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絲-道格拉斯(Beth Douglas),是一名來自英國最古老家族的華裔少女,才華橫溢,熱愛藝術和音樂。
她的父親,是第十二代昆斯伯里侯爵;母親則是來自台灣的藝術家廖雪君。
作為侯爵最小的女兒,貝絲一出生便備受寵愛。她的成長環境相當優渥,而她從小也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
然而,這樣一個握着一手好牌的女孩,卻在18歲那年由於吸毒過量而去世。
案件發生後,坊間流傳着一種家族詛咒的說法——昆斯伯里家族的人命運多不幸,而貝絲剛好成了最近一個被詛咒的成員。
雖然聽上去玄乎,但是細數發生在這一家的慘案...那可還真不少:
1330年,詹姆斯·道格拉斯爵士在去朝聖時遇害;
1358年,家族被封為伯爵,然而第二任和第四任伯爵都先後在戰陣中陣亡;
第三代昆斯伯里伯爵詹姆斯從小痴呆,生性殘忍,據說曾在他10歲那年「殺了一名僕人並將其烹食」;
昆斯伯里侯爵和貝絲(右)
如今的蘇格蘭議會的一部分曾是昆斯伯里家族的祖宅,詹姆斯就曾被關在這裏。
1858年,第八代侯爵在外出打獵時自殺身亡;隨後,他的兒子在1865年登山遇難。
而時間來到還在世的這一代,「詛咒」更是換着花樣地發生:
貝絲的爸爸大衛,也就是第十二代昆斯伯里侯爵,有過三段婚姻,並與四個女人育有八個孩子。
其中,兒子米羅(Milo)和女兒貝絲先後死於自殺和吸毒。
回顧這些歷史,如今93歲的侯爵表示,「發生這些事情很可怕,但我想,這些事有時必須發生在某些人身上。」
而米羅同父異母的姐姐愛麗絲則表示,儘管家族擁有700年歷史,但自己還是為如今這個「現代化卻嚴重失調」的大家族而自豪。
是不是詛咒先不說——畢竟這玩意兒在現在看來,有可能是近親繁殖產生的惡果;
但正如愛麗絲所言,這個「觀念現代卻嚴重失調」的名門望族,的確是嚴重失調了。成長在這種氛圍里的貝絲,儘管衣食無憂,卻很容易被虛無和缺失壓垮。
劇知情人透露,貝絲本是個活潑健康的女孩,但在和自己情同手足的哥哥米羅自殺後,她整個人就變了。
米羅是一名教師,也是「反對飢餓」(Against Hunger)慈善組織的工作人員。雖然出身顯赫,但他卻是個心懷天下的敏感青年,並長期與包括雙向情緒障礙等多種精神疾病作鬥爭。
2009年,他從倫敦地區一棟社會高層公寓樓跳下,當場身亡。得知兒子的死訊後,父親大衛淡淡地表示,「基本上,他(米羅)覺得活着帶來的問題比好處要多。」
Milo跳樓的社會公寓樓Hallfield Estate,位於西倫敦Bayswater。
而在貝絲這裏,哥哥的死則讓她的世界從此沒有了色彩。漸漸地,進入青春期的貝絲也患上了雙向情感障礙和厭食症,並有了自殘傾向。
與此同時,逐漸叛逆的貝絲還染上了毒癮,並結交了不少社會不良人士。
14歲時,她在漫展上認識了一名成年男性,後者隨後引誘她上鈎並對她進行了性虐待。
一名家族成員說,「玲玲(貝絲的暱稱)從來沒有透露具體細節,但是她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直到那時,她依然帶着身心傷痛練習樂器,並憑着優異的成績斬獲名校珀塞爾音樂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但僅學了一年,她便表示「對音樂不再感興趣」,並退學了。
從那之後,失去了興趣和目標的貝絲,便在毒品,酒精和狐朋狗友的簇擁下加速墮落。父親大衛知道她吸毒,但似乎也沒有做過多干預。
為了籌集毒資,貝絲開始出賣肉體。她在推特上建立過賬號,表示只要打錢就給發福利。
此時的貝絲,過着整日無所事事的日子,和之前朝氣蓬勃的音樂家少女判若兩人。悲劇發生後,她當時的男朋友回憶,「他倆有時候會在旅館,一整天吸毒。」
案發當日,貝絲和男朋友一行人在諾丁山一棟價值250萬鎊的住宅派對。
而貝絲就在派對上被人注射了海洛英,最終死亡。
得知這一消息後,父親大衛表示,自己的女兒「的確在吸毒,但從來不會注射」。
男友則表示,「她睡在沙發上,身體還是熱的,但是當我一直叫她叫不醒時,我就發現她手臂上有針眼。」
男友還告訴記者:
「第一次見到她(貝絲)時,我就看得出她有陰影,她會對我說她同父異母的哥哥米羅,她說他是唯一真正接納她的兄長。」
根據男友的回憶,貝絲還對他提起過家族流傳的「昆斯伯里詛咒」。恐怕她自己也想不到,她會成為被詛咒的那一個吧。
不過,從小衣食無憂的白富美,很容易對浪子和隨波逐流的感覺着迷。近幾年來,有關白富美被渣男/狐朋狗友坑慘的消息層出不窮,
比阿特麗絲公主由於眼光糟糕,導致情路坎坷,其中一任男友還被查出有命案在身。
英國賽馬傳奇Guy Reed的孫女Anna Reed,在旅途中被欠債賭徒搭上,最後被殺害並搶錢。
這位死時年僅22歲的Anna,和貝絲還有不少類似的地方:她17歲時,母親突發意外去世,從此以後,她便在揮霍中迷失自我,滑向深淵。
而家裏對於女兒的迷途,也沒有及時干預,只會在她要錢的時候打錢。
而這些富家千金的殞歿,也給物質充裕的父母敲響了警鐘,隨着世界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年輕人越來越難以集中注意力...自我價值和存在感也會被分割碾碎,
要如何讓孩子避開資本和自由的陷阱,在漫長的人生中握緊前進的舵,也許才是家長和教育機構應該仔細研究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