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對巨大掘金的形成過程感到困惑,但現在,澳大利亞學者的一項最新研究可能已經找到了答案。最新研究顯示,地震可能是巨大掘金形成的關鍵。
綜合外媒報道,地球上約75%的金來自石英裂隙中的礦物,理論上,金應該會隨着熱液均勻分散在石英脈中;然而,不同於其他金礦床,石英中的金礦床常常會聚集成大塊金塊,而不是均勻分佈,這種情況一直讓科學家頭痛。
由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地質學家沃伊西(Chris Voisey)帶領的團隊於9月2日在《自然地球科學》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大型金塊主要出現在造山帶金礦床中,通常位於地下約6至12公里處,而這些礦床通常在地震期間形成。
研究團隊指出,石英是一種壓電礦物,當它受到地質壓力時會產生電荷。他們推測,地震產生的壓力波會使岩石破裂,讓富含金的熱液推入石英脈,接着使石英產生電荷,而這些電荷與溶解的金髮生反應,使金沉澱並固化在石英脈中。
沃伊西解釋,「溶解在溶液中的金會優先沉積在石英脈中已經存在的金顆粒上。」他進一步說明,「金本質上是作為進一步反應的電極,它會利用附近石英晶體產生的電壓。」這種現象導致金在石英脈中不斷累積,最終在一次次地震後,形成巨大的金塊。
▲石英中的金礦床常常會聚集成大塊金塊。(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沃伊西也強調,這項研究結果並不代表能輕易找到金礦,「這可以告訴你石英脈在哪裏,但不能告訴你這些石英脈中是否含有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