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為什麼有錢人紛紛拋售香港豪宅

那些曾藉助中國經濟崛起的東風發了財的大亨們在一個接一個地拋售他們炫耀財富的香港豪宅。

兩套山腰上那座弗蘭克·蓋里設計的形狀扭曲的玻璃和鋼鐵塔樓里的公寓。三棟帶角樓和游泳池的歐式豪宅。還有四棟連城一排的白色洋房。

這些房產除兩處外,均悉數以數千萬美元的售價賣出。雖然可能難以置信,但每處房產都以極低的價格成交,買者只花了原價三分之一到一半以上的折扣價。

香港的房地產市場長期以來有一種令人不可置信的感覺。近20年來,房價一直在攀升,使其成為世界上房價最讓人承受不起的城市之一,窮人住的是群租房,面積如此之小,以至於被人稱為「棺材房」。

現在,許多導致香港房地產市場貧富不均的人,從建築商到富有的投機者,都發現自己被迫迅速出售他們最寶貴的房產。他們的財富曾隨着中國房地產市場不可思議的增長而膨脹,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及其後果已讓他們中的許多人出現資金短缺。

他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許家印,他是曾經的房地產巨頭中國恆大的創始人。恆大崩盤後,債權人沒收了他總價值超過1.9億美元的幾棟歐式住宅。據全球房地產公司Knight Frank,其中一棟房產已在今年以58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還不到恆大和一家與許家印有關的公司2009年購買這棟房產時支付的1.3億美元的一半。

弗蘭克·蓋里設計的香港傲璇。兩名中國大亨最近出售了他們在這棟建築里的整層公寓。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香港種植道上出售的四棟洋房之一。

這四棟洋房的售價為1.41億美元,略低於它們2017年買入價的一半。

香港一家法院今年對中國恆大下了清盤令,引發了被恆大欠款的外國投資者尋找任何可出售資產的努力。中共當局已在去年將許家印拘留,指控他和恆大集團涉嫌財務造假。

「每個人都想要現金,」香港房地產公司仲量聯行的董事長曾煥平說。隨着經濟持續放緩,房地產市場承受着更大範圍的負擔,借貸成本攀升,企業面臨壓力。

「唯一賣得出去的是住宅物業,因為如果把價格降到足夠低,就會有買家,」曾煥平說。

總部位於上海的一家財富研究公司發佈的《胡潤中國富豪榜》顯示,中國的富人損失慘重,在過去三年裏,有432人失去了億萬富翁的地位。

香港以玻璃大廈林立的天際線而聞名,這些大廈曾經象徵着這座城市的經濟實力。但現在,香港的景觀卻在視覺上提醒着人們它面臨的問題。這座城市仍在努力恢復國際金融中心的頭銜、從幾年來嚴格的防疫政策造成的附帶損害中恢復過來,這些政策使人們有時無法前往這座城市。此外,香港的政治變化也增加了西方公司在香港的法律風險。

當潮水退去後,受困的不僅僅是豪宅的主人。香港標誌性的寫字樓曾是全球最知名的金融、法律和企業機構的所在地,其業主們如今正爭相引進新租戶,取代已經離開的公司。曾擠滿小店的繁忙購物區仍然受到遊客減少的影響,一些店面仍然封閉。房地產公司世邦魏理仕的數據顯示,近17%的商業地產處於空置狀態。

這些變化也正在波及整個金融體系。曾經是香港房地產業可靠貸款機構的銀行今年遭遇了商業地產違約激增的情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全球的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房地產行業正在「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低迷」,金融機構正感受到最劇烈的痛苦。作為回應,貸款機構向他們貸款的房東和開發商收取更高的費用。

更高的利率和堅挺的貨幣使反彈變得更加困難。港幣與美元掛鈎,四年來,美聯儲一直保持高利率以對抗美國的通貨膨脹。隨着美聯儲今年降息,香港金管局也緊隨其後,在9月份將利率降至5.25%。但這仍然是2007年以來的最高點。

港元的命運或許取決於美國央行,但香港的經濟與中國其他地區密切相關,中國增長放緩,物價也在下跌。香港房地產正在感受到中國的痛苦。

「總體而言,中國經濟一直與香港有着密切的關係,房地產市場也一直高度相關,」世邦魏理仕執行董事鄭亥延說。

「當中國經濟下滑時,香港經濟也會隨之下滑,」她說。

鄭亥延說,高端豪宅的銷售一直由所謂的「苦惱賣家」主導,其中包括一些深受中國經濟影響的賣家。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房子被銀行或債權人扣押。

這些房產大多是在另一個時代購買的,當時香港從蓬勃發展的中國內地獲得了大量資金。

曾與地產開發商、中國首富許家印有關的幾處豪宅。

蓋里設計的傲璇大廈有12套豪華公寓,最近的兩名賣家曾經是中國最富有的人:房地產開發商陳紅天和陳長偉(兩人沒有血緣關係)。當地新聞報道稱,陳紅天的公寓是被貸款機構扣押的多處房產之一,其中包括他在2015年購買傲璇房產後不久購買的一處9000平方英尺(約合836平米)的房產。

2016年,他告訴香港的《南華早報》,他在傲璇的公寓「有點太小了」。他還告訴該報,香港市場上掛牌出售的豪宅「極其罕見」。

如今已經不再是這樣。

從傲璇沿着一條蜿蜒的道路驅車一小段路程就是布力徑樓盤,那裏有三棟曾經與恆大的許家印有關的豪宅。它們的售價超過1.9億美元,目前已售出一套。自去年首次掛牌以來,另外兩套房子的價格已經下降。

在附近的種植道,有四棟豪宅最近以1.41億美元的價格成交,幾乎是賣家當年買入價的一半。

房地產專家預計還會有更多交易。

今年在香港有20餘處豪宅進入市場,售價都在5000萬美元或以上。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14/212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