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片:2021年4月21日政府組織的參觀中導遊經過一幅描繪新疆各民族的巨幅照片
土耳其記者埃爾達爾·埃姆雷(Erdal Emre)參加了中國媒體組織的新疆之行。
「我們與來自8家媒體的記者朋友一起進行了#新疆之旅,行程已經結束。這次旅行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將撰寫有關我們的印象的文章。我們衷心感謝中國同仁的熱情款待,」埃姆雷周三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寫道。
埃姆雷是11名參加「最是新疆看不夠」網絡傳播活活動的土耳其記者之一,該活動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光明網共同主辦。
此行覆蓋了新疆的烏魯木齊、伊犁、阿克蘇和喀什,記者們在中共當局的嚴密監視下參觀了這些城市。
光明網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光明日報》的數字平台。新疆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是一個負責監督新疆互聯網審查和在線內容管理的地區政府部門。
形象宣傳
《光明日報》報道稱,該項目旨在「在通過國際視角,展現中國新疆的蓬勃發展,人民的安居樂業,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講好新時代新疆故事」。
新疆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張軍在報道中表示,該活動的目標是應對批評,並推廣新疆的正面形象。
「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通過親眼所見來了解新疆,用不同的語言講述新疆的故事,並向世界分享一個真實的新疆,」張軍在報道中說道。
中國邀請國際記者訪問新疆是為了應對國際社會對新疆人權狀況的批評,其中包括大規模拘禁維吾爾人,美國稱這些拘禁為種族滅絕,聯合國則將其定性為危害人類罪。人權組織稱,維吾爾和突厥穆斯林在這些設施中面臨洗腦、虐待、強制勞動和絕育的情況。
中國的這一策略是更具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7月在新疆視察工作時的指示進行的,也就是所謂的「要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開展涉疆對外宣傳,完善『請進來』工作,講好中國新疆故事」,「展現開放自信新形象,擴大合作共贏朋友圈」。
安卡拉哈哲·拜拉姆·維利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謝菲爾德大學東亞研究學院訪問學者阿卜杜勒雷西特·切利爾·卡爾魯克(Abdürreşit Celil Karluk)表示,中國通過媒體渠道戰略性地花錢,其目的是試圖影響土耳其的公眾輿論。
這些宣傳活動針對的是一個擁有全球最大、最具政治活力的維吾爾僑民之一的國家。人權組織估計土耳其有5萬至7.5萬維吾爾人居住。
「直接隸屬於中共當局的媒體巨頭如CRI Türk和CGNT Türk每天24小時用土耳其語進行廣播,」卡爾魯克說。CRI Türk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擁有,該廣播電台是中國政府控制的國有媒體。
不同的敘述
在本周二由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發佈的視頻中,土耳其數字媒體組織Harici的創始人圖恩克·阿克考奇通奇(Tunç Akkoç)對他在新疆的經歷與西方媒體報道之間的巨大反差感到驚訝。
「這完全是一種不同的印象和不同的現實,特別是與一些西方媒體所報道的相比,」阿克考奇說。
土耳其《共和國報》記者穆斯塔法·比羅爾·居格爾(Mustafa Birol Güger)指出,他在烏魯木齊大巴紮上看到的笑臉讓他覺得當地居民很滿足。
「如果你想檢查一個國家的壓力水平,你應該去公共場所,看看人們的臉,」居格爾說。「在烏魯木齊,今天在大巴扎,所有人都在微笑,所以這意味着他們很幸福,如果他們幸福,我們也幸福。我看到的完全不同於西方媒體所說的。」
周一,CGTN土耳其頻道節目《追逐龍》的主持人阿斯利·阿塔索伊(Asli Atasoy)在土耳其新聞網站T24上分享了一篇博客文章,詳細描述了她的訪問以及對烏魯木齊洋行清真寺伊瑪目穆赫特姆·謝里夫(Muhterem Sherif)的採訪。CGTN,即中國環球電視網,是中國的國有媒體。
謝里夫在採訪中說,維吾爾人對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非常滿意。」
輿論塑造
國際關係教授卡爾魯克表示,通過此類贊助旅行,中國旨在說服傳統上支持維吾爾權利的土耳其民族主義和保守派團體改變立場。
「特別是考慮到自2016年以來,土耳其國內日益增長的反西方情緒,尤其是反美情緒,中國正試圖通過將這些人帶到中國參加包辦的項目,影響更多符合其自身言論的民族主義保守派群體,」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道。
經濟妥協
維吾爾人權倡導者、駐伊斯坦布爾的國際關係專家亞爾坤·烏魯約爾(Yalkun Uluyol)認為,中國資助土耳其記者是其試圖展現正面敘述並掩蓋人權侵犯行為的策略之一。
「與以往的努力類似,中國試圖通過洗白正在發生的侵權行為並獲得國際合法性,」烏魯約爾說。
烏魯約爾指出,土耳其對維吾爾人的關切正被經濟利益所掩蓋。他提到土耳其與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簽署的價值10億美元的協議,以及暫停八年後剛剛恢復的伊斯坦布爾至烏魯木齊直航,作為土耳其對中國維吾爾政策從批評轉向遷就的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