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波蘭總統大選 為何牽動整個歐洲?

烏克蘭戰爭持續、歐洲地緣政治格局日益緊張的背景下,波蘭本周日即將迎來總統選舉,作為一個位於俄羅斯威脅最前沿的國家,波蘭正逐步成為歐洲安全和外交舞台的核心角色。而此次選舉,不僅將決定波蘭國內未來5年的政治格局,更可能對整個歐洲未來產生影響,因而備受關注。

此次選舉,波蘭總理圖斯克和他領導的支持歐洲一體化的執政聯盟希望其支持的候選人獲勝,藉此機會結束與現任保守派總統之間的政治對立。徹底打破目前共制導致的政治僵局,為推動其更改革計劃鋪路。

波蘭在歐洲地位日益提升

但這場選舉真正受到密切關注的,是其在國際尤其是歐洲層面的意義,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波蘭在歐洲舞台獲得了新的地位,5月7日,在德國新總理默茨宣誓就職的第二天,他就前往華沙會見波蘭總理圖斯克,此前剛剛在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了會晤。這是德國總理首次給予另一位重要鄰國如此高規格的外交禮遇。緊接着,在兩天後的5月9日「歐洲日」,圖斯克又來到法國南錫,與馬克龍簽署了一項新的法波友好條約,宣佈兩國將建立「不可逆轉的團結」。次日,圖斯克接着與馬克龍、默茨以及英國首相斯塔默一同出現在烏克蘭基輔,共同呼籲俄烏之間立即實現全面、無條件的停火。

這一系列密集的外交活動顯示,波蘭作為目前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任期至6月),已躋身成為歐盟中的「大國」。在地理上,波蘭地處北約與俄羅斯勢力之間的緩衝帶,東臨白俄羅斯,南接烏克蘭,自冷戰結束以來一直是地區安全政策的重要支點。積極倡導北約採取強力防禦,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波蘭迅速做出反應,積極支持基輔、成為烏克蘭最大的軍事援助國之一,接納了大量的烏克蘭難民。更大幅增加國防開支、迅速增強其軍事能力,2025年,波蘭國防開支預計將達到其GDP的4.7%,成為北約中佔比最高的國家。而作為歐盟人口第五大成員國,波蘭經濟保持30年持續增長,自2004年加入歐盟以來,經濟總量翻了兩番,成為歐盟第六大經濟體,這一切都使華沙在歐洲的分量大為提升。

一位在歐盟機構任職的波蘭高層官員說,「波蘭一直認為自己是歐洲的中心,現在它的夥伴們也終於這樣看待它了。由於戰爭以及烏克蘭有望加入歐盟,人們的視角已經延伸至東歐邊境。」

一位歐洲外交官也指出,「波蘭也在道義上感覺更加有底氣,因為它很早就譴責了俄羅斯的帝國野心。」法國總統馬克龍2023年5月在布拉迪斯拉發Globsec論壇上的講話中也承認,我們「錯過了傾聽」那些對普京野心早有警覺的中歐國家的機會。這使得波蘭社會普遍產生這種「我們早就看穿了普京」的心態,正如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皮奧特·布拉斯所言,這種自信不僅在政界蔓延,也深植於民眾心中。以至於有些波蘭人對西歐國家產生了優越感,而歷史上波蘭人往往有一種自卑情結。」

而在實際中,波蘭人已熟稔於歐盟的運作。圖斯克2014至2019年曾任歐洲理事會主席,此前他擔任波蘭總理7年及出任歐洲人民黨(EPP)主席,該黨歐洲保守派與中右翼政黨的聯盟,在歐盟機構中佔據主導地位,而波蘭議員是歐洲議會該黨團中的第二大代表團,僅次於德國。圖斯克支持馮德萊恩連任,他任命的波蘭常駐歐盟代表、歐盟預算專員皮奧特·塞拉芬,不僅負責2028-2034年的新財政框架,還掌管歐盟內部的人事分配——這是提升波蘭影響力的關鍵槓桿。

總統選舉,決定圖斯克親歐執政聯盟施政

然而,儘管擁有巨大的人脈資源,但圖斯克的執政仍受到了來自總統杜達的極大制約,杜達來自於波蘭右翼民粹政黨「法律與公正黨」(PiS),2023年圖斯克領導的中間偏右政黨「公民綱領黨」(PO)聯合其他反對黨贏得議會多數,結束「法律與公正黨」的8年執政,第二次出任總理的圖斯克試圖推動社會自由、司法獨立和親歐路線的全面改革。但杜達自2020年連任後頻繁動用總統的否決權,阻撓多個新政府的進入法案通過,使其政府雖有議會多數,卻宛如「跛腳鴨」,難以有效施政。

