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龔平 : 股票市場為什麼會變成詐騙市場?

作者:

國家建立股市的目的是為發展資金不足的實體企業籌集社會閒置資本,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股票投資者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希望搭上公司高速增長的列車,分享實體經濟增長的紅利。這就是股市的底層邏輯。當然,在實際的市場中,政府出台的政策也會對股市起到刺激作用,比如增加或者降低交易印花稅和證券公司佣金費率、銀行降准降息、融資融券政策的推出、加入WTO等國際貿易組織、環保政策的出台、鼓勵性傾斜政策的出台,等等,都會對股市造成影響,同時,股市交易者中還不乏短線投機者,但所有這些都只能產生短期效果,增加市場活躍度,並不能影響股市、更不能影響國家宏觀經濟的總體發展方向。相反,股市的發展方向受制於宏觀經濟的發展,是宏觀經濟發展的結果。宏觀經濟發展向好的時候,社會財富就會越來越多,社會閒置資金也會越來越多,股市就充當了社會閒置資金的蓄水池。這個蓄水池對穩定物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沒有這個蓄水池,社會閒置資金就會在商業領域興風作浪,今天炒姜,明天炒蒜,嚴重破壞物價穩定。當越來越多的社會閒置資金進入股市時,只要證監會把好新公司IPO的門檻,股市不漲都不可能。所以,從總體上說,股票投資者的總體盈虧,與短線投機無關。一般來說,在一個健康的股市中,絕大多數價值投資的股民都應該是賺錢的,虧錢的只是那些心態不好、喜歡追漲殺跌的短線投機者。像中國股民這樣普遍虧錢,要麼是宏觀經濟出了問題,要麼是對IPO公司的控制方面出了問題。

我們先看宏觀經濟。國際上,始於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中國政府的強硬態度以及在俄烏戰爭問題上的錯誤立場進一步導致了美國的制裁,今年3月份拜登政府在特朗普政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更嚴重的是,其他國家也跟隨美國的步伐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國內,大量的企業倒閉以及房地產的崩盤,導致社會財富大量蒸發。經濟滑坡必然導致政府財政收入下降,以鄭州市為例,2019年該市土地財政收入1257.3億元,2022年急劇下降至448.2億元,[1]網傳上海市政府向寺廟借款100億元,[2]濟南鋼城所有公交停運。[3]中國經濟正在走向衰退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政府財政困難必然導致亂收費、亂罰款,這又反過來惡化了企業的經營環境,使企業家經濟上不堪重負,心理上喪失對政府的信任,從而紛紛破產倒閉或者轉移到外國。國內就業機會減少,勞動者失業率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這樣,能夠進入股市的錢越來越少,相反,很多原來的股民還不得不賣掉股票回收資金以彌補日常開支。所以,當宏觀經濟下行的時候,股市是不可能獨善其身的。

我們再看IPO機制。IPO是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publicoffering)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如前所述,股市是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場所,它肩負着發展經濟的政府目的,因此粗略地說,股市的博弈者有三:一是政府、二是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三是二級市場裏的廣大股民。作為維護市場交易公平秩序的《證券法》,必須兼顧三者的利益。政府通過股市為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並進而達到發展國民經濟的目的;上市公司原始股東通過股市籌集到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使企業實現高速成長的目標;廣大股民通過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分享實體經濟高速增長的紅利。如果政府真的像其在《證券法》中所說的那樣,要維護廣大股民利益的話,IPO的速度就應該根據股市行情加以控制,在保證股市總體上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有節奏地發行新股。但中國政府不是這樣,它只為促進經濟增長而拼命地發行新股,根本就不管廣大股民的利益。從2014年至2023年,證監會批准發行了2955隻新股,佔1990年股市成立以來發行股票的55%,十年時間發行的股票超過了過去23年發行的股票。尤其是新冠疫情那三年,更是翻倍地發行新股,越是宏觀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政府越是拼命發行新股,簡直就是用竭澤而漁的方式對待廣大的股民。這是政府和股民的關係。

上市公司原始股東和股民的關係更是令人咂舌,可以說完全就是一種欺詐的關係。《證券法》沒有禁止上市公司原始股東在股票二級市場上出售自己的股份,只是做了三年禁售期的規定,三年的禁售期一過,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就可以把自己的股份——本質上就是把上市公司逐漸賣給股民,這樣,就為原始股東利用公司上市的機會收割社會財富創造了條件,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公司上市迅速致富,而不是通過生產產品在商品市場獲得剩餘價值而致富。這已經完全背離了成立股市的初衷。

今年,證監會加大了對上市公司虛假信息的查處力度,結果暴露出中國股市驚人的欺詐現象。比如美尚生態景觀股份有限公司(300495)於2015年12月22日以31.82元/股上市(原始股是1元/股),連續14個漲停,股價在2016年1月11日時達到153元/股的最高價。隨後經過兩個多月的短暫調整,股價再次沖高到4月1日的152元/股的次高價。從此以後便一路下跌,在今年5月8日,也就是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只剩0.13元/股了!在接受證監會調查時該公司承認9年來一直都在財務造假,連公司上市都是通過造假才取得的資格,公司的真實情況是一直處於巨額虧損狀態,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圈錢,該公司大股東從股市里套現了45億元人民幣的巨額財富。真相曝光後該公司被戴上了ST帽子,並且面臨退市的前景。套現後公司大股東已經移民海外,把一個爛攤子甩給了2萬多股民[4]。像美尚生態這樣的公司絕不是個別現象,有股民對中國股市全部5300多隻個股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說有4000多隻股票都存在被ST或者退市的風險。[5]可見中國股市的欺詐行為嚴重到了什麼地步!中國股市已經淪為了金融詐騙市場。

