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周一(20日)宣誓就職前一天,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提前發聲明祝賀,並強調英美兩國長久以來的「特殊夥伴關係」。然而英國工黨政府正積極和中國「重新接觸」(re-engage),更提名立場親中的工黨元老文德森出任英國駐美大使。外界關注中國問題會否為「英美特殊關係」增添不穩定因素,及迫使英國要在美中兩個大國之間選邊站隊。
英國首相施紀賢周日(19日)提前發聲明,祝賀川普就職,並強調兩國在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合作,有着長久的特殊夥伴關係。施紀賢提到,去年9月和川普會面時,雙方提到深化大西洋兩岸關係的必要性,將在兩國歷史性聯盟「不可動搖的基礎」上,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他在聲明結尾強調,英美之間的特殊關係將在未來幾年「繼續蓬勃發展」。
川普去年11月當選時,施紀賢也曾把「英美特殊關係」掛在嘴邊,形容英美是「最親密的盟友」(the closest of allies)。不過國際關係學者黃偉國認為,施紀賢的表態更像是一廂情願:「施紀賢好像也很尷尬、很刻意地說我們的關係不會變,但實際上都沒有得到川普回應。都可想而知,其實施紀賢本身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的情況,都是『半斤八兩』的那麼悲慘。」
美中之間英國如何選邊站隊?
川普新政府和英國工黨政府之間其中一個最大的分歧,是對中國的態度。川普宣稱中國是「美國最大競爭對手」,去年7月上任的英國工黨政府卻主張和中國「重新接觸」,不單接連派外交大臣及財政大臣等高層訪華,更擱置「外國影響力登記計劃」(FIRS)等不利中國的政策,甚至不顧朝野強烈反對、支持中國在倫敦興建新的「超級大使館」。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高級分析員鄺頌晴向本台表示,英國工黨政府未來或要經常在美中兩個大國之間選邊站隊:「美國一方面是英國最源遠流長的盟友,另一方面,英國政府很想中國可以拯救他們脫離經濟危機。所以我想英國政府會發現自己經常處於兩難的位置,一方面要面對盟友的壓力,另一方面英國政府又覺得不想得罪中國,因為他們想要錢。然而中國的經濟根本不可能拯救整個英國脫離經濟危機。」
英國提名「親中」政客任駐美大使 據報川普考慮拒絕
而英美兩國首要處理的,是英國新任駐美大使人選的問題。英國首相施紀賢提名其重要顧問、工黨元老文德森(Peter Mandelson)出任新的英國駐美大使。然而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引述川普團隊中人,指文德森和中國的密切關係使他們感到擔憂,有可能拒絕由他出任駐美大使。
文德森一直支持和中國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甚至曾在2018年撰文,批評川普對中國的反感「使自由貿易面臨風險」。他所創立的顧問公司Global Counsel經常為希音(Shein)等中國企業提供意見及進行政治遊說。
黃偉國認為,如果川普真的拒絕文德森出任英國駐美大使,相當於向施紀賢發出警告:「就是向施紀賢說你現在這種做法,我不接受。如果你在外交政策等其他方面,沒有任何功課可以交給川普的話,可能川普就會針對英國工黨政府。」
他也質疑,施紀賢未必有能力找到更好的人選,出任新的英國駐美大使。
鄺頌晴就表示,英國秘密情報局(MI6)局長、前英國駐土耳其大使摩爾(Richard Moore)曾表示願意出任駐美大使。她不理解為何施紀賢不選他,卻提名「親中」的文德森:「摩爾的情報背景等各方面,對我而言都是比較合適的人選。甚至我們也聽很多美國國會山的人說,為什麼英國不選摩爾?他更適合。為什麼會選文德森做駐美大使?而他們對文德森的背景是有很多擔憂的。」
陰霾籠罩下的英美關係
而英美兩國之間另一個和中國有關的棘手問題,就是查戈斯群島(Chagos Islands)的主權問題。英國政府原計劃把查戈斯群島歸還給毛里裘斯,但計劃目前被擱置,以供川普政府審視。新任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擔心毛里裘斯和中國的密切聯繫,可能會危及查戈斯群島主島迪戈加西亞島(Diego Garcia)上的英美聯合軍事基地。
而除了中國議題外,英國工黨志願者去年赴美為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助選,曾惹來川普不滿,點名斥責工黨「干預選舉」。而川普會否向英國貨品加征關稅,及會否不再支持烏克蘭而要英國獨力面對,都為英美兩國的關係增添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