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呤詩也會呤。不過說是這樣說,要想真正地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可是最喜歡寫詩的人,據記載他一生中流傳下來的詩有40000多首詩,比整個唐朝詩人所有人的詩加起來還要多。
然而乾隆皇帝的詩可是不好品頭論足喲,看看他最得意的一首詩: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看了這首詩你覺得乾隆的大作怎麼樣呢,恐怕你也會說這也叫大作,估計我都能隨手拈來。不過他的後人中竟也有一位從來不寫詩的人,寫下唯一的一首詩,竟流傳至今成為千古名言。你知道她是誰嗎?
她就是清朝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提到慈禧太后,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她的「量中華之物結與國之歡心」的奴才嘴臉。慈禧雖然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女性執政者,但是比起中國唯一一個也是最後稱帝的女性執政者一一武則天。
那可是小巫見大巫無法相比的,儘管她也想效仿女王武則天。可是在她無能的統治下,導致了列強各國瓜分大清帝國的熱潮,她甚至成為列強壓迫中國人自己的工具。在這生死攸關的緊急關頭,她不想着怎樣把侵略者趕出中國。
反而為了息事寧人不斷地滿足列強各國提出的無理要求,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讓中國因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她的所作所為用遺臭萬年來形容可是一點也不過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令人不齒的人。
她也有值得後人敬佩的地方,那就是她的孝心。她為母親生日寫下的一首詩,竟然流傳至今成為千古名言。慈禧太后在光緒二年的時候,為她母親舉行七十大壽,就在她大擺宴席的那一天,剛好有個外國的大使前來拜訪。
由於她是當時的當政者,她必須去接待外國使者,正在路上的慈禧只好轉身往回趕,並且命人將事先準備好的禮物給母親送過去。在禮物之中,還有慈禧太后親自提筆寫的詩詞和一個大大的"壽"字。詩中這樣寫道: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其中「可憐天下父母心」道出了天下所有父母的心聲,同時也表達了慈禧對父母的愧疚之心,儘管她貴為一國之尊,但是她沒有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儘管她的行為讓世人不恥,然而她的這首詩卻流傳至今,成為千古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