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於24日刊載了美國國防與軍事專家艾克塞(David Axe)的評論,指出美國空軍制定了一項「幾乎不複雜」的台灣防禦計劃。其核心策略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試圖跨越台灣海峽的「最脆弱」時刻,利用大規模導彈攻勢徹底摧毀共軍戰力。
艾克塞分析稱,解放軍正在大力擴充並現代化其海軍艦隊,積極準備橫渡約100英里的台灣海峽,並計劃在台灣沿岸部署陸軍部隊。美國軍方若要介入,最佳時機是在解放軍的兵力、裝備和補給仍處於海上運輸階段。若共軍成功在台灣本土建立據點,局勢或將難以扭轉,全球自由國家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了有效應對潛在威脅,美國空軍正加速推進戰機的升級,使其能夠搭載更先進的反艦導彈,並在關鍵時刻發動密集打擊。近期,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IR)發佈公告,計劃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AGM-158C」長程反艦導彈(LRASM)與F-15E和F-15EX戰機整合。相比於傳統F-15E戰機,F-15EX配備了更先進的傳感器、電子戰設備以及擴展武器掛載能力。
「AGM-158C」長程反艦導彈採用亞音速設計,長14英尺,基於「AGM-158B」半隱身長程空對地導彈(JASSM-ER)進行改進,增加了高精度導引系統,能夠精準打擊移動中的目標艦艇。其射程達200英里,配備1000磅彈頭,並採用低可探測性設計,降低被雷達發現和攔截的可能性。
美國空軍此前已證實,新採購的36架F-15EX戰機將常駐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一旦解放軍發動攻勢,這些戰機能夠迅速投入作戰,執行首輪攻擊。然而,考慮到中國在嘉手納周邊佈置了大量彈道導彈,這些戰機的生存能力可能受到嚴重威脅。
為了應對這種挑戰,美國計劃依靠B-1長程轟炸機進行遠程打擊。每架B-1轟炸機能夠搭載多達24枚遠程反艦導彈,為作戰提供強大火力。此外,美軍還將在F/A-18E/F「超級大黃蜂」、F-35C隱身戰機以及P-8海上巡邏機上裝備類似導彈,以實現更廣泛的打擊能力。
在F-15戰機完成首輪攻擊後,預計美國空軍將調派45架B-1轟炸機的一半力量,每次行動可發射650枚遠程反艦導彈,從而重創共軍兩棲作戰艦隊,包括搭載直升機、坦克和海軍陸戰隊的關鍵艦艇。隨後,美軍將派出更多戰機執行支援任務,投放如精確制導炸彈和滑翔炸彈等彈藥,進一步壓制敵方戰力。值得注意的是,半隱身長程空對地導彈的作戰軟件也可能經過調整,以有效打擊大型艦船。
根據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2023年的一份報告,如果美軍在2026年前成功儲備3600枚長程反艦導彈及空對地導彈,並將其投放至台海戰區,這一防禦計劃或許將成為「一場幾乎不複雜的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