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進行電視直播,宣佈進行緊急戒嚴。而幾個小時後,尹錫悅就不得不宣佈解除戒嚴令。
先來回顧一下昨晚到現在所發生的事情吧。
當地時間12月3日晚11時27分,韓聯社報道說:
尹錫悅此舉,也遭到了韓東勛的反對。
尹錫悅來自於國民力量黨,而該黨的黨魁正是韓東勛。儘管韓東勛無法完全掌控國民力量黨,但他對尹錫悅戒嚴令的反對,就足以說明問題。
韓國國會有300個席位,其中尹錫悅所在的執政黨佔據108個席位,在野陣營則有192個席位。
在國會的本屆會期內,尹錫悅政府與在野陣營劍拔弩張,雙方在彈劾檢察官案、預算案等問題上水火不容。
由於在野黨佔據了國會的多數席位,所以尹錫悅的施政處處受到掣肘。
韓聯社報道說,在宣佈緊急戒嚴後,尹錫悅任命陸軍參謀長為戒嚴司令。而後戒嚴司令部下發了第一號命令,在命令中宣佈禁止一切政治活動,甚至禁止國會舉行活動。
但是,根據韓國憲法第77條的規定,當總統宣佈戒嚴後,應該立即通知國會,如果國會有半數以上議員反對,則總統應解除戒嚴。
尹錫悅通過戒嚴司令部,不允許國會進行活動,這是什麼意圖呢?當然是想要阻止國會依據憲法的規定審議戒嚴令。
韓聯社在當地時間12月3日晚上11點11分報道稱,國會大樓被封,禁止議員出入。
不過,戒嚴司令部的違憲命令,並沒有得到軍隊的嚴格執行,還是有至少190名國會議員們進入了國會。
隨後,這190名國會議員召開會議,以190票比0票的結果,宣佈戒嚴令無效。
請注意,根據韓國憲法的規定,要否決總統的戒嚴令,需要全體議員的半數以上同意,而不是出席議員的半數以上。
但無論是哪種方式,190票比0票,都完全足夠了。
在國會宣佈戒嚴令無效後,被派往國會的軍隊,就已經開始撤離了。
嚴格地講,根據憲法第77條的規定,當國會否決戒嚴令後,總統必須解除戒嚴令。而在尹錫悅還沒有解除戒嚴令的情況下,軍隊就已經開始撤離國會了。
派往國會的軍隊與警察先是草草執行戒嚴令,放進大量議員進入國會。而後軍隊又在尹錫悅未解除戒嚴令的情況下,就離開國會。這說明了什麼呢?至少可以說明,派往國會的這些士兵,並不認同尹錫悅的戒嚴令。
在國會宣佈戒嚴令無效之後,執政黨也召開了一次會議,並達成了共識。執政黨在自己的會議上,也要求尹錫悅接受國會決議,立即解除戒嚴令。
至此,尹錫悅已然落得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宣佈戒嚴後,過了差不多五個小時,尹錫悅不得不召集內閣,以解除戒嚴令,並解散戒嚴司令部。
在緊急出席議會並投票認為戒嚴令無效的190名議員中,有18名議員來自執政黨國民力量黨。
這預示着什麼?預示着接下來,如果尹錫悅不辭職的話,他將被彈劾。
在野陣營一共有192人,再加上18名反對戒嚴令的執政黨議員,一共就有210人了,這還不算未出席議會緊急會議的110人。
根據韓國憲法,全體議員中,有二分之一以上提議,就可以發起對總統的彈劾案,有三分之二以上議員同意,彈劾案就算成功。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一旦彈劾成功,等待尹錫悅的,將是牢獄之災。
尹錫悅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宣佈緊急戒嚴。
而後戒嚴司令部又禁止國會舉行活動,這顯然是違憲的、非法的命令。當國會宣佈戒嚴令無效之後,尹錫悅就徹底失敗了。其實,更進一步講,在如今的韓國,當尹錫悅宣佈戒嚴令那一刻起,他就註定要失敗了。
在野陣營佔據了國會多數席位,步步緊逼,將制約變成了掣肘,使得尹錫悅的施政舉步維艱。尹錫悅稱,自上任以來,國會已經發起了針對其政府官員的22次彈劾案(非針對尹錫悅本人,當然也必須指出的是,韓國國會之所以如此容易發起彈劾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只需要三分之一以上的議員同意,就可以發起針對除總統之外的政府官員的彈劾案,半數以上議員同意就算彈劾成功。這樣的低門檻,在世界範圍內也很少見,這導致針對政府官員的彈劾案在實際上變成了不信任投票,但韓國卻並不是議會制國家。以李在明為首的在野陣營,在毫無必要的情況下,頻繁使用彈劾權,大大激化了矛盾)。
但是無論如何,在野陣營於議會中的行為都在憲法框架之內;而尹錫悅則是直接掀桌子,以違憲的方式,禁止國會舉行活動。
政治是需要妥協的,而韓國的政治,現在出了更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