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美國新聞 > 正文

美披露伊朗暗殺川普驚人細節

—美披露伊朗暗殺川普驚人細節:兩人落網,一人逃

美國司法部周五公開了一起驚人的案件,揭露了伊朗政府針對美國即將上任總統唐納德·川普的刺殺陰謀。這一行動發生在大選前一個月,最終因聯邦調查局(FBI)的介入而未遂。

今天(11月8日)下午,美司法部宣佈對伊朗策劃暗殺川普的陰謀提出指控。

更誇張的細節還顯示,暗殺團的幾人曾認為川普競選會失敗,在其失敗後進行暗殺計劃成功率更高。

刺殺計劃的幕後黑手

暗殺小組一共3人,案件的核心人物之一是法哈德·沙凱里(Farhad Shakeri),他被FBI描述為伊朗革命衛隊的「資產」,目前潛逃至德黑蘭。與沙凱里一同被指控的還有兩名居住在紐約的嫌疑人——卡萊爾·里維拉(Carlisle Rivera)和喬納森·洛德霍爾特(Jonathan Loadholt)。

三人不僅計劃刺殺川普,還以50萬美元的酬勞瞄準兩名在美猶太商人,並計劃殺害另外一名直言批評伊朗政權的美籍伊朗裔活動家。

暗殺行動的細節

檢察官稱,沙凱里曾在與執法部門的錄音對話中參與,並最初被伊朗革命衛隊(IRGC)指派在美國境內針對美國和以色列公民實施暗殺。但根據法庭文件,革命衛隊官員於10月7日指示沙凱里只專注於刺殺川普,並要求他在7天內製定出暗殺計劃。

沙凱里是一名居住在德黑蘭的阿富汗國籍人士。他向調查人員表示,如果無法在規定時間內提出計劃,IRGC願意等待總統選舉結束後再行動,因為他們相信川普會在大選中落敗,屆時沒有總統級別的特勤局保護,就更容易接近他。

這一陰謀被認為是對2020年1月伊朗聖城部隊領導人卡西姆·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被美軍無人機擊殺的報復。沙凱里受命負責監視並殺害川普,行動時間恰在數百萬美國人前往投票站的一個月前。

監視和暗殺

沙凱里在接受FBI的五次訊問中表示,他通過在伊朗從事石油和燃料業務的工作認識了一名革命衛隊高級成員。該官員得知沙凱里曾在紐約居住後,請求他協助調查美國境內的目標。沙凱里稱,他與這名官員多次在不同餐館會面。

根據法庭文件,沙凱里利用他在紐約監獄系統中認識的犯罪網絡,為伊朗官員提供美國境內的行動人員,並協助監視和策劃暗殺計劃。

沙凱里曾因搶劫罪被判刑,在紐約州服刑14年期間積累的犯罪網絡,他於2008年被驅逐回伊朗。

本案中還有兩名被告裏維拉和洛德霍爾特,均為美國公民。他們因幫助伊朗政府監視另一名美國公民而被捕。司法部稱,這兩人在周四首次出庭,目前被羈押等待審判。

檢察官指出這兩人在沙凱里的指使下,密切監視美籍伊朗裔活動家馬西赫·阿利內賈德(Masih Alinejad),多次試圖在她家附近實施暗殺。他們曾到康州的費爾菲爾德大學一開公開露面的會面中尋找機會,也跟蹤了她多次在布魯克林的家。

在談到這起謀殺陰謀時,沙凱里在錄音中對里維拉說:"你只需要有耐心......耐心等待,抓住她進屋或出來的機會,或者跟蹤她到某個地方,然後解決掉她。別想着跟進去,進去就是自殺。

陰謀的挫敗

根據投訴文件,里維拉和洛德霍爾特與沙凱里討論了10萬美元的報酬,要求在行動前支付。

FBI通過監控嫌疑人的武器庫、短訊和語音信息,成功挫敗了這一系列致命計劃。

阿利內賈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FBI在她參與的大學活動之前就警告了她,她因此避開了險境。

阿利內賈德補充道: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看到這個政權的終結。

川普團隊的反應

面對持續的威脅,川普競選團隊要求增加安保措施,包括使用軍用飛機、部署彈道玻璃以及限制活動區域的空域。川普此前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稱,伊朗對他的生命構成了「嚴重威脅」,並誓言對任何針對他的行動作出強烈回應。

據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稱,川普在最近的兩次暗殺行動中倖免於難,他的官員要求在競選的最後一個月提供一系列額外保護。這些要求對於總統候選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

美國司法部

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Merrick Garland)強調,伊朗政權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並表示美國不會容忍任何針對其公民的暗殺企圖。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也再次承諾利用一切資源保護美國公民。

這起事件不僅是對美國法律和安全體系的一次挑戰,也警示了全球社會:跨國恐怖主義正變得更加複雜和隱蔽。伊斯蘭革命衛隊通過海外代理人實施暗殺行動的企圖,不僅威脅了個體目標的生命安全,也破壞了國際社會的基本法治與穩定。

正如威廉姆斯所說,「我們將毫不留情地追捕壞人」,這不僅是一種承諾,更是一種責任。這場陰謀的挫敗不僅是對犯罪行為的直接回應,也是對那些試圖利用恐怖手段影響國際秩序者的嚴厲警告:不論躲藏在何處,不論陰謀如何精心策劃,正義終將到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人生活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09/212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