令人遺憾的是,為上市公司原始股東提供詐騙機會的中國並不是特例,目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還沒有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股市管理者們總以為通過嚴格的監管就可以避免這種詐騙現象,其實不然,為了謀取暴利,原始股東財務造假可以說是屢禁不止。中國自不必多說,政府對此類欺詐行為鮮有追究刑事責任的,即便是監管嚴格的美國,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發現一個處理一個,也杜絕不了通過財務造假謀取暴利的現象。伯爾尼·馬多夫(Bernie Madoff)因財務造假,2009年他被判有期徒刑150年,沒收包括房產、汽車、遊艇和珠寶首飾在內的一切財產,用於賠償客戶的經濟損失。[6]雖然如此嚴厲,但2000以來,美國仍然爆出FTX,Theranos,Bernie Madoff,Wirecard,Wells Fargo,Luckin Coffee,Volkswagen,Enron等大公司財務造假的醜聞。[7]如果讓實體企業有機會通過股市融資套現來快速賺錢,誰還會有心思去把實體企業做好?所以我認為,與其總在監管和懲罰上做文章,不如立法禁止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在股票二級市場上出售原始股,直接斷了他們通過公司上市快速圈錢致富的念頭。

一股民痛不欲生(截圖來自網絡)

現行的《證券法》對證券投資者的保護力度也是不夠的。現行的《證券法》沒有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把違法收入全額退還給證券投資者,而是要求證券投資者向法院起訴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條法律非常不符合法理。我們知道,法院是判斷是非的地方,只有當事人雙方就某個權益問題發生分歧的時候才需要委託獨立的第三方——法院進行裁判。對於上市公司欺詐事件,證監會的調查報告以及證監會對涉事公司所施加的行政處罰——比如罰款、勒令整改通知書、ST處理或者勒令退市通知書等,都已經構成了涉事公司犯罪的證據,涉事公司和廣大股民之間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權益分歧問題,還需要法院來判斷什麼是非呢?對一個犯罪事實確鑿的案件,還要讓法院來判決,這無疑加重了法院的負擔,削弱了法律對廣大股民保護的力度,《證券法》應該直接授權證監會把所有股民被騙的資金從涉事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那裏還給股民。如果該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財產不足以賠償股民的損失,那就讓保薦機構承擔連帶責任。對於實施財務欺詐的公司必須追究公司董監高和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無限責任,因為有限責任適用的只能是正常經營的情況,對於犯罪行為則不適用有限責任。如果涉事公司認為自己並沒有違法造假,認為證監會對它施加的懲罰屬於懲罰失當,那麼它有權向法院提出訴訟。如果在法定期限(假設一個月)內涉事公司沒有對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提出異議,就表明它接受了證監會對它的處罰決定,證監會就可以把該公司的錢劃撥進受損股民的賬戶。

證監會不保護股民的權益,讓股民自己去法院起訴,存在以下幾個缺點:一是減輕了犯罪責任人本應該承擔的經濟責任。很多股民因為不知情而錯失了討回損失的機會,或者因為單個股民的本金不大,訴訟所花成本有可能大於其要維護的權益,使得股民失去了通過司法訴訟挽回損失的熱情,這些情況都會減輕犯罪責任人本應該承擔的經濟責任。我們應該把訴訟責任轉移給實施欺詐的上市公司,如果它們認為自己沒有實施欺詐,是證監會的官員們錯怪了它們,那麼它們有權去向法院提起訴訟。設想一下,如果交警每次抓到違法的駕駛員都沒有權力直接開罰單,而是要去法院起訴駕駛員,讓法官做出開罰單的判決,那會是什麼樣的效率?整個司法系統絕對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

要想改變股票市場的性質,把它從金融詐騙的角色中拯救出來,就必須正確處理政府、上市公司原始股東和廣大股民之間的關係,否則,中國的股票市場將永遠是特權階級收割財富的場所。

注釋:

[1]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720666355&ver=5375&signature=J5SNl3haTuVWiWe457*baJjKTm47WCw9HdX*eAU79br2syYbUy16n4lP3MYPl07SxwMSSas09gDBUB6jE8MOcGJQ4*4XDQBD*kMJZmYCf40Ny2rBciE8dA*XdXC8IEte&new=1

[2]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720667678&ver=5375&signature=ZKZc4XDPPYgsxo80TiTog9L3BNmkVjxaC4syIBMMO9K4niU5acfzsf1ig2CozgEgVaovVnbejtyMGhyvCSVh9mHHWqoSl8fLmfmIPFios23ppc5NjeU7jMcN9bU*WMNQ&new=1

[3]https://www.sohu.com/a/788299306_100075318

[4]3.58複製打開抖音,看看【愛德華說的作品】股東套現45億,高管公開挑釁,A股悍匪ST美尚究竟… https://v.douyin.com/ijsDxtpe/ [email protected]/02 fod:/

[5]8.92複製打開抖音,看看【權永(修心版)的作品】比慘大會,你被ST了嗎?#退市#股民#… https://v.douyin.com/ijsD9y6E/07/26 [email protected]:/

[6]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b/bernard-madoff.asp

[7]https://money.usnews.com/investing/articles/biggest-corporate-frauds-in-history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718/2080807.html