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新移民:在中國的生活比美國好 為孩子不成為粉紅來美國

來自廣東深圳的新移民賀先生10月24日在法拉盛圖書館,觀看了華策會(CPC)組織觀看的反映法拉盛生活壓力的紀錄片《生活成本》。他表示,他三十多年前就到深圳打拼,已小有成就,他在中國的生活要比在法拉盛好,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資產的安全,他甘願來到美國迎接挑戰,重新開始。

紐約華人社區法拉盛是很多華人新移民來美國的第一站。(林丹/大紀元

他說,就像《生活成本》影片中一個帶着孩子的華人男主人公說的,是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食品安全、為了精神自由而來美國的,而且「有足夠的理由要離開那個國家。」賀先生說,他也是希望兩個正在讀小學的孩子有一個更好的環境成長而來的,同時他也看到了中國社會潛在的風險,「我是最典型的,我是一個中產階級,就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國家,尋求更好的未來。」

賀先生說,三十多年前他去深圳打拼,「背着一個包,一無所有,晚上都不知睡哪裏,白手起家,但是經過時間的沉澱、摸索,一步一步成長,也成了一個小有成就的人,生活比美國還好。」

那他為什麼要來美國呢?他說,像他那樣的中國中產階級,普遍感覺到「那個社會的危機,潛在的風險。」「所擁有的東西,一夜可能就沒有了,這是在我朋友圈子裏面、在我爺爺身上都發生過的,那些東西可能都不是你的了,所以我為了財產的安全、孩子的安全……」

他說,像他這樣的中國中產階層近年來美國的很多,「他們分散在洛杉磯、曼哈頓、長島,比較有錢的,在環境比較好的地方開始,一來就買房子,甚至買幾套房子,孩子上私立學校。」

他說,有孩子的家庭,很多都是為了孩子來的,「廣東的學校硬體要比紐約強,但是軟件不行,軟件不好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對於什麼是軟件?賀先生說,具體一點,就是不想孩子從幼兒園開始接受中國的政治教育;有的中國孩子,長比較大才來美國讀書的,「由於兒童、少年時受中國的洗腦教育,還是會成為粉紅,中國一有號召,他們就會跟着。」

他說,中國有的年輕人,一醒來家裏就有房、有車,穿名牌,他們看不到中國社會的弊端,不知道他們的爺爺、爸爸經歷過什麼,不知道那個社會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他們在那個看起來很繁榮的狀態中沉淪下去。他不想他的兩個孩子也變成這樣。

「雖然生活成本高一些,困難多一些,但是我還是要來美國。」賀先生說。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記者林丹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025/212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