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上,早前有這樣一個問題:
你曾經被哪些話深深地戳痛過?
有人說自己有點胖,在朋友面前吃零食被嘲笑「像頭豬」,從此自卑到了極點;
有人多年沒有找對象,被鄰居嘲諷「沒人要」,為此抑鬱了好幾個月;
有人參加同學聚會,因為衣着寒酸,被私下討論「混得好差」,內心失落了許久……
生而為人,誰都有不願被人提及的難堪,它是別人內心最隱秘的世界。
有句話說:溫柔就是看到別人秘而不宣的脆弱。
當別人深陷泥濘,不戳穿對方的痛處,就是最頂級的善良。
1
村上春樹說過,很多人都會標榜自己敏感脆弱、心直口快。
然而許多敏感脆弱的人,會無情地傷害他人;心直口快的人,會再三強調於己有利的歪理。
聽過一句話:
我們手裏都有玫瑰,也都有槍。玫瑰可以隨意送,但拔槍之前一定要權衡。
因為子彈一旦發射,極可能傷及無辜。
那些說出的話,都像是一顆子彈,一不小心就會射中他人的心臟。
所以當你明知他人傷心的時候,就不要隨意追問;
明知他人脆弱的時候,就不要隨意評價;
在別人痛苦的時候,不去戳穿,是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2
看過一個故事,感動了很多年。
有一個小男孩,他家隔壁住着一位警察。
在男孩上高三的時候,這位警察因公殉職,留下孤苦的妻子,還有一個10歲的兒子。
在此之前,男孩每天放學回家,還沒到家門口就喚起了「爸爸」。
他不是忘帶鑰匙叫老爸來開門,就是跟老爸嚷嚷着要吃飯。
可是當鄰居警察去世之後,爸爸就讓他不要在門口就叫「爸爸」了。
男孩不明白爸爸的用意。
爸爸解釋說:「因為你每喊一次,都會提醒隔壁小男孩爸爸不在了的事實,這樣他心裏會難過。」
柏拉圖說:「要仁慈,你所遇見的每個人都在打一場艱難的仗。」
生活這條路上,每個人都在艱難渡劫。
當別人深陷困境,你不露痕跡的溫暖,才更讓人動容。
韓劇《請回答1988》中,高三班有位班長,是個驕傲的女孩子。
她學習很好,家庭條件也相當優渥。
但她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患了癲癇。
某天課間,她的癲癇病意外發作,口吐白沫,症狀嚇到了不少同學。
女主德善發現後,立馬疏散了同學,然後關緊了前後門,以免消息傳到其他班。
當班長服藥醒來之後,心中痛苦難當,她擔心同學會因此看不起自己。
然而德善卻號召所有人,裝作不記得這件事,每個人都如平常一般對她。
這種被珍視的感覺,讓班長卸下了心頭的自卑,自此開啟了新的生活。
聽過一句話:「知而不言的待人之道里,藏着一個人最高明的智慧。」
面對他人的窘迫,不拆穿,你就保護了一顆敏感的心靈;
面對他人的痛處,不追問,你就呵護了一個受傷的靈魂。
為人處世,看破不戳破,看穿不揭穿,才是真正的善良。
3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一些不願意他人探聽,更不願意被人刨根問底的時候。
越是這種情況下,越能看出一個人的底蘊和教養。
在一期綜藝節目中,發生過這麼一件事。
當時大家吃完飯,無意間提到了「願望」這個話題。
每個人都說了自己未來的理想和目標。
但是,輪到譚松韻的時候,她卻突然情緒崩潰,大哭了起來。
原來,這個話題讓她想起了因為車禍去世不久的母親。
她說自己的願望只是:可以在夢裏夢到媽媽。
主持人發現後,沒有繼續追問,而是悄無聲息地結束了這個話題。
因為他明白:多說一句,對方的心就會多疼一分。
此時此刻,千言萬語,都比不上適時沉默。
《邊城》中說:「不要刨根問底別人的過去,那可能是他永遠不想觸碰的回憶。」
真正有智慧的人,絕不會滔滔不絕,而是知道看穿不問、明知不言。
所以當你走在路上,看到一個殘疾人,就自覺收起好奇的眼神;
明知道對方失業了,就不要再說「你怎麼還找不到工作」;
看到別人父母離異了,就不要再顯擺你的家庭有多麼和睦……
不戳穿別人的痛處,是你善良的折射。
不追問別人的難過,是你溫柔的顯露。
人生在世,給他人多一點尊嚴和舒服,就是一個人教養的表現。
▽
一直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善良的旗幟;是風光霽月,暗室不欺;是積德不需要人見,善意匡如清流。
真正的善良,是悄無聲息的。
當別人內心正在受傷,最好的關心,不是追問和打擾,也不是呼喊着讓人來圍觀。
而是悄悄避開對方的痛處,並給予一份沉默和關懷。
只要這麼一個溫暖的舉動,就能讓人備受治癒。
願你善待這個世界,同時也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