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26日引述台美官員及專家說法,認為中國在持續強化對台突襲能力、加快空中與兩棲作戰節奏、部署新型火箭系統的情況下,已能迅速由和平狀態轉為戰時運作,對台灣構成嚴重威脅。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今年2月曾警告,中國已「非常接近」能以軍演為掩護,隨時發動攻擊的臨界點。台灣與美國的國防官員對《金融時報》透露,中國已提升對台發動突襲的能力,包括更快速的空中行動、新型火炮系統、兩棲與空降突擊部隊也進入更高的戒備狀態。
台灣國防官員透露,解放軍持續在預定對台作戰的港口訓練兩棲部隊,陸軍航空兵也隨時具備空降突襲台灣的能力,並且部署可以打擊台灣全境的新型火箭系統。
根據國防部統計,解放軍軍機每月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超過245次,遠高於5年前每月不到10次的紀錄;解放軍戰機每月越過台灣海峽中線則多達120次,這條過去的默契分界線已徹底消失。
一位美國國防官員指出:「這件事清楚展現了中國對台灣在空域上的升級與持續壓力。」
解放軍海空戰力盤點
中國空軍去年10月單日即派出153架次戰機接近台灣,展現強大空中戰力。台灣國防官員說,這是因為解放軍空軍換裝了殲-10、殲-11、殲-16與殲20等新型戰機,能從中國的基地起飛直抵台灣,無需依賴沿海機場,運-20加油機更能進一步擴大上述戰機的作戰半徑。
中國海軍遼寧艦。(中國軍網)
海軍部分,自2022年起,解訪軍頻繁在宮古海峽與巴士海峽部署驅逐艦(以052D型為主),這兩處是中國艦艇進入太平洋的唯二通道。曾在陸軍司令部任職的一位軍官指出,中國若要攻台,必須及早將艦隊駛入太平洋,否則戰爭爆發後這兩處通道就會遭到封鎖。去年解放軍在西太平洋的艦隊集結,就是為此預演。
美國官員表示,目前解放軍海軍與中國海警約有12艘艦艇常態部署在台灣周邊,加上鄰近港口支援,解放軍可在數小時內對台灣實施封鎖。台灣國防官員指出,這種艦艇部署讓中國能毫無預警發動空降突襲,大幅縮短了中國對台作戰的距離與時間。台灣持續監控解放軍在驅逐艦及075型兩棲攻擊艦上搭載的直升機,因其具備投送特種部隊進入台灣的能力。
佩洛西訪台後,聯合作戰能力有長足進步
解放軍在其他領域也取得重大進展。
美國情報指出,習近平2019年曾下令解放軍於2027年前具備攻台能力。帕帕羅日前在Sedona論壇表示,中國火箭軍與太空衛星部署已達部分目標。自2015年起,習近平推動解放軍指揮體系與部隊重組。專家指出,自2022年時任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解放軍在台灣周邊進行的大規模演習,展現其已逐漸掌握跨軍種聯合作戰能力,這也是軍改的核心目標。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的中國問題專家阿洛斯德基(Joshua Arostegui)指出,解放軍在佩洛西訪台後的軍演,最初各軍種(火箭、海軍、空軍)還是分天演練,但近期針對台灣的演習已能同時協同進行,顯示解放軍在指揮與協調大規模聯合作戰上信心大增,「這讓所有人都感到不安」。
攻台焦點:兩棲合成旅、PCH-191多管火箭系統
解放軍地面部隊近期出現顯著變革,這些部隊將成為攻佔台灣所需數十萬兵力的主力。習近平主導的軍改,將過去龐大的陸軍單位拆分為更小、更靈活的作戰單位,其中包括六個部署於中國沿海、對台作戰的兩棲合成旅。一名台灣高層軍事官員指出,解放軍現已「在基地持續訓練,且駐地距離預定登船港口極近」,因此發動攻擊僅需極短的轉換時間。
這些兩棲部隊因裝備多元化的運輸工具、偵察能力及更廣泛的武器系統,具備更高的獨立作戰能力。其中最受關注的是PCH-191多管火箭系統,射程達300公里,能從中國沿海任何一處打擊台灣全境。該系統射程媲美短程飛彈,但成本較低、可快速再裝填,且因能由卡車機動發射,較難被偵測。台灣官員指出,PCH-191火箭首次實戰部署是在佩洛西訪台後,現已沿中國對台沿海全面部署,並在所有針對台灣的演習中反覆使用。
這些火箭系統可用於初期轟炸,癱瘓台灣防空系統;兩棲部隊也能以其攻擊台灣沿海小型防禦單位,削弱對登陸艦隊的威脅。長期研究解放軍的專家卜思高(Dennis Blasko)指出:「這類能力可在幾乎無需準備的狀態下投入使用,讓兩棲部隊或陸軍航空兵從靜止狀態即刻發動攻擊,這對防守方而言極難反制。」
美國國防官員則表示,解放軍目前最顯著的進展在於「聯合火力打擊行動的發展與整合」。不過,解放軍在某些領域仍面臨挑戰,尤其軍事領導與決策層面是其短版:「這類複雜的聯合作戰極為困難,而解放軍(的指揮體系)尚未證明其具備適應現代戰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