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香餑餑?
今天,杭州又幹了一件讓人刮目相看的事:
杭州市人大代表呼籲為中年人提供「加油包」。
具體建議如下:
為中年創業者提供政策支持,包括稅收優惠、創業培訓、融資便利等「加油包」措施,旨在幫助因職業倦怠、行業變動或家庭需求而暫停工作的群體重返職場或開拓新事業。
眾所周知,當前行業有兩個現象:
1、搶年輕人
年輕人的折舊低,可以提高勞動力,可以產生購買力,可以買房,可以消費,可以婚育,可以負債…
所以,前幾年,搶人大戰如火如荼,誰搶到了年輕人,誰就搶到了未來。
甚至,在坐大省會的政策下,不少城市搶成了千萬級人口的特大城市。
2、裁中年人
這幾年經濟轉型,貿易摩擦+內需不足,然後又疊加三年疫情和房地產下行,企業端都在降本增效。
什麼叫降本增效。
簡單來說:
就是把年齡大工資高的人員裁掉,讓能加班工資低的年輕人補上。
甚至一度把35歲當成一刀切的畢業線。
很多中年人其實完全是年富力強的年紀,被迫失業,而此時面對就業壓力,以及負債壓力,很多中年人喘不過來氣。
本來應該大展拳腳的年紀,活成了王小波筆下被錘的老黃牛,這真的是挺操蛋的事情。
為什麼杭州要搶中年人呢?
幾個原因吧:
1、年輕人少了
隨着新生人口的下降,未來年輕人會越來越少,與其在一個減量市場裏搶,不如去搶增量的中年市場。
目前,中國35-45歲的中年人數接近2億,每年新增畢業生不過才1000多萬。
搶年輕人,不如挑中年人。
2、中年人經驗多
並不是所有中年人都被搶,看杭州代表提的要求:
主要還是鼓勵創業。
不少中年人的經驗是豐富的,能力也是有的,可能想法也不少,但是因為經濟環境、行業發展以及個人原因,失去了工作甚至是生活。
杭州給中年人提供一個加油包:
包括創業培訓、融資便利、稅收優惠等等。
還是很有搞頭的:
怎麼說呢,之前搞的年輕人創業有點那啥,年輕人經驗太欠缺,一點行業和市場歷練都沒有,基本都是脫離實際,異想天開。
這不是瞎說的,我在雙創那幾年,看過好幾次大學生創業比賽,一言難盡:
要麼是偽需求,要麼就無法落地,總之很幼稚。
這也不能怪年輕人,一些實體創業,不是高科技,有市場經驗的中年人更合適。
所以:
我認為杭州代表提的這個搶中年人的倡議很有前瞻性和可行性。
而且搶得越早,越能挑到人才。
當然,其他城市可能也搶不來,因為需要創業生態支持才行,否則搶到中年人,無法轉化成效益,反而成了負擔。
希望儘早落地。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