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社會觀察 > 正文

碰瓷手段又升級,車主被訛8000塊,交警:我也幫不了你

駕駛員駕車行駛途中,最忌諱的莫過於遭遇「碰瓷黨」的滋擾,隨着歲末年終的臨近,這些剽竊者逐漸恢復其活動行徑,常常選選取僻靜無人之處,尋找合適位置伺機進行訛詐行為,尤其在缺乏確鑿證據的情境下,他們更是敢於獅子大開口,向失主索求高昂的醫療賠償費用。

在過去,碰瓷黨的身影可謂層出不窮,主要由一些弱勢人群組成,他們會挑選監控覆蓋不及之處,瞅見車輛駛近便假意摔倒以獲取相關賠付,類似的故意碰瓷事件屢見於網絡平台,某些人士一旦確認車主啟動車輛,便迅速倒臥在車輛附近,聲稱被車主所撞,進而展開索償行動。

如果因駕駛失誤撞傷行人,駕駛者必定會心生惶恐,選擇報警處理不但繁瑣,還可能導致失主承擔巨額補償款項,因此不少駕駛者都對報警心存畏懼,傾向於以私了了結此事,正是基於這部分駕駛者的心理,許多碰瓷黨得以藉此盈利,每次收入高達數千乃至上萬元。

經過一系列的治理整頓,我國的碰瓷現象有所減少,許多駕駛者為了預防此類事故發生,紛紛在汽車內加裝行車記錄儀,以便在故意碰瓷現象發生時記錄整個過程,車主只需將錄製妥當的錄像資料交予警方,即能洗清自身嫌疑,然而如今,一種名為「新型碰瓷」的手法浮出水面,儘管駕駛者有行車記錄儀傍身,但仍無法避免損失,每次至少需承受數千至數萬元經濟損失。

曾有一位駕駛者經歷了這樣的一幕:他駕駛汽車在狹窄繁忙的道路上平穩行駛,前方一輛汽車速度異常緩慢,使得他頗為焦慮,於是鳴笛警示,但對方卻毫無回應,無可奈何時,該名駕駛者決定從右側先行超越,不料在轉彎過程中與旁側的一輛電動自行車相碰撞。

電動車車主隨即倒地不起,宣稱需要8000元的賠償,然而駕駛者堅信自己並未與其接觸,不應承擔賠償責任,遂立即進入車內查閱行車記錄儀,結果發現未能捕捉本次事故情景,此時,前方的汽車車主突然下車提供所謂「正義援助」,駕駛者有苦難言,無奈之下只好掏錢息事寧人,實際上,當前的碰瓷案件日益呈現集團化、專業化趨勢,其詐騙手法日益精湛,即使配備行車記錄儀亦難以免受其害。

以後我們在陌生或偏僻的地段行駛時,應儘量保持距離,遠離騎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的人員,考慮到這類場所監控尚且不足,一旦發生意外碰撞,行車記錄儀的效果可能有限,此外,駕駛者駕車時務必嚴格遵循交通法規,規避違規操作,無論何種碰瓷手段都將無法撼動我們守法的決心。

結語

大家也都思考一下,這種花樣碰瓷在中國頻頻發生,為什麼不能杜絕?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安安新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603/222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