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殘酷的地緣政治角度來說,拜登政府挑起俄烏衝突,第一是為了打擊俄羅斯,第二也是為了打擊歐盟。俄烏衝突爆發三年來的結果也證明,拜登政府把烏克蘭當棋子和炮灰,確實消耗了俄羅斯,也確實沉重打擊了歐盟。
2)非常荒謬的是,今天,幾乎沒有一個歐洲國家的領導人看到了這一點。美國總統川普急於結束俄烏衝突,這從長遠看對歐洲國家是有利的。但是,從英國首相斯塔默到法國總統馬克龍,從有望擔任下一任德國總理的默茨到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這些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在看到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當着媒體的面與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吵架後,一個個卻「如喪考妣」,他們不僅紛紛站出來對澤連斯基表示支持,甚至還急迫地想要在美國「撂挑子」時獨立承擔起支持烏克蘭跟俄羅斯繼續打下去的重擔。此時此刻,雖然已經到了2025年,但是,歐洲國家領導人滿腦子裝的還是冷戰時代與俄羅斯爭霸的「老戲碼」。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當歐洲在全球體系中加速衰落之時,跟俄羅斯爭霸根本不是歐洲面臨的真正問題和挑戰,也根本不決定歐洲的未來。
3)俄烏衝突對歐洲的影響是巨大的。「口蜜腹劍」的拜登,通過挑起俄烏衝突,強行斬斷了歐洲與俄羅斯在能源方面的合作,也逆轉了冷戰後歐洲與俄羅斯的合作與和解進程,並且成功讓歐洲成為了一個「是非之地」。反觀美國,則在這個過程中高價向歐洲出售原油和天然氣,狠狠地「薅了一把歐洲人的羊毛」。
4)從全球視角出發,過去二十多年,由於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西方發達國家整體上都在相對衰落,但是,歐盟的衰落幅度大大超過了美國。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00年,美國、歐盟和中國GDP佔全球的比例分別為20.84%、19.27%和7.49%。但是,到了2024年,美國、歐盟和中國GDP佔全球的比例則逆轉為15.04%、19.11%和10.82%。其中,美國減少了5個多百分點,歐盟則減少了8個多百分點,而中國則增加了超過11個百分點。毫無疑問,中國在崛起,美歐都在相對衰落。但是,歐盟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從20多年前與美國旗鼓相當、是中國的兩倍多,到今天已經只有美國的大約三分之二,只有中國的大約一半。在中美歐這三強當中,歐洲已經成了最弱的那一個。
5)從科技和產業的發展來說,歐盟更是已經大大落後於美國和中國。今天,在互聯網行業,你叫不出任何一家來自歐洲的互聯網巨頭的名字。不僅如此,在中美競爭「白熱化」的人工智能領域,歐洲沒有創造出一個性能排名進世界前五的大語言模型,也沒有誕生一家專注於先進GPU設計和製造的公司。在歐洲長期引以為傲的汽車產業,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大潮之下,美國出了一個特斯拉,中國則湧現出一大批創新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而歐洲整個汽車行業則依然行動遲緩,問題重重。同時,中國還在無人機、機械人、飛行汽車、動力鋰電池等行業,湧現出了一批未來可能走向全球的「潛在巨頭」。
6)歐洲最主要的問題有三個:第一,歐洲太老了;第二,歐洲太散了;第三,歐洲的官僚體制臃腫、僵化,已經嚴重窒礙歐洲創新和發展的地步。非常要命的是,在日新月異的全球地緣政治、科技和產業大變局中,歐洲行動遲緩,應對乏力,甚至一些歐洲國家的精英階層還依然沉浸在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頁「歐洲統治全球」的迷夢當中。他們對一個不斷復興的中國抱有偏見,拒不接納,很可能也是出於這樣一種過氣貴族的心理優越感。
7)此時此刻的歐洲,根本就不應該再糾纏什麼俄烏衝突,那是屬於20世紀甚至是19世紀的「老掉牙的地緣政治遊戲」。歐洲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趕緊跟俄羅斯和解,不要再在昂貴的地緣政治衝突中浪費精力和資源;同時,歐洲應該儘可能利用俄羅斯提供的廉價能源和原材料,在降低通脹的同時,大力重振工業基礎。這其實是冷戰結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德國採取的策略,德國也因此從中受益匪淺。但是,隨着俄烏衝突的爆發,德國被美國道德綁架,不得不放棄購買廉價俄羅斯能源,轉而購買美國的高價能源,其結果就是很多高能耗的重工業從德國轉移出去,這是德國近年來經濟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8)在擺脫「老掉牙的地緣政治遊戲」之後,歐洲則可以集中精力加強創新,尤其是加大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高科技產業方面的投入,以便在未來的科技與產業競爭中,讓歐洲還能「上牌桌」。與此同時,歐洲還應該大大加強一體化進程,消除冗長、低效的決策機制,實現真正的抱團取暖,實現真正的戰略自主,努力爭取參與構建一個由「美國-中俄-歐洲」組成的全球戰略大三角。
9)可是,我們看看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在想什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被美國總統川普當眾訓斥之後,英國首相斯塔默在倫敦盛情款待澤連斯基,並承諾將為烏克蘭20多億英鎊的貸款援助。英國人想的還是19世紀那一套「離岸平衡」的遊戲——英國不能坐視任何一個國家在歐洲大陸獨霸。這種思路在19世紀、20世紀還適用,但是,到了21世紀,歐洲根本不再是全球舞台的中心,放眼全世界,歐洲發生的事情已經不再對全世界具有決定性影響,這個時候,歐洲如果不能團結自強,內部還在為歐洲自己的那「三瓜兩棗」而爭得頭破血流,歐洲怎麼可能有未來?法國和德國想的跟英國差不多——他們絕對不能讓俄羅斯「坐大」,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想過,在今天全球地緣政治發生巨變、全球科技和產業革命大潮風起雲湧之時,歐洲只有停止內部紛爭、團結自強,才能找到一條出路。如果歐洲繼續沉迷在「19世紀大國爭霸的遊戲」中,它將不會有未來。
(上圖為英國首相斯塔默在倫敦歡迎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10)從中國網民的視角來看,這一切都是「陽謀」。歐洲如果能醒悟過來,擺脫拜登政府給他們灌的「迷魂湯」,與俄羅斯和解、與中國合作,真正實現戰略自主,這對中國是好事。這不僅將讓美國未來繼續拉攏歐洲遏制和打壓中國變得越來越不可能,還能加速打造中歐大市場,讓中歐合作惠及雙方的20億人口。如果歐洲還是醒悟不過來,依然沉迷在歐洲內部大國爭霸的陳舊遊戲中,這對中國也不是什麼壞事。在接下來的四年裏,歐洲如果和俄羅斯繼續死磕,歐洲將會浪費很大的精力和資源,實力不濟的歐洲甚至會因此狼狽不堪。歐洲與川普領導下的美國也會齟齬不斷,從而讓美國一些人一心想要建立的美西方反華聯盟變得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