此次總統選舉因而成為打破僵局的關鍵節點。一旦圖斯克支持的候選人獲勝,波蘭將迎來「總統—議會—政府」三權統一,有望全面推進改革與歐盟合作;反之,若保守派延續對總統職位的控制,政治對抗將持續升級。

第二輪選舉投票將成真正考驗

代表執政聯盟競選的,是現年52歲的華沙市長拉法烏·特沙斯科夫斯基,被認為是圖斯克了的有力盟友,他目前在首輪民調中領先,遠超過保守「法律與公正黨」(PiS)黨的候選人納夫羅茨基,但在第二輪選舉仍存在變數,特別是極右翼「聯合黨」候選人門岑,在Tiktok等網絡平台人氣高漲,被視為是可能的黑馬。

為了爭取選民支持,圖斯克近期在部分議題上採取了務實甚至強硬立場。例如,他要求歐盟對波蘭庇護政策實行豁免,以應對白俄羅斯邊境的非法移民問題,歐盟接受了圖斯克的請求,而這幾乎是其他成員國難以企及的。

歐盟委員會也在刻意配合圖斯克的政治議程。比如延遲發佈2040年的減碳目標,這是波蘭國內頗具爭議的話題,一部分選民希望取消2019至2024年間推出的「綠色協議」部分內容。此外,歐委會也暫緩調整烏克蘭優惠農產品進口規則,以避免波蘭國內的農業的不滿。

法國《回聲報》特約記者的報道說,在布魯塞爾,所有人都對這場大選感到緊張。雅克·德洛爾研究所的專家馬塞克預言說,「如果特扎斯科夫斯基輸了,圖斯克不僅會在國內受挫,也將在國際上被削弱。」,而鑑於此前5月4日羅馬尼亞大選意外出現極右翼候選人創下高得票率的領先,人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一旦如此,圖斯克將錯失有效掌控國家的最佳時機。而相反,如果特沙斯科夫斯基勝選,圖斯克將在贏得議會選舉、歐洲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之後獲得全面鞏固。他將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歐洲事務上。

此外,特沙斯科夫斯基本人也將成為歐洲政壇的潛力新星,這位53歲的市長曾擔任歐洲議會議員,精通多國語言,將推動波蘭的戰略轉向,將波蘭的國家形象從一個「反布魯塞爾的東歐國家」轉變為「現代化的波羅的海夥伴」。除了密切與法德的三國對話,華沙同樣與波羅的海國家保持有密切聯繫,此外轉向也意味着波蘭擺脫與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非自由主義」政權的影響,進一步強化安全保障。圖斯克去年在波蘭軍隊節致辭中就回顧國家曾被鄰國瓜分的屈辱歷史說,「波蘭不能再獨自面對任何侵略。」,從13世紀蒙古人『到17世紀奧斯曼帝國進逼,包括納粹佔領和共產獨裁的恐怖,戰爭深深植入波蘭人的集體記憶。

歷史與現實地緣政治壓力下,波蘭大力發展軍力

在歷史的教訓和現實地緣戰略的壓力下,波蘭積極推進軍事現代化,目標建設歐盟規模最大的陸軍,提高其國防預算到GDP的4%以上,同時還推動全民軍事素養教育,在學校里開設軍事預備課程,訓練青少年掌握武器使用。波蘭大選之際,法廣記者薩爾拉就在一所距離白俄羅斯邊境僅二十餘公里的一所高中,採訪了參與的師生。

當地的校長說,「「我們與邊境的距離令人感到不安。我覺得法國距離戰火相對遙遠,你們只是通過媒體感受戰爭,但對我們來說,戰爭近在咫尺。我們希望國家安全,而實現安全的前提就是展現我們已做好準備、不畏懼戰爭、不畏懼普京。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有這種意識,並掌握參與國家防衛的基本技能。」

目前該校有23名學生參加這個課程,計劃明年將增加招生,一位16歲的女生茱莉亞說,自己第一次接觸到武器,感覺很酷,每次訓練完都特別興奮,深知自己國家歷史的他說,「我已經設想過波蘭可能會以某種方式捲入這場戰爭,如果真發生那一刻,我願意參戰。因為這是我的祖國,我願意為她犧牲。」。但另一位名叫阿蘭則顯得更加冷靜,表示,一位轉來學校的烏克蘭女孩的遭遇讓他對戰爭有了切身認識,希望在國家出現總動員前做好準備。

波蘭計劃從明年起每年對10萬人進行基礎軍事技能培訓,並希望藉此激發更多人投身軍旅,未來將現役軍隊規模翻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519/222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