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作者、中國問題專家裴敏欣(Minxin Pei)周三(12月25日)撰文稱,在2025年,習近平可能同時面臨五大挑戰,這些挑戰將決定中國在本十年剩餘時間的發展軌跡。
裴敏欣寫道,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喜歡用「暴風驟雨」來形容未來幾年中國將面臨的危險。
幸運的是,他還沒有遇到過這種極端情況。
兩年的經濟低迷可能阻礙了他將中國轉變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的目標。儘管如此,他還是成功地駕馭了日益黯淡的地緣政治格局,而沒有遭受真正的災難。
不過,隨着川普(Donald Trump)重新入主白宮,習近平可能同時面臨五個挑戰,這些挑戰將決定中國在本十年剩餘時間的發展軌跡。
裴敏欣指出,毫無疑問,等待習近平的第一場「風暴」是中美緊張關係的升級。川普此前已經承諾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60%。實際上,這樣做將導致雙邊貿易迅速而混亂地脫鈎,2023年雙邊貿易總額超過5700億美元。
預計美國還將加強對先進技術的出口管制,進一步阻礙中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進步。
隨着中國經濟受到過高債務、通貨緊縮和房地產危機的拖累,中國正處於比2018年更危險的狀態,當時川普首次拿出「關稅火箭筒」。
更危險的是,控制美國國家安全機構的鷹派可能會在台灣和南中國海採取更激進的戰術,這可能會引發超級大國對峙,讓人想起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習近平的首要也是最艱巨的任務將是防止中美摩擦失控。
裴敏欣稱,第二個關鍵考驗是中共領導人能否重振經濟。儘管北京方面最近宣佈將消費驅動型增長作為優先發展方向的計劃,但其記錄幾乎沒有激發人們的信心。
川普的貿易戰可能是習近平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調整中國增長模式的動力,從依賴投資和出口轉向家庭消費。如果他猶豫不決,處理國家所有的外部挑戰只會變得更加困難。
第三個問題是,習近平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地緣政治上準備表現得多麼靈活。近年來,中國對鄰國的脅迫迫使它們更深地投入「山姆大叔」的懷抱。但是,如果川普對東亞盟友徵收10%的關稅,並迫使他們為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部署支付更多費用,那麼他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可能會迅速侵蝕這些關係。
為了拉攏鄰國,中國將不得不緩和其海上主張,使其市場更加開放,並結束在南海和東海有爭議水域的灰色地帶恐嚇。如果習近平猶豫不決,他可能會錯過削弱美國領導的夥伴關係網絡的關鍵機會,而這一網絡是中國在該地區雄心的主要障礙。
裴敏欣指出,第四個挑戰將是,在僅有有限影響力的情況下,如何在結束烏克蘭戰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烏克蘭戰爭已經嚴重損害中國與歐洲的關係。儘管川普呼籲北京方面幫助帶來和平,但習近平面臨着一個真正的進退兩難境地。
迫使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接受不太有利的條件可能會危及他們「無限制」的友誼。但支持普京的不妥協立場幾乎肯定會讓川普感到不安,並進一步激怒歐洲人。讓每個人都滿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卻是至關重要的。
否則,習近平可能面臨一個最終的、曾經難以想像的困境。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任期內,不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即華盛頓在外交上改變態度,分裂莫斯科和北京。但是,川普「走進莫斯科」的想法可能對急於這位展示自己交易能力的當選總統和一直在敦促華盛頓將焦點從俄羅斯轉移到中國的鷹派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
截圖來源:彭博社
裴敏欣在文章最後寫道,川普策劃的潛在和解可能是對北京方面的雙重打擊。習近平與普京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將受到嚴重破壞。與此同時,美國可以騰出大量的資源和能源來加強與中國的競爭。習近平是否能阻止這樣的結果——要麼讓普京硬起脊樑,要麼自己努力與川普達成一項重大協議——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執政十多年後,這位中共領導人明年的決定很可能成為他任期內最關鍵的決定。
裴敏欣是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府學教授。1994至1995年於世界銀行任研究員,1994至1995年於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任研究員,曾任普林斯頓大學導師。
裴敏欣的研究被廣泛發表在《外交政策》、《外交事務》、《國家利益》、《現代中國》和《民主雜誌》等期刊上。他同時為《金融時報》、《紐約時報》、《亞洲華爾街時報》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各大報刊撰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