁員仍死撐生產。即便在衰敗面前,當地人依然寄望政府解困,折射「命懸一線的信仰」與「鋼索上的治理困局」。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615/223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