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位於雲南中部,擁有中國保存面積最大的中山常綠闊葉林。在者東鎮樟盆村外的進山必經路上,立着一塊牌子:「任何人不得進入保護區,強行進入的人員後果自負!」
國慶假期雲南哀牢山火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哀牢山大地磁場強度異常」,當地人稱「死亡森林」等話題。沒準備進入哀牢山「禁區」等於自尋死路,或許並不是句玩笑。
哀牢山為什麼這麼可怕?裏面到底有什麼?
「死亡微笑」
2021年11月13日,4名國家地質人員進入雲南哀牢山執行國家年度自然資源調查任務,僅僅兩天後便全部遇難。
當搜救者發現他們時,4具遺體相距很近,間隔十多米的距離。其中一人平躺着,衣服往上撩開露出肚皮,嘴角還帶着微笑。
而在2007年夏天,一個村民剛好在保護區附近恰逢暴雨,被發現時身上衣服也是褪去並面露微笑。
救援隊推測原因很可能是當地連續三天的降水,造成林間持續低溫,被浸濕的衣物也在不斷從他們身上奪取熱量,他們最終被活活凍死。
根據4人還剩下一半的食物,救援人員分析隊員們13號已經意識到自己迷路,所以要節約食物。救援隊發現他們時,他們距離窩棚點直線距離只有163米,但哀牢山的163米,可能一個小時也到不了。
當地人介紹,即使從小生活在這裏,很多人也從未踏足過哀牢山的「山心」,因為極易迷路,「人一迷路就會着急,怎麼也找不到之前的記號,最後困死在山裏」。
在哀牢山早上或下雨天,山間經常飄起霧。|三聯生活周刊
哀牢山為什麼容易迷路?為什麼遇難者臨死前會脫掉衣服面露微笑?
不敢靠近的「山心」
哀牢山位於雲南中部,是雲嶺向南的延伸,長約五百公里,平均海拔在兩千米以上。彝語稱為大虎山,即「虎豹出沒的地方」。
哀牢山有兩部分組成:一是與村莊緊密相連的哀牢山體,這裏安全宜居;二是山脈深處的自然保護禁區,當地人稱它為「山心」——這是一個既尊敬又畏懼的名稱。
「山心」連本地人都不敢輕易進入,位於500公里長的哀牢山脈中北段,1988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豐富的植物和物種,頂部森林是中國保存面積最大的中山常綠闊葉林。
由於未被開發,原始森林鬱閉度高,也就是被林冠層遮蓋的面積大,導致林中能見度比周邊更低,起霧時只有20-30米遠。
眼睛看不見,指南針可能也會失效。據地質專家介紹,哀牢山區域應該還有大片露出的玄武岩。玄武岩是火成岩的一種,含有大量的鐵磁性礦物,會引起地磁異常。
根據救援隊的回憶,遇難的地質人員是11月冬季進山,遭遇霧氣和連綿降雨,再加上山中磁力紊亂,迷失在其中的可能性極大。
綿延的哀牢山脈,雲和霧接在一起,如果下雨,半山都會被雲霧籠住。|湖南日報
但真正導致「死亡微笑」的並不是迷路,而是失溫。
凍死前的微笑
在人們主觀印象中,凍死的人非常難熬,面露痛苦四肢僵硬,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他們凍死前可能會脫掉衣服,甚至面露微笑。
通常,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會努力維持核心體溫,然而如果外部過冷,產熱一直跟不上散熱,中心體溫(CBT)一旦跌到35℃以下,失溫症開始了。
如果體溫在35℃到32℃之間,體溫調節中樞會努力保持,但大腦會開始變得遲鈍,原始本能開始搶奪身體的掌控權。
當體溫繼續下降在32℃到28℃之間,體溫調節機制衰竭,皮膚感受器失衡,此時人體會感到一種灼燒感,本能驅使可能會脫衣服,這被稱為「反常脫衣」(Paradoxical undressing)現象。
在一份來自瑞典的研究表示,在207個致死性低體溫病例中,有63例出現了「反常脫衣」,有39例脫了鞋子,33例脫了上身,23例脫了下身。
「反常脫衣」現象示意圖。|NCOAE
但這並未結束,如果失溫繼續,意識會消失,人體的大腦還會自主支配去尋找隱蔽溫暖的地方,這種現象被稱為「終末挖洞行為」(Terminal burrowing behaviour)。
1978到1994年,德國法醫在分析69個失溫症案例之後發現,一些屍體出現在公園長椅下,房間角落,床底下,貨架下面,甚至森林中低洼的坑裏。
別進哀牢山「禁區」
如果是輕中度失溫,只要想辦法將患者移出吹風和濕冷的地方,和寒冷空氣隔絕開來即可。
但如果像哀牢山的調查員一樣深陷重度失溫,恐怕就需要外部救援對和死神搶時間。但對地形複雜的哀牢山來說,搜救行動難度巨大。
根據2021年救援隊提供的說法,「山里基本沒路,手機信號全無,要靠砍刀開路。坡度陡,70度的坡就算小的,部分路面有苔蘚,平均下來一小時只能走300米,遇到更陡的坡,一小時只能走100多米。」
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失溫者等不到救援隊。
「反常脫衣」現象示意圖。|NCOAE
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楚雄管護局發佈《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楚雄州轄區訪客須知》其中明確:
「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進入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楚雄州轄區,楚雄州轄區未開展參觀、旅遊活動項目,嚴禁擅自進入開展各種徒步、健行、穿越、露營等活動。」
哀牢山未被開發的自然風光固然驚艷,但背後的代價卻讓我們無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