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就職演說後不久與記者在白宮會面時直言不諱,表示「俄羅斯將陷入大麻煩」。美國媒體也指出,儘管普京不斷宣揚俄羅斯戰時經濟的韌性,但這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專家更是指出,普京正坐在金融定時炸彈上,一旦俄羅斯民眾開始擔憂其存款安全,可能引發擠兌危機。
根據CNN的報道,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經濟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儘管情況不容樂觀,但也遠未達到崩潰的程度。去年,俄羅斯的戰時經濟增長速度可能超越美國以及所有主要歐洲經濟體,失業率也創下歷史新低。
然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埃琳娜·里巴科娃(Elina Ribakova)指出,這些數據顯示的所謂韌性只是國內和外部的宣傳,主要目的是向俄羅斯民眾傳達「我們依然強大」,並對烏克蘭及其盟友宣稱「我們比你們能撐得更久」。
一些專家認為,這種強勁的形象不過是克里姆林宮精心打造的假象,旨在讓對手認為俄羅斯經濟良好。然而,隨着戰爭進入第三年,這一面具開始出現裂縫。有人將俄羅斯的快速但不自然的經濟增長形容為「類固醇經濟」,預示着這種增長不具可持續性,俄羅斯可能很快會面臨更大的經濟痛苦。
普京政府依賴的經濟增長和低失業率掩蓋了許多令人擔憂的跡象。哈佛大學戴維斯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克雷格·甘迺迪(Craig Kennedy)最近發佈報告稱,俄羅斯正通過「預算外融資計劃」來掩飾戰爭的真實成本,迫使銀行以優惠條件向多數信譽不佳、與戰爭相關的企業提供貸款。
他警告稱,這一融資手段可能會引發廣泛的信貸危機,因為這些企業可能違約,進而加重債務負擔,銀行將面臨「有毒債務」的問題。
甘迺迪的分析引發了廣泛關注。英國《金融時報》最近評論稱,普京可能正在坐在一顆「滴答作響的金融定時炸彈」上。觸發這一危機的一個關鍵因素可能是俄羅斯民眾的恐慌情緒,他們知道自己的積蓄面臨的風險。一旦他們認為存款受到威脅,銀行擠兌的可能性將急劇增加。
此外,自去年秋季以來,有關俄羅斯央行可能凍結客戶存款的傳言不斷升溫,尤其是高利率促使存款激增。儘管俄羅斯央行堅稱「擠兌」的言論是「荒謬的」,但這一聲明並未能緩解民眾的不安。
即便不出現信貸危機,俄羅斯經濟在2025年仍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俄羅斯的GDP將在2024年增長3.8%,而今年的增速預計僅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