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嚴重拖累經濟。開發商因為資金斷鏈,爛尾樓現象普遍。示意圖。
中共對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戰略的頑固支持,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國內收益遞減、國外敵意日益增加的發展道路,中共掉進了自己製造的經濟陷阱。
中共經濟刺激無新意
最近中共當局放出了拼裝的經濟「火箭筒」——中共央行、發改委、財政部先後上陣,釋放經濟刺激計劃,但無一例外都缺乏任何提振消費的重大舉措。
中共人大在本月晚些時候批准發行約2,840億美元的特別國債,但預計大部分債券將用於地方債務置換和為銀行注資。
這表明中共經濟的總體議程幾乎沒有變化,依然沿着國家主導所謂「新質生產力」的先進制造業方向前進,家庭消費並未得到太多關注。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王國臣授權)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對大紀元表示,這波刺激經濟沒有觸及到根本,根本就是必須拿出10兆人民幣來收購庫存房。從9月24號的人民銀行會議,到10月8號的發改委,再到10月12號的財政部,再到10月17號的住建部新聞發佈會,都提到了財政收購庫存房的問題,可是沒有具體方案。一直到後來10月17號財政部補充說由地方自己去發債解決。
他說,5月17號的時候,中共副總理何立峰提出財政收購庫存房,可是不到兩個禮拜後的6月2號,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中國籍執行董事張正鑫就公開對講,這會造成道德風險,養成民眾炒房不負責任的心態。
「這絕對不是個人言論,敢公開去打臉何立峰,一定是有習近平的授意。所以這一塊就變成禁區,不能做。」他說。
王國臣表示,習的政策其實一直都沒有變,財政支出尤其是國債部分,仍然用於重大戰略跟重大安全工程。
他表示,這一波救市,各部會好像拼命地開記者會,其實大頭目都不在,何立峰在開會期間在新疆、山西、福建,把中國都跑一遍;總理李強跑到柬埔寨,又去參加上合組織會議;習近平12號跟何立峰一起跑到福建。
「換句話說,真正的大頭目都不在意經濟表現到底如何。負責相關業務的經濟部門本身,經濟太難看可能會被撤職,所以他們一頭熱。」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孫國祥提供)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擔心過度依賴消費拉動經濟,可能會削弱政府的控制,特別是中產階級的崛起和隨之而來的權利訴求,會對政府形成壓力。
中共陷入了自己製造的陷阱
中共的政策已經給中國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讓其掉進自己製造的經濟陷阱之中,這個進程從2020年開始加速,到現在後果大得已無法忽視。
2020年中共當局開始整頓房地產業,很多房地產商在無法得到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很快倒閉,地方政府失去賣地金源而陷入債務困境;中共在疫情期間的清零政策讓經濟雪上加霜,與此同時還伴隨着對中國具活力的私營企業的打壓,扼殺了私人投資並切斷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來源;正是在那時,中美緊張局勢加劇,習近平加注技術自力更生,轉移了原本可能有助於解決經濟困境的資源。
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房屋銷售量已暴跌24%,而家庭儲蓄卻在飆升;由於工廠大量生產無法出售的商品,生產價格指數已連續兩年下跌,消費者價格徘徊在通貨緊縮的邊緣。
面對數百萬空置和未完工的公寓、上升的青年失業率、不斷下降的工資及優先發展高科技產業而非經濟支柱行業的政策,中國經濟的現狀是:企業不投資、消費者不消費、地方政府無法提供公共服務。
除了向貧困家庭提供一次性現金補貼和一些助學貸款資金外,中共對任何帶有「福利主義」的政策都表現出病態的厭惡,這意味着幾千萬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幾乎得不到任何幫助。
經濟數據也變得更加令人擔憂。當局發佈的6月份青年失業率為13.2%,8月份迅速飆升至18.8%。9月數據雖略有下降,但仍是今年第二高。
房地產市場崩盤導致消費者不願購買大件商品,許多人都在償還抵押貸款並積攢積蓄。在沒有直接刺激需求的情況下,試圖讓企業和家庭打開錢包,可能會是死路一條。
2024年前八個月,零售額僅增長3.4%,遠低於當局5%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
9月份傳來更多壞消息,中國製造業連續第二年陷入通貨緊縮,給企業盈利帶來巨大壓力。就連中國經濟引擎的出口也意外地在同月放緩。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沃爾特‧羅素‧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指出,對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戰略的頑固支持,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國內收益遞減、國外敵意日益增加的發展道路,中共掉進了自己製造的經濟陷阱。
他說,中共過度依賴出口驅動的經濟增長,龐大的工業經濟依賴於國外的原材料和能源,也依賴於進入國外市場,但中共的地緣政治野心和其龐大工業基地出口的雪崩式增長,讓外國合作夥伴警惕。
中國已經在全球太陽能電池板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並且有望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類似的成功。北京還希望,取代台灣成為全球最先進半導體的生產國,鞏固中國作為全球軍事和經濟超級大國的地位。
