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人過七十:衣有三不穿,壽有三不過,地有三不去

古人總結了很多晚年生活的經驗。

比方說,七十不添衣,八十不慶壽;六十不蓋房,七十不上墳。

年紀越大,禁忌越多,不能如年輕時,還有很多推倒重來的機會。

從人的身體、精神、家境、收入等方面去考慮,謹小慎微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會過日子的老人,會在以下幾個方面管好自己。

01

衣有三不穿,乾淨樸實。

有句話說得好:「我們的衣着既不要過於艷麗而俗氣,也不可以破爛而骯髒。」

衣服是生活必備的東西,但是在今天的社會條件下,我們不缺少衣服,反而是需要選擇衣服。

很多人在出門的時候,為穿什麼衣服而發愁。

作為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應該是一個打扮得體,很有修養的樣子。而不是故意「裝嫩」,更不能浪費和古怪。

老人的樣子,是外界了解一個家庭的窗口。體現了兒女的孝道,老人的德行、習慣等。隨時提醒自己,很有必要。

不穿劣質衣服,舒服第一。

很多老人圖便宜,幾塊錢的衣服,就很喜歡,卻不知道其質量,很堪憂。

出門在外,衣服忽然開裂,露出了肌膚,這就很尷尬了。

再說了,便宜沒好貨。質量差的衣服,讓人渾身不舒服,這是自討苦吃。

不穿花俏衣服,樸實第一。

老來俏,是可以的,尤其是跳舞的時候。但是每天都花里花哨,就不對了。

打扮是有尺度的,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如年輕姑娘一樣,露出肚臍,露出胳膊和腿。

若你的樣子老氣橫秋,衣服卻是少女類型的,那就對比出很惡劣的樣子。

自古以來,樸素為美。簡樸的生活,減少開銷,也帶來好家風,樹立老人的生活觀念。

不穿邋遢衣服,乾淨第一。

有的老人,兒女送來品牌衣服,但是很邋遢,皺巴巴的樣子。這就很掉價了。

把衣服洗乾淨,老人和外人交往,和家人久坐,都不會被嫌棄。反過來想,老人渾身惡臭,誰敢去照顧?

古人發明了一個「福」字,拆開來,就是一件衣服,一口田。能穿暖,有一畝三分地,保證口糧,就是福氣。

會穿衣服的老人,就有了古人的智慧,幸福也是一脈相承的。

02

壽有三不過,因勢利導。

人老了,辦大壽,是很多家庭的習慣,很多老人也有類似的要求。

似乎在老人的眼裏,若是子孫不幫忙辦壽宴,就是不孝順的。也有老人,希望通過辦酒,看看多年不見的親戚朋友,敘敘舊。

但是根據現在的實際社會情況,很多年輕人,都離開家鄉,外出謀生了。不是過年、中秋之類的節日是不會回來的。

若是有某個親戚辦酒,年輕人只是給一個紅包,不會到場。一來一回,太折騰了,也不一定有時間。

再說了,一些五六十歲的人,外出謀生或者帶娃的情況不少。在老家的時間,已經很少了。

一場酒席,一大批人不到場,顯然是尷尬的。

根據實際情況,減少辦酒,才是應有的人情世故。

病痛中,不過壽,安心保養。

老人自己生病,古人建議「沖喜」。把喜事辦好了,老人就健康了。這是迷信的說法。真實的情況,老人折騰幾個回合,病痛會加劇。

還是安心養病吧,過生日,在病房裏,也沒有關係,一家人吃頓飯,也就很溫暖了。

家貧時,不過壽,更加節儉。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這樣的道理,我們都知道。

就是我們老了,還很窮,要辦喜酒,也會被人嫌棄。

還是不要自以為是「長輩」,大家會來捧場了。你窮困的時候,辦酒會增加家裏的開銷,會讓自己更窮。

並沒有一次酒席,會讓你賺很多錢。大家只是禮尚往來而已。你收的禮金,都會通過不同的場合,還回去。

子已故,不過壽,免得傷情。

一個家庭里,兒子都過世了,父母還健健康康,要辦壽宴,這多少有點不合時宜。

按照農村的習俗,老人過生日,是子女請親戚朋友來喝酒,一份孝心。若是沒有兒女,老人自己辦酒,就讓人看笑話了。

真的沒有必要,用辦酒的方式,把家庭的傷疤,反覆揭開。還是默默無聞地過日子,隱藏痛苦為好。

聰明的老人,都在過斷舍離的生活,簡化了圈子,社交也少了,少辦酒是自然的。

03

地有三不去,平安快樂。

人老了,出門溜達,這是要考慮安全的。

六十歲的時候,到處旅遊,很快樂。但是七十歲,身體是否吃得消,要考慮一番。

平安出行,是老人最需要記住的道理。

不去墳地,掃墓交給子孫。

墳地會讓人回憶很多關於祖先的故事。

點點滴滴都在心上,有溫暖,但也有生離死別的痛苦。

為了避免睹物思人,建議老人少去墳地。掃墓,子孫會辦,就行了。

不去花月地,愛惜自己的名譽。

老人還去尋花問柳,這就給子孫蒙羞了。

打個比方,老人在風月之地,被抓到派出所了,兒子聞訊去處理,這多可恥啊?

若是老人違法嚴重,還會影響到子女的前程。這就更可悲了。老人一輩子都不安寧。

不去陌生地,降低出行風險。

去陌生的山頭看看,想起來就不靠譜。

哪怕是陌生的公園,都要注意。腳下的坑,身邊的牆角等,磕碰一下,都讓老人受不了。

還有,老人出門,一定要帶手機,萬一有情況,和家人聯繫。

04

七十歲,人真正進入老年了,應該積極調整生活方式。

老人自己不知怎麼辦,多問一問子女,學一學其他有正能量的同齡人。

作為子女,也應該主動過問老人的狀況,多一些溝通,讓老人轉變思維,行動有尺度。

一家人,老人祥和,子女努力,日子踏實,自然興旺。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826/209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