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神秘、身家百億的溫州前首富黃偉,似乎遇到了坎兒。
近期,浙江知名民企浙江新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湖集團」)相關信託產品出現兌付逾期引發關注。據報道,前期該集團以「員工福利」的名義,鼓勵員工認購公司定製的信託產品,但到了今年6月份,新湖集團被曝出內部員工理財產品華鑫信託的兩隻產品發生兌付問題,涉事金額高達46.8億元。
天眼查App顯示,新湖集團成立於1994年,註冊資本3.48億元,股權穿透後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黃偉。
「礦拿回來,大家的錢才有着落,拿不回來可能我都要破產了。」上個月,有維權員工向媒體提供的視頻里,黃偉雙手合十,懇請大家與公司共渡難關。據悉,黃偉所說礦權,是指新疆宜化礦業有限公司相關糾紛,該糾紛致「新湖系」約200億資產或被追繳。
從賣眼鏡、做股票和炒期貨發跡,再到房地產掘金,隨即在資本市場展開騰挪之術,黃偉一度成為溫州首富,其掌舵的「新湖系」更是在市場中赫赫有名。然而,如今的「新湖系」卻資金承壓,頻頻傳出股權變動和資產凍結的消息。
員工購買產品爆雷
今年6月,新湖集團被曝出內部員工理財產品發生兌付危機,這是一筆由華鑫信託2022年6月8日發行,承諾兩年後獲得11%年化收益的信託產品,遲遲未實現兌付。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自2012年起,新湖系旗下公司以「福利性產品」的名義,鼓勵員工購買公司定製的由華鑫信託發行的信託產品,每年開放二次,或存續或到期還本付息。
這樣的模式運轉了12年,直到今年年中突然爆雷。另有消息稱,在兌付危機發生前一個月,新湖集團還在號召員工進行新一輪認購。
7月10日,新湖集團給集團工會委員會發函稱,今年6月初,因突發性事件影響,公司遇到了較大的流動性困難,未能及時向工會劃撥資金,導致不能及時歸還2024年6月和11月華鑫信託產品的投資款項。
根據新湖集團工會向新湖集團發送的兩份《債權確認通知函》,截至7月15日,華鑫信託·新湖集團單一資金信託尚有31.318億元及預期收益未兌付;華鑫信託·信源5號集合資金信託尚有15.493億元本金及預期收益未兌付;二者合計達到46.811億元。
隨後,陸續有員工開始維權,去新湖集團總部討要說法,但時至今日問題仍未解決。
超46億元資金去向不明,有投資人認為,作為受託人的華鑫信託難辭其咎。不過,華鑫信託在其官網掛出一則澄清聲明,稱「新湖集團單一資金信託」和「華鑫信託·信源5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項目存續期間,均已按照信託文件約定向投資者正常兌付信託利益,不存在項目逾期情形。
華鑫信託撇清了關係,投資人開始找黃偉尋求解決方案。多位維權員工提到,公司在宣傳時曾表示,黃偉、李萍夫妻二人將為信託提供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據銀柿財經,8月9日,新湖集團員工代表終於在杭州市西湖區信訪局見到了新湖集團董事長黃偉。在員工拍攝的視頻中,黃偉雙手合十表示,「做了40多年的生意,哪知道我們幾百億的資產被人搶走了,(這件事)給大家添堵了,希望大家跟公司共渡難關。」
黃偉稱,相信這個礦一定會拿回來的,拿不回來自己可能要破產,如果是這樣他可能要比投資人還慘。
黃偉的回應,也將新湖集團相關信託產品的兌付逾期原因,指向了一起礦產股權糾紛。
陷入百億礦權糾紛
隨着事件發酵,新湖集團管理層和黃偉均對外證實,引發集團流動性危機的原因是新疆宜化礦業有限公司(下稱「新疆宜礦」)相關糾紛。
據第一財經,8月15日,黃偉回應稱確實是因為新疆宜化礦業糾紛導致資金吃緊。「我投在裏面現金60多個億、資產200個億在6月初都被『搶走了』。」對於信託逾期,黃偉表示目前尚無紓解方案,需等待該糾紛解決。
天眼查App顯示,新疆宜礦成立於2006年,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是一家以從事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為主的企業。
股東方面,目前新疆宜礦由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持股53.93%,宜昌市國資委持股41.07%,新疆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5%,最終實控人為宜昌市國資委。
