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在此次「蜘蛛網行動」中使用的無人機,很可能是烏克蘭軍火公司「First Contact」生產的「黃蜂」 Oca無人機。推主極光分享於 X
烏克蘭於當地時間1日發起「蜘蛛網行動」,同時打擊俄羅斯境內多個軍事基地,並導致包含圖-95、圖-22戰略轟炸機在內數十架俄軍軍機受損,重挫了俄軍的遠程打擊能力。隨着時間流逝,烏軍在此次行動中使用的無人機型號與行動方式都逐漸遭到披露,俄方也宣稱將加強對類似事件的警戒程度。就在此時,網上盛傳有俄空軍中將被要求為相關事件負責而死的消息,許多網友也圍繞着相關事件進行熱烈的討論。
X推主「作家崔成浩」發佈推文指出,在「蜘蛛網行動」結束兩天後,俄羅斯官方終於出台損失報告,承認此次襲擊行動造成至少18架圖-95與圖-22M戰略轟炸機受損,另外還有2架 A-50預警機也無法繼續使用。「作家崔成浩」表示,雖然俄羅斯的損失報告可能沒有坦承具體的損失情形,但該數據仍足以證實俄軍遠程轟炸能力遭到重挫。
俄羅斯圖-22M3戰略轟炸機及其相關技術資料。圖:翻攝自零度Military
另外,「作家崔成浩」也補充稱,在損失2架 A-50預警機後,俄羅斯空軍將僅剩最後1架 A-50,認為俄軍的預警能力可能大幅下滑。「作家崔成浩」強調,此次烏軍破壞的軍機都是「冷戰時期」留下來的遺產,目前的俄羅斯根本無力重新製造,「沒想到俄羅斯打個烏克蘭,竟然快把家底折騰精光」。
X推主「極光」則引用烏克蘭《防務快報》的報導分析認為,烏軍在此次「蜘蛛網行動」中使用的無人機,很可能是烏克蘭軍火公司「First Contact」生產的「黃蜂」 Oca無人機。「極光」指出,黃蜂最多能攜帶3.3公斤的有效載荷,運轉的續航時間預估可拿15分鐘,最大最站半徑約為8公里,最大飛行速度則為每秒42米,即使面對強風仍然能對敵軍的指定目標進行打擊。
烏軍蜘蛛網行動中所使用的 FPV AI無人機圖:翻攝自X Richard Woodruff
另外,「極光」也認為,烏軍可能在此次「蜘蛛網行動」中使用的無人機上安裝人工智能( AI)系統,使其具備自主識別、鎖定目標的能力,並針對敵軍軍機的關鍵脆弱部位進行打擊。
X推主「羅翔」則發佈推文稱,在「蜘蛛網行動」發生後,俄羅斯當局立即針對該起襲擊行動展開調查,並準備加強對類似事件的防範。俄羅斯政府公開的調查報告顯示,烏軍透過僱用當地卡車司機,將在車里雅賓斯克地區組裝完成的無人機運送至目標基地附近,對俄軍基地發起打擊。
「羅翔」表示,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俄羅斯政府宣佈加強對境內所有大型卡車的搜查,俄羅斯全國的物流效率也因相關政策而大幅降低。但「羅翔」認為,除了大型卡車外,農用車、箱型車、家用轎車也都可能成為無人機的運輸平台,「摩托車、自行車甚至連雙肩包都可能放有無人機,難道俄羅斯能一個一個檢查嗎?」,質疑俄羅斯政府的作法不切實際。
烏軍發動蜘蛛網行動奇襲,停放在機場的俄軍圖-95轟炸機慘被烏軍轟炸。圖:翻攝自X長樂未央
另一方面,X推主「Alex Chen」發佈推文稱,由於此次「蜘蛛網行動」對俄軍造成巨大的衝擊,俄羅斯政府高層急於尋找「背鍋俠」負責,俄羅斯空軍司令、中將謝爾蓋.( Sergei Kobylash)被迫「不小心」從莫斯科住家窗戶墜落,當場斃命。
雖然網絡上充斥着科貝拉什目前已經「墜樓死亡」的消息,但截至目前為止,相關消息仍尚未得到俄羅斯官方的證實,較為知名的國際媒體也尚未發佈相關報導,無法對其是否因「被追究責任」而墜樓死亡的消息進行更進一步的查證。
烏克蘭於當地時間1日發起「蜘蛛網行動」,透過無人機群對俄羅斯境內多個軍事基地發起打擊,並破壞數十架俄軍軍機,重挫俄羅斯的遠程打擊能力。圖:翻攝自@NOELreports X賬號
近期網絡上也持續流傳着俄空軍司令、中將科拉貝什被要求為「蜘蛛網行動」負責,從莫斯科住家窗戶墜樓死亡的消息。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俄羅斯官方與國際媒體都尚未發佈與此消息相關的報導,消息的真實性尚無法準確查核。圖:翻攝自@OlenaRohoza X賬號
有網友分析認為,烏克蘭此次行動使用的無人機型號應該是烏克蘭軍火公司「First Contact」生產的「黃蜂」 Oca無人機。圖:翻攝自@Aurora107E X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