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王篤若報道/歐洲近年來,在德國和法國左翼政府的管制和影響下,因言獲罪愈演愈烈。萬斯在慕尼黑演講時說,美國能承受氣候少女格蕾塔·通貝里10多年的責罵,歐洲就應該能承受馬斯克幾個月的批評。馬斯克批評歐洲是他的言論自由,不是干涉歐洲選舉。
英國左翼共黨首相斯塔默上台後,英國右派因言獲罪被關入監獄。美國新任女司法部長帕姆·邦迪(Pam Bondi)對美國媒體表示,英國人因發佈表情包而將人送進監獄:「這種情況必須停止」
網友驚呼:天吶!英國正式淪陷!英國保護移民團伙和戀童癖者 司法部長 帕姆·邦迪(Pam Bondi) 剛剛揭露 英國因發佈表情包而將人送進監獄:「這種情況必須停止」🔥
英國保護移民團伙和戀童癖者
天吶!🚨 司法部長 帕姆·邦迪(Pam Bondi) 剛剛揭露 英國因發佈表情包而將人送進監獄:「這種情況必須停止」🔥
— 克里斯汀 ✨✨✨銀河系 (@jholow9) February 15, 2025
英國保護移民團伙和戀童癖者
英國正式淪陷!
pic.twitter.com/RFWfVm37B0
萬斯在慕尼黑演講的焦點不是俄烏戰爭,川普俄烏政策引發海嘯般爭論。爭論的焦點當然是烏克蘭的生死存亡。著名自媒體人蔡慎坤在社交媒體X就此問題撰文說:相較於「烏克蘭是否亡國」,萬斯在慕尼黑談的,是另一個更深遠的問題——「亡天下」。
所有的人或許都覺得歐洲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烏克蘭問題。在這場全球矚目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萬斯並未直接評論俄烏戰爭,而是拋出了一個更具衝擊力的命題:歐洲最大的問題,不是俄羅斯,不是中國,而是自身對言論自由與民主價值的背棄。
他說,歐洲曾是西方民主的發源地,但如今卻在限制言論、審查異見,這種趨勢,比外部威脅更危險。
「亡國」與「亡天下」這兩個概念,最早由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提出。
亡國,指的是一個政權的滅亡,例如一個國家被外敵征服,或者被內部革命推翻。
亡天下,則指的是文化、價值觀、生活方式的消亡,即使國家的政權仍在,社會已不再延續原有的精神傳統。
顧炎武認為,「亡國」是帝王之事,老百姓可以不關心。但「亡天下」,則不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因為國家可以更迭,制度可以重建,但如果文化根基被毀,整個社會便無可救藥,百姓的生活就受到影響。歷史上,許多王朝滅亡後,新的政權仍然能延續中華文明。但當文化徹底崩壞,社會便陷入混亂,再難恢復。
如今,萬斯的演講,正是在提醒歐洲:外敵入侵或許能防,但如果核心價值被侵蝕,整個文明將無以為繼。你們關心亡國,卻不關心亡天下,是沒有眼力見還是沒有良心?
蔡慎坤進一步分析:川普和萬斯正在美國進行「整風」,力圖恢復基督教信仰與保守主義的主導地位。他們認為,美國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全球戰略失衡,而是美國社會本身已經在價值觀層面崩壞。現在,他們將這一整風行動帶到了歐洲。
蔡慎坤最後說:我們關心什麼?「亡國」還是「亡天下」?
萬斯的演講同樣引發了衝擊與爭論。是的,我們究竟該關心「亡國」還是「亡天下」?我們往往熱衷於討論地緣政治的衝突,關心某個國家是否會滅亡,某個政權是否會倒台。然而,真正影響世界走向的,是文化與價值觀的存續,是否值得更大的關心呢?
如果國家存在,但精神死亡,那還是國家嗎?
如果社會富裕,但思想封閉,那還是文明嗎?
如果人民苟活,但喪失了自由的靈魂,那還是人嗎?
這顯然都是極其考驗人的問題,也是每個時代都必須面對的抉擇。亡國可以復興,但亡天下,則是真正的終結。
同時,可以肯定的是,這場價值觀之爭,不只是美國和歐洲的事,也是整個世界的事。
美國副總統萬斯:我們忍得了「環保少女」,你們也應該受得了馬斯克😁👍❤️
— 菲菲4.0 (@meimei1935) February 15, 2025
副總統萬斯一步一個腳印,智慧,忠誠,果敢,堅定 ,實至名歸。
這屆政府,個個精英,為民除害,一心為國,不計私利。
上屆政府,個個撈錢,特赦犯人,一心為己,不思國安。 pic.twitter.com/vcJQ3e0l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