值得關注的是,歷史股東信息顯示,北京華易隆鑫貿易有限公司(下稱「華易隆鑫」)曾持有新疆宜礦41.07%的股權,但在今年8月24日全部退出。股權穿透後,華易隆鑫的受益所有人正是黃偉。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新湖集團收購了胡某等7名自然人股東持有的華易隆鑫公司100%的股權,從而取得新疆宜礦公司50%股權,後因增資擴股等事項,華易隆鑫持股比例有所稀釋。
時間來到2018年2月,湖北黃石市監察委對華易隆鑫前股東胡某涉嫌嚴重違法問題立案調查。後該案在檢察院審查起訴期間,2019年3月,天門市檢察院將華易隆鑫以單位行賄罪直接向天門法院提起公訴。
2022年10月,天門法院作出原一審判決,判決華易隆鑫「犯單位行賄罪,免予刑事處罰」、對華易隆鑫「行賄違法所得暨在新疆宜化礦業有限公司持有的全部股權及孳息予以追繳,返還宜昌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此後天門法院的一審重申、漢江中院的二審判決,結果均與一審判決相同。今年8月24日,天門法院將華易隆鑫持有的新疆宜礦相關股權強制執行變更至宜昌國資委名下。
據新湖集團方面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新疆宜礦公司未分配利潤為67.37億元,股東權益為73.71億元。
新疆宜礦公司前董事長鐘聲則表示,新疆宜礦2017年扭虧,近年業績連年攀升,淨利潤穩定在20多億元,「按市場化估值測算,新湖方面所持股權價值約200億元」。
「新湖系」版圖收縮
溫州商報曾報道,「2016胡潤百富榜」中,黃偉、李萍夫婦以290億元的身家連續三年領跑溫商。由此,黃偉贏得了浙江溫州首富的美名。
儘管眼下新湖集團風波不斷,但作為前溫州首富,黃偉仍有不菲的身家。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黃偉、李萍夫婦的財富達165億元,排名1577位。
公開資料顯示,黃偉1959年出生,溫州人,其發跡是從賣眼鏡、做股票和炒期貨開始。1991年前後,黃偉在杭州國際大廈租下幾個櫃枱賣眼鏡,當時眼鏡製造業是溫州的支柱產業,黃偉就通過開眼鏡店賺到了2萬多元,成為當時少有的萬元戶。
1992年初,上海推出股票發行新辦法,投資者憑認購證才能購買股票,黃偉將賺到的2萬元投入購買了大量認購證。這次倒賣認購證,給黃偉帶來了數百萬元的原始資本積累。
兩年後,黃偉創辦了新湖集團等公司,隨之進入房地產業。在房地產領域發家後,黃偉又進入資本市場騰挪搏殺。
2000年後,「新湖系」接連入主紹興百大(後改名新湖創業,2009年併入新湖中寶)、哈高科(現名湘財股份)和中寶股份(後改名新湖中寶)三家上市公司,形成新湖系的「三駕馬車」。
從開眼鏡店到炒股票、期貨再到進入房地產,黃偉的每一步都踩中了時代的風口,宛如《繁花》中的「寶總」。但隨着地產業下行,黃偉執掌的新湖集團也開始了積極轉型,金融便是主要發力方向。
巔峰時期,「新湖系」除了控制着新湖中寶、湘財股份兩家上市公司,還參股了中信銀行、陽光保險等多家金融機構,資本版圖橫跨證券、期貨、保險、銀行等金融業態。
然而,在地產行業遇冷,金融業盈利下滑的背景下,「新湖系」的風光不再。最先承壓的,還是地產業務。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主營地產業務的新湖中寶,其歸母淨利潤從2021年的22.37億元,一路縮水至2023年的16.31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再次「增收不增利」。
隨着盈利能力下滑,「新湖系」對新湖中寶的持股比例正不斷降低,並最終讓出控制權。8月22日,新湖中寶公告稱,公司正式更名為衢州信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並已完成相關工商登記手續變更,由衢州國資正式「接管」。
黃偉開啟收縮的另一案例,是轉讓湘財股份股權化債。7月8日晚間,湘財股份公告稱,公司第三大股東財商實業的實控人執行事務合伙人將由新湖控股變更為浙江國資旗下的浙商特資。在變更完成後,新湖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的湘財股份股權將由59.40%降至41.91%,浙江國資方的持股將增至17.49%。
據悉,「新湖系」這次出讓所持有的湘財股份17.49%股權權益,是為了抵扣所欠浙商資產及浙北資產合計32.94億元的債務。
此外,「新湖系」參控股的兩家公司先後IPO折戟。2022年7月,新湖期貨遞表上交所主板,但在今年6月份,保薦人海通證券單方面撤銷保薦,公司IPO終止。
2023年6月,「新湖系」參股的邦盛科技也遞表了上交所科創板。但到了年底,公司和保薦人提交了撤回IPO申請,邦盛科技上市終止。
另外,天眼查顯示,今年8月份以來,新湖集團新增6條股權凍結信息,涉及股權數額從990萬元到1.6億元不等。資本版圖不斷收縮之下,黃偉和他的「新湖系」能否順利脫困,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