其它國家必然會不滿和抵制中共在這些領域的野心,貿易摩擦也會加劇。
目前,「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金額今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5.1%,占出口比重也降低0.4%。
王國臣表示,習近平一旦決定要跟歐美對抗的時候,勢必會走向這條路。就變成「自力更生」,更加的工業化,然後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總是要出口,所以讓各國更加反制中共。
「他想要避免供應鏈脫鈎,可是他的作為反而加速了跟全球的供應鏈脫鈎。」
中共打出「火箭炮」瞄準的不是經濟問題而是台灣
中共一方面要刺激經濟,恢復信心,但另一方面在台灣和南海問題上爆發武裝衝突的風險越來越高。
中共14日清晨對台灣進行「聯合利劍-2024B」軍演,除了海陸空、火箭軍外,這次特別之處在於中共海警也加入了軍演。
王國臣表示,現在很多國家都對中共的政策越來越看不懂,或非常的害怕。你一方面要強調經濟,可另一方面又在軍事擴張;一方面想要去吸引外資,可是到了中國境內就莫名其妙被抓。現在中共國安、軍方的安全系統與包含了商務部、財政部和人民銀行的招商系統(的政策)在打架,就會增加整個全球對中國的不確定性跟失去信心。
中共2024年10月14日宣佈進行「聯合利劍-2024B」軍演,中華民國海軍在花蓮港部署雄風二型反艦飛彈,花蓮港部分區域管制,漁民出海作業仍正常。(民眾提供/中央社)
孫國祥表示,如果中共與台灣或南海周邊國家發生武裝衝突,將嚴重影響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市場的信心可能減弱,撤資或轉移投資至其它地區的風險將增加。
他說,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及其盟友,可能會對中共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涉及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禁令、金融限制、甚至能源供應的封鎖,進一步削弱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
「武裝衝突會迫使中共政府將更多資源投入軍事支出,削弱本來就受到房地產危機和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的國內經濟。軍事擴張和維持國防的高昂成本,可能會限制中共對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的投入,進一步抑制內需的增長。」
共產制度的缺陷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MIT的兩位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與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羅賓遜(James A. Robinson),表彰其「對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響繁榮的研究」。
很多網友說,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三句話就可以總結:國家貧窮還是富裕,核心因素是政治和經濟制度;包容性制度保護私有財產、公平競爭、鼓勵創新,為多數人提供激勵,促進經濟的增長;榨取性制度產權不清,法制不明,權力不受約束,它只會成為少數人掠奪多數人的工具。
這讓很多人聯想到,中國的經濟困境的根源,其實是中共制度問題。
孫國祥表示,中國經濟過去幾十年的高增長,真正動因更多依賴於全球化和市場化的開放,而非中共制度本身。
「中共的共產制度與經濟發展的要求並不相符,它的權力集中於少數領導層,容易導致政策錯誤的產生,糾正過程往往緩慢或無法糾正;其次,經濟資源的配置並非完全基於市場需求,容易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第三,共產體制強調國家控制和干預,抑制了企業和個人創新的動力。」
王國臣表示,最近剛出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說,民主才是真正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式。根據更早期1960年代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當一個國家不斷的成長之後,一定會走向大眾消費的時代,對應的就是服務業的發展和民主化。
「共產政權它就是要專制,在專制的情況下,言論市場都沒有,何來服務業發展呢?我們這幾年的觀察,服務業的年增率已經落後工業增加值了。這種做法當然就會抑制後續的成長動能。」
經濟停滯各地抗議暴動會更多
王國臣表示,如果習不放棄共產專制,經濟一定會趨於停滯。最糟糕的模式應該是蘇聯解體,它會越來越鎖國,「內循環」變成北韓化;好一點的話,回到改革開放初期。它一定不會比日本的失落20年或30年還要好,所以它的上限或天花板就是日本的失落20年。
「日本失落的20年大概也換算成經濟成長率大概就是0%到1%之間,所以它最好的情況就是1%到0%成長是最好的。剩下的就是中共解體。」他說。
王國臣表示,未來可以看到是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擴張,然後有一大堆的網格員和一大堆的人武部,越來越多是國家養,回到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時代了。
「經濟不好,社會情緒的不滿當然會越來越多,政治動盪會增加,當然各地的暴動或抗議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