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烏克蘭軍人回憶庫斯克撤退 「如同恐怖電影」

烏克蘭軍事司令部證實,多數部隊已撤出庫斯克(Kursk),而這些烏克蘭士兵也在受訪問提到從前線撤退的危險,「就像一部恐怖電影」;但也有士兵沒有喪失士氣,表示「我們就像獅子那般英勇戰鬥」。

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到5位從庫斯克撤退的烏克蘭士兵,他們講述在最後幾天,他們是在俄羅斯猛烈的災難火力下危險撤退,俄羅斯無人機持續打擊,大量的烏軍裝備也在攻擊中被毀。

化名「弗拉迪米爾」(Volodymyr)的士兵表示:「全天都有無人機發動攻擊。」

3月9日,弗拉迪米爾向BBC發送了一則信息,稱他仍然在蘇賈,但是那裏「已陷入恐慌,前線崩潰」,所以大部隊正試圖撤離,但是許多裝備已在路上被俄羅斯無人機燒毀,白天撤離是不可能的。

弗拉迪米爾說「人員、後勤和設備的運送,都依賴蘇賈到烏克蘭蘇梅地區之間的一條主要路線,但是已經不安全。」

「一個月前,這條道路還可以相對安全通行,但是到 3 月 9日,這裏全部處於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俄羅斯無人機幾全天都在天上。一分鐘內你可以看到兩到三架無人機。」

「我們所有的後勤保障,都集中在蘇賈-蘇梅公路上。每個人都知道俄羅斯會試圖切斷這條公路。但這次攻擊,讓我們的指揮部難以應變。」

俄軍在庫斯克俘獲烏軍受損的M1A1坦克。(圖/路透社)

在撰寫本文時,就在俄羅斯重新奪回蘇賈之前,弗拉迪米爾說,烏克蘭部隊正受到三面壓制。

第二位受訪者化名「馬克西姆」(Maksym),他說直到3 月 11 日,烏克蘭部隊仍在阻止交通道路被切斷。

馬克西姆說:「幾天前,我們接到命令,有組織地撤離防線,因為俄羅斯已經集結了相當大的部隊數量奪回蘇賈鎮,其中還有大量的朝鮮士兵。」

軍事專家估計,俄羅斯集結多達7 萬士兵的部隊來奪回庫斯克,其中包括1.2萬的朝鮮士兵。

俄羅斯還將其最優秀的無人機部隊派往前線,持續使用神風攻擊無人機隊,和第一視角無人機(FPV),而最麻煩的是光纖無人機。因為這種新式無人機完全可以抵抗電子干擾。

馬克西姆稱,「敵方無人機摧毀了數十台車輛,這些事故車輛堵住了補給路線。」

第三名受訪者化名安東(Anton),他也說3月11日「幾乎是災難」。

安東也強調俄羅斯 FPV無人機造成的破壞。他說:「我們過去在無人機方面佔有優勢,但現在已不同。俄羅斯在空襲和兵力,都比我們更具有優勢。」

安東說,到3月11日,補給路線已被切斷。後勤不再發揮作用,使得武器、彈藥、食物和水,已經不可能有組織運送到前線。」

安東說,他的部隊設法在晚上徒步離開了蘇賈,過程非常驚險。「我們好幾次差點喪命,敵人無人機一直在天空中盤旋。」

西方官員估計,烏克蘭在庫爾斯克攻勢中,約有1.2萬士兵。他們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配備西方提供的武器,包括坦克和裝甲車。

俄羅斯部落客發佈的視頻顯示,那些裝備已被俄羅斯繳貨,烏克蘭已放棄了大部分物資。

第四名受訪士兵化名「德米特羅」(Dmytro),他將從前線撤退,比喻為「恐怖電影中的場景」。他說:「道路上到處都是被毀壞的汽車、裝甲車和全地形車,幾乎上百輛,很多人都死在車上。」

他描述了自己在所乘坐的汽車陷入泥潭時死裏逃生的情景。當他和他的戰友試圖推開車輛時,遭到了一架 FPV無人機的攻擊。那架FPV它沒有擊中車輛,但造成一名戰友受傷。他說,他們不得不在森林裏躲了兩個小時才獲救。

德米特羅說,許多烏克蘭人徒步撤退,「有些人步行了 15 公里到 20 公里」。情況已從「困難危急」轉變為「災難性」。

德米特羅在 3 月 14 日的一條消息中補充道:「庫斯克地區的一切都結束了......行動沒有成功。」

他估計,自8月第一次越境進入俄羅斯以來,數千名烏克蘭士兵戰死在那裏。

第五名受訪士兵化名阿丹(Artem),他對情勢的看法聽起來不那麼悲觀。 3 月 13日,阿丹從軍隊醫院發來信息,他正在該醫院接受治療,是被無人機襲擊的彈片所傷。

阿丹說,他一直在更西邊的洛克尼亞村(Loknya)附近作戰,烏克蘭軍隊在那裏進行了頑強抵抗,「像獅子一樣戰鬥」。

他認為這次行動取得了一些成功。他說:「重要的是,烏克蘭武裝部隊迄今為止已經建立了這個緩衝區,俄羅斯人無法進入蘇梅。」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堅(OleksandrSyrskyi)稱,烏克蘭軍隊已撤至「更有利的位置」,並將繼續駐紮在庫斯克,而且「只要有必要,就會繼續駐紮。」

他說,俄羅斯在這次行動中損失了5萬多人,包括死亡、受傷和被俘虜的人。

但現在的情況與去年8月已大不相同,在極盛期,烏克蘭佔領約1,000平方公里土地,但現在已有超過三分之二被俄軍奪回,包括蘇賈。

這使得烏克蘭試圖用庫斯克領土,換取部分自己領土的希望,已經大大破滅。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中時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18/219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