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左王炮製「四二六社論」劊子手前中宣部長病逝

—炮製「四二六社論」前中宣部長逝 學運領袖拍手稱快惟正義未到

中共前中宣部長王忍之於2月4去世。中國社科院訃告。百度/王丹臉書

曾主導八九學運「四二六」社論的前中共中央宣傳部長王忍之,日前在北京高齡病逝,前學運領袖王丹和吾爾開希均拍手稱快,惟強調正義仍未得以伸張。六四歷史文獻學者指出,中共體制不變令作惡者逃脫問責。

有中共「左王」之稱的前中宣部長王忍之於周二(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2歲。中國社會科學院離退休幹部局周四(6日)發佈訃告,稱根據本人遺願,王忍之喪事從簡,不舉行送別儀式,遺體捐獻給醫療科研教學事業。

「八九學運」前學生領袖王丹在X和臉書發表評論:雖說死者為大,但原中宣部長王忍之2月4日死了,我還是要拍手稱快一下。「四二六」社論就是他主持撰寫的。

「四二六」社論是指中共當局於1989年4月26日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文章,將此前學生和市民對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悼念活動及和平請願活動定性為「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學生、工人所製造的動亂」;該社論成為激化抗議衝突的導火線。

1989年《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網絡)

吾爾開希:劊子手未付出代價「不公平」

另一位「八九學運」前學生領袖吾爾開希向本台表示,他與王丹的看法一致,對參與鎮壓當年學運的劊子手的死亡拍手稱快,但這些人未能付出代價也令人覺得不公平。

吾爾開希說:「中宣部長王忍之死了,他是四二六的召集人,當然也是一個歷史上很關鍵的角色。四二六社論是一個八九年最重要的歷史事件,當時也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嘛。某種意義上來講,八九年的學運搞到這樣一個規模和這篇社論很有關係。他的死,我看到王丹的臉書貼文,我也同意王丹的看法,拍手稱快。八九年死了那麼多人,過了30多年,他還活了30多年,這個事就很不公平了。」

吳仁華:「轉型正義」遲遲未到

正在台灣做訪問學者的六四文獻專家吳仁華在接受本台訪問時,直指當年的中宣部聽命於鎮壓六四劊子手之一的李鵬,炮製了「四二六社論」,作為當時中宣部部長的王忍之負有責任。

吳仁華說:「四二六社論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給學生運動定位了『一場動亂』,然後官方基本的鎮壓措施就是從四二六社論來的。四二六社論並不是《人民日報》自己撰寫的,是李鵬直接下令,交由中宣部來起草,因為王忍之是當年中宣部的部長,中宣部主導起草了四二六社論。」

吳仁華也表示,六四大屠殺三十多年過後,包括天安門母親群體成員、遭當局報復的學運參與者中,有很多人凋零逝去。但是包括鄧小平、李鵬、甚至王忍之這樣的劊子手卻頤養天年,在中共各種經濟資源、醫療資源的保障下高齡逝去。而「轉型正義」遲遲也未到來。

吳仁華說:「天安門民主運動被血腥鎮壓之後,年輕的大學說『我們打不過你們,但你們活不過我們』,希望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些六四屠殺的責任者一定會受到懲處。可是六四的這些責任者,就包括三個最主要的責任人:鄧小平、楊尚昆、李鵬,活得壽命都非常長,這個制度不改變的話,曾經的作惡者不可能得到懲罰,所有的正義它不可能到來。」

王忍之來自江蘇無錫,曾任國家計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紅旗》雜誌社副總編輯。1987年1月至1992年11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因其固守傳統意識形態,有「左王」之稱。

王忍之政治發跡是受到另一位中共左王鄧力群的提拔。在「八九學運」後的1990年,王忍之與鄧力群一起發起「姓社姓資」討論,他還於當年2月2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關於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文章。

時值鄧小平為挽救內外交困的中共當局,開始推動經濟層面的改革開放之際,王忍之揣度中共政治風向錯誤,因此在中共十四大後被調離中宣部部長一職。從1992年11月起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207/217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