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友消息,傳聞奧地利最近拒絕了中國東方航空要求開通維也納航線的申請。該申請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見諸報端,4月2日有東航準備開通利雅得和維也納兩條航線的新聞。現在利雅得航線已開,維也納航線確實遲遲未見蹤影。
奧地利拒絕東航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東航可以使用俄羅斯領空,而奧地利航空無法使用之,涉嫌「不正當競爭」。
不過除此之外應該也有市場原因,現在兩國之間已有三條航線,海航有深圳-維也納,國航有北京-維也納,奧地利航空有維也納-上海。特別是國航前不久升級為每天一班,中國航班數量因此已遠遠多於奧地利。
另一個沒根據的原因是「內卷」,通俗地說就是中國現在增開國際航線時不追求利潤,因此造成價格下跌,大家都賺不到錢。疫情後中國的國際交流減少,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調。但各家航空公司按照政府指導增開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航線,在國際上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中國大量恢復或增加國際航線的後果,是價格下滑。例如前不久拉總說過,從阿姆斯特丹坐廈航在廈門中轉,飛到澳大利亞才2000多元。國有航空公司不怕賠錢,但國外的航空公司兜不住,澳航因此停飛上海——上周運營了25年的英國維珍航空上海航線,也宣佈將於10月換季後放棄。
如果在國際航線上有虧空,可能需要在國內航線上彌補。中國國內航線的票價一直居高不下。例如前段時間北京=深圳售價最低1600元,差不多是北京=香港的兩倍。現在東南亞市場已基本恢復,往返東南亞低於千元的很多。但國內旅行往返千元,很難找到。
但即便如此,在全球航司上半年狂賺的背景下,中國除春秋和吉祥等民營航司盈利外,大型國有航企仍然是虧損狀態,並帶動行業上座率下滑。這種「赤膊上陣」的精神雖然很英勇,在客觀上也有利於消費者,然若無法持續,未來可能一地雞毛。
奧地利航空目前沒有停航浦東,但它拒絕東航加入的態度,被認為是「打響了歐洲第一槍」。在這種態勢下,各國交通管理部門為避免捲入價格戰,以俄羅斯空域為藉口,拒絕中國航空公司的做法,可能